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3年2月21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3年2月21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23年2月21日)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 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 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 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
2、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 地,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陇原新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 美好新甘肃打下坚实基础。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7. 5%,粮食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 1200万吨以上。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供给 保障更加有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打 造10个百亿级产业大县,打造生猪、苹果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牛、 羊、蔬菜、中药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乡村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
3、 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 效能和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 一步缩小。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高质高效产 业,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生活富裕富足。一、抓紧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 中(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一起抓,全 力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臧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新一 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制种大县奖励资金政策。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 系,完善农资保
4、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加快马 铃薯产业化发展,以定西为中心,打造梯田+马铃薯产业带,争取建设全国 马铃薯战略储备粮基地、主食化示范基地和制种研发基地。加快玉米循环 化发展,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土壤改良综合 培肥、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动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加快 小麦绿色化发展,重点在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小麦生产大县,建立小麦绿 色高效生产基地,采取轮作、深耕深松等措施保护地力,逐步走出具有甘 肃特色的有机旱作小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河西地区粮食规模化集约化发 展,打造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有序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推进大豆玉米带 状复合种植,支持有
5、条件的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定油菜籽、胡麻、油橄 榄等种植面积。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严防“割青毁粮”。严 格市县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二)因地制宜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充分利用未利用地、盐碱地等土地 资源和丰富的林草资源,加快推广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和集约 化畜禽养殖等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肉类、蔬菜、水果等供给保障能力。加 快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加快 建设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和集中连片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鼓励对设施农业建设
6、给予信贷贴息。(三)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 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 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统筹河西、陇中、陇 东、陇东南、甘南高原5个片区,分区域确定发展重点和发展模式,抓好 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产业,开发更多绿色有机生态林下产品, 今年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3年内达到IOO亿元以上。建设优质节水高产 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燕麦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 和秸秆饲料化利用。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科学划定限养区,发 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加大食品安全、农产
7、品质量安 全监管力度。(FI)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 健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落实生猪稳 产保供责任,能繁母猪稳定在65万头左右。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 核。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积极开展农产品国际国内合作。深 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 制。提倡健康饮食。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五)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守住全省耕地保有量 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优先保粮食。严格耕地占补平衡
8、管理,实 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 量可靠。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建立和规范耕地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 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管控机制。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 溉统筹推进,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管护机制,对山区山坡地、中低产 梯田等全面改造提升,在河西地区大力推行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 碎变连片建设模式,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59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 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宜耕全耕、不漏一户、不漏一块的原则,推进 剩余搭荒地整治,确保全部实现复耕复种。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
9、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 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点。(七)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骨干水网、跨流域 调水、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推进白龙江引水、引 大入秦延伸增效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构建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民 生需求相适应的水网体系。统筹好前端引调水和后端配置利用,加强到乡 到村到户水利和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水资源保 障。加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强化
10、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 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安全监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 改革。(八)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研究开展新一轮精细化农业气候 资源区划和农业气候灾害普查。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 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 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基层动植物疫病虫 害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畜共 患病源头防控。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应用(九)持续优化农业科技供给。以实施强科技行动为牵引,持续加大 投入
11、力度和研发强度,加强科技供给侧和农业需求侧对接,推进产学研用 结合,提高科技支撑力和贡献率。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充分发挥科研院所 和大专院校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采取 研发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强化科技推广 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 业科技推广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走进田间地头。(+)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强化种 质资源保护利用。以玉米、马铃薯、瓜菜、肉牛、肉羊为重点,加快种业 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
12、建现代种业产业园。抓好振兴河西国家玉米制 种基地建设。加快培育牛、羊、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 物等新品种。积极参与国家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十一)强化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充 分利用研发创新平台,强化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推进现代装备升级 改造,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特色产业机械和智能农机装备。加快 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示范推广,大力发展以农机为载体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 化服务。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建立一批机械化先导区,推进农机、农艺、 品种集成配套。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履行地方法定支出责任。(十二)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
13、生态农业、低碳乡村,做 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高废旧农膜、畜禽粪污、尾菜、农作物秸秆等 资源化利用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 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 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甘肃段等 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加大草原保护修复 力度。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 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十三)
14、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实行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精细化 管理,依托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健全完善“一键报贫”机制,第一时间 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镇返贫。实行监测对象精准化 扶持,监测户有劳动能力的落实至少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没有劳动能力 的做好兜底保障、弱劳力半劳力的创造条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巩固提 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十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 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摆布工作力 量和资金资源,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
15、距、 发展差距。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 到60%以上,重点支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 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健全财政资金和帮 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 贫项目和帮扶项目资产。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 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总体稳定。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 产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 计划+”就业促进行动。集中力量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采取定额补助 等方式对帮扶县分档予以倾斜支持,推动落实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
16、促进 重点帮扶县加快巩固成果、增强发展能力。对其他脱贫县在财政衔接推进 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其他涉农项目资金分配上强化支持力度,保持必要的 投入强度,支持进一步补上短板弱项、提高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医疗、教 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 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十五)稳定落实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政策。实行帮扶资源精确化配置,统筹省内和省外、政府和企业、 社会和个人等帮扶资源,实现帮扶资源精确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开展乡 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 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 支持。主动加强与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拉出清 单争取更大支持,谋划推出更多合作项目,吸引更多东部企业到甘肃投资 兴业,实现互利共赢。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建设,以协作共建、单独兴 建等方式,做好天津市、山东省同所帮扶脱贫县共建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