《浅谈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非屈复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青照堂丛书所收南华通非屈复撰.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清道光十五年,陕西朝邑人李元春辑刊青照堂丛书,收录了署名屈复南华通一书(以下简称屈本)。是书正文9行20字,注文小字双行,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眉栏内偶有李元春批语,每篇前题:“青照堂丛书,屈复南华通,朝邑刘际清圣衢汇梓、李元春又育评阅,男文翰艺圃校录、庄浪门人崔家敬修参订。书前有屈注庄子引小序一篇。屈复Q6681745),字见,一字征君,号悔翁,B免称金粟老人,今陕西蒲城人。年轻时举童子试第一,后放弃功名,四处游历。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科,不赴试。一生著述颇丰,有弱水集22卷、楚辞新注8卷、杜工部诗评18卷,唐诗成法8卷,玉溪生诗意8卷等。清史稿艺文志道家类、台湾严灵峰先生所著周秦
2、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皆对其南华通作了著录。民国十一年(1922),京华印书局印制了一部南华通七卷铅印本,题为蒲城屈悔翁(复)先生遗著。1972年,严灵峰先生于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中,亦影印了青照堂丛书所收屈复南华通7卷本。1989年,王德毅等主编的丛书集成续编,同样加以影印。2003年,熊铁基、刘固盛等出版的中国庄学史一书,专设屈复的南华通一节。长期以来,学者们大都以为南华通为屈复所著。现国家图书馆藏有清乾隆间刻本南华通7卷,此本正文9行24字,注文小字双行,行24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书前有序言一篇,署名临泉孙嘉:金著(以下简称孙本)。四库馆臣将此书编入四库道家类存目中,并作提要云:南华
3、通七卷,国朝孙嘉;金撰。嘉;金有春秋义已著录。是编取庄子内篇,以时文之法评之,使起承转合,提掇呼应,一一易晓,中亦颇以儒理文其说。编纂于乾隆年间的清文献通考卷203、清通志卷101等亦并著录云:南华通七卷,孙嘉;金撰。“孙嘉渔(16831753),字锡公,一字懿斋,山西太原兴县临河里人(山西兴县隋时称临泉县)。康熙五十二年进土,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十八年卒,谥文定。其生平事迹见于清史稿列传90,著作有春秋义15卷、成均讲义不分卷、孙文定公奏疏10卷等。将孙、屈二本加以比对不难发现,二者实为同一部书。近年来,学者们已经开始意
4、识到南华通的著作权问题,并展开了讨论,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方勇先生所撰庄子学史,认为孙嘉;金是南华通的真正作者;而熊铁基等先生在中国庄学史修订版中认为,南华通的作者证据不足,仍是一桩疑案。那么,南华通的作者到底是谁?笔者经过考证,认为南华通的作者为孙嘉;金,屈本南华通为伪作。兹从以下方面以证之:一、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乾隆间刻南华通7卷本前有一篇署名临泉孙嘉浪著的序言,兹录如下:人之言日南华之文,天下之至奇也,来不知所自来,去不知所自去,忽而如此,倏而如彼,使人迷而不得其指归。我则窍谓不然。夫文,犹言也。言,心声也。言以明志,文以达言。故文而不妙则已,文而果妙也者,其来无定而皆可定也,其去无定而皆
5、可定也。其来也于其去处来,其去也于其来处去,此自然之定理,不易之定法也。来去既定,大势已得,把柄在手,纵横自如,由是于其中间,起之、伏之、顿之、挫之、分之、合之、断之、续之,离奇出没,而其脉不乱,旁搜远引,而其意不杂。来去既定,于其中间复不乱杂,夫而后其所作之书,一部如一篇也/一篇如一章也。不宁惟是,夫且一篇如一句也。一部如一篇者,凡其所作,皆确有原委,又确有次第,增之损之而不能,颠之倒之而不可,指马之百函冯,而马立乎前者,骨虽各具而筋实相连,一气贯注,无歉无馀也。一篇如一章者,来确有其自来,去确有其自去,前瞻后顾,起呼末应,有如循环,首尾无端也。一篇如一句者,彼虽洋洋洒洒,有此数百千言以至万
6、言,实止为其胸中郁结不能自秘之一语,如龙戏珠,一时江翻海涌,雾集云兴,而阿堵中物,乃止径寸也。吾尝执此法,以遍观古今之妙文,莫不皆然,何独于南华而疑之。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达之为言通也,一意贯注之谓通,一气呼吸之谓通,若使来去无端,而乱杂无伦,则南华之书岂惟不妙,乃直不通,天下而有不通之妙文也者,斯可任其以盲语盲而吾无所辨,若天下之妙文而必无不通,则夫南华之书,其亦必部如篇,篇如章,且如句焉,可意断也。是故d膜有鱼,南郭丧我,忽然而来者,皆确有其自来者也。樗栋全生,混沌凿死,忽然而去者,皆确有其自去者也。至于中间不可枚举,要其所以如此而如彼,必真有其不乱而不杂若是者何也,凡以云通也,文章之体,
7、变化万千,一言以蔽,曰通而已,此书之作,虽无当于大道之传,要使天下后世不敢执诡奇之说,以自文其不通,则于文章之道,不无小补云尔。从这篇序言来看,应是作者的一篇自序。这篇序言,不仅交待了阅读研究庄子的态度与方法,而且阐释了书名南华通中通字的具体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再联系全书内容来看,著者自始至终围绕序言中的理论,对全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试看应帝王篇末的一段评论文字:此七篇者,所谓内篇者也,是庄子所手订也。逍遥游者,言其志也;齐物论者,知之明;养生主者,行之力;人间世则处世之方;德充符则自修之实;大宗师者,内圣之极功;应帝王者,外王之能事也。所谓部如一篇,增之损之而不能,颠之倒之而不
8、可者也。此则所谓篇如一章,首尾呼应,一气贯注者也。由此观之,一部且如一章矣。至人无己,性体之虚也,丧我、物化则虚公之至矣;缘督游于虚也,心斋虚其内,无用虚其外也,德充近于实矣。然内保而外不荡,不以滑和,不以入于灵府,犹之虚也;坐忘、攫宁则虚之所以立体,不测、无有则虚之所以致用也。七篇之意,一言蔽之曰:游心于虚而已。由此观之,则一部且如一句矣。若是者何也?曰凡以云通也,天下之文,其离奇变化而不可骤通,至南华而止矣。然熟读而细玩之,则见其部如一篇,篇如一章,且如一句,如是其通也。又见其部如一章,且如一句,如是其通之甚也。然则天下之妙文而必无不通,其信然矣。学者得是术也以往,将能尽通天下之文,而其所
9、自作亦无不通,是则吾所以注南华之意也。注者的最后这段评论文字,是对本书内容的全面总结,与书前序言首尾照应,融为一体。可见,这篇序言是整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而考李元春辑青照堂丛书所收屈本南华通,并不载此篇序言,取而代之的是李元春的一篇小序屈注庄子引,云:屈征君庄子注,以孔孟、程朱之理通之,向郭外特识也,可以传矣。原本得之庄浪门人崔生家修,家修得之三原王君衮,闻王君好古籍,见遗编辄购之,此则其手抄云。时斋(时斋是李元春的字从李元春这篇简短的小序来看,所谓的屈复手抄本来路并不可靠,而篇首这篇重要序言的阙失,更说明屈本并非完整的本子,其真实性值得商榷。二、笔者以国图藏清乾隆间所刻南华通7卷本
10、,仔细与李元春辑青照堂丛书所收屈本南华通全文相比对,发现屈本问题不少,细漏很多。首先,屈本存在大量文字抄误现象。由于屈本是以手抄本为底本刊刻,故抄录的痕迹比较明显,文字错误比比皆是。这既表现在庄子正文部分,亦表现在注文部分。试看屈本庄子正文。如逍遥游篇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句,屈本将句中加字误写成知字;”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句,宾字误写成实字;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句,汉字误写成洋字;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句,土字误写成字。再如齐物论篇南郭子禁隐几而坐”句,屈本将坐字误写成卧字;颜成子游立侍乎前句,前字误写成侧字;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句,若字误写成吾字;通也者,得
11、也句,通字误写成道字;惟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句,异字前误增一为字;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句,筐字误写成住字。又如养生主篇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句,生字误写成家字;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句,志字误写成意字等等。屈本中这些异文显然没有版本依据,当为误抄或私改。而孙本中除个别地方与世所传通行本有出入外,没有屈本这样的错误。再看全书注文部分,将?小、屈二本相校,屈本讹误亦较突出。如逍遥游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一段,屈本解云:此本承上文,以为乘时野马、尘埃之息,上而至于天之苍苍之高者。莺飞戾天,不啻以天为水而跃之;鱼跃于渊,不啻以水为天而飞之也。”而考孙本,乘时野
12、马”中时字作此字,以水为天中“水字作渊字;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一段,屈本解云:不狗毁誉,是忘乎名也。而孙本狗字作徇字;夫列子御风而行一段,屈本解云:此有巳者也。孙本巳字作己字。再如齐物论篇“颜成子游立侍乎前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一段,屈本解云:其仰天丧耦,是一胸眼时,补底忽脱也。孙本补字作桶字;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Mn也句,屈本解云:消沮闲藏,老愈深也。孙本闲字作闭字;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句,屈本真宰下注:生也,孙本作主也,屈本朕“下注:”作也,孙本为“兆也等等。屈本中的上述文字或使句意不通,或字词训诂不当。二本相比,孙本当保存了原本形态。其次,屈本存在不少文
13、字脱漏现象。先看庄子正文部分,有的地方漏字漏词,有的地方甚至脱漏几句。如逍遥游篇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屈本脱漏了我字;肌肤若冰雪”句,脱漏了肤字;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句,脱漏了谓庄子三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孙本与屈本皆误为乌字)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段中,竟将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包括注文)脱漏了,等等。而孙本则非常完整。屈本注文部分脱漏更加严重。纵观全书,不下几十处。有的地方脱漏一字或几字。如逍遥游篇去以六月息者也句,孙本解云:息,风也。下以息相吹,即解此也。而屈本将下以息相吹一句中下字、息字脱漏了;汤
14、之问棘也是矣一段,孙本解云:看其与前段参差详略处,离奇错落,极似无心,又如有意,若朝暮之云,气味原同,而态致各别也。屈本脱漏了味字;此小大之辨也句,孙本解云:”总束一句,回视前文,如群山万壑赴荆门矣。屈本脱漏了回视二字;“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一段,孙本解云:待者,对待之意。言尚以我御风,以风载我,有己与物相对待,而未通于大同也。屈本脱漏了意”字、尚字、同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乌乎待哉几句,孙本解云:此则无己而大之至矣。屈本脱漏了己字。又如齐物论篇题解,孙本解云:”此畅发前篇至人无己之义丧我则物论齐,天则所以丧我之故也。而屈本将天则所以丧我之故也句中的我脱漏了;同篇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一段,孙本解云:知言彩1,一齐总出,有提纲挈领之势通篇以知字、言字、形字、心字、天字、因字,纵横萧错,变化之中,条理井然。而屈本脱漏天字、之字等等。这些字的脱漏,或造成了文意的不通,或影响了意思的完整,都是较严重的错误。还有的地方甚到兑漏了某些句子。如齐物论篇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一段,孙本解云:此段文颇好曲,言道亏而爱成。人谓有成亏之迹者,昭文鼓琴之类是也;无成亏之迹者,昭文不鼓琴之类是也,而其实昭文鼓琴亦无成亏。而屈本脱漏了无成亏之迹者,昭文不鼓琴之类是也一句;又如应帝王篇,孙本解末段南海之帝为僮一则寓言时,其中有一段文字云: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物而不物于物,乃可以胜物,是故以智测之而不胜,以勇却J之而不胜,以法绳之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