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做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自然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做法一、扛牢党管人才责任。树牢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管规划、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管统筹上狠下功夫,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一是强化工作机制。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形成人才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人事、科技、财务等职能处室、直属单位、自然资源相关学会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局党组高位推进“*人才工程”,隆重召开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大会,带头树立大抓人才工作鲜明导向。组建人才工作专班,建立人才数据库,将人才工作纳入对直属单位绩效考核、政治建设考察指标,压实各级党组织抓好人才工作政治责
2、任。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编制局直系统和直属各单位人才规划(*-*年)。实施更加开放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出台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条具体措施,出台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四是强化政治引领。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当选“两代表一委员”,*年,优秀人才占入党积极分子娥以上。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才发扬寸土寸心的系统情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二、着力优化人才结构。紧紧围绕增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支撑能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快速推进人才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自然资源人才队伍。一是注重精准引才。实施*人才工程,每年引进博
3、士等高层次人才*名以上。发挥编制资源效能,统筹采取公开招考(招聘)、直接考核、交流调动、就业协议、承诺入编等方式,紧扣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年,新进人才*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岁以下占比*%。二是注重多方聚才。灵活柔性引才,采用聘用制、项目合作制等方式缓解人才不足问题。与*大学、*大学、*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科研项目合作联盟,集聚行业领军拔尖人才力量,推进科技难点重点攻关和成果转化。三是注重价值励才。实施*人才工程,在市直单位率先实行高层次人才特殊薪酬激励,分一、二、三层次评选*名高层次人才享受特殊薪酬,每年分别提高绩效*万元、*万元、*万元。全面
4、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年局直系统发放科技成果转化奖金*万元。对引进的博士,保障*万元以上科研项目经费,安排承担市部级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研项目,表现突出的享受特殊薪酬、优先评定职称、及时提拔使用。三、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深刻把握“八个坚持”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四个面向”统筹各层次人才培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一是加强系统培养。实施*人才工程,评选自然资源专家之星、骨干之星、青年之星*名,统筹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每年投入*万元以上经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直属单位、自然资源学会探索实行“师徒工程”“人才梦工厂”“青年创
5、新秀”等人才培育计划,培育部市级科技人才*人,部科技创新团队*个。二是加快平台建设。统筹用好现有*个科技创新平台,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明确各平台在自然资源领域创新链中的重点任务,构建以部市级重点实验室为重点、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为桥梁,布局合理、定位清晰、开放共享、多元投入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三是加大一线锤炼。先后选派多批次青年人才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调查监测帮帮团”等,投身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疫情防控、援*等基层一线,发挥自然资源人才力量。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以激发人才活力为核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一是深化改革评价机制。聚焦破“四唯“,
6、持续深化自然资源工程专业职称制度改革,首创新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专业,将“城乡规划”更名为“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出台职称评价办法,围绕“干得好评得上”“怎么干怎么评”开展人才科学评价,打通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营造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二是强化关怀激励机制。实行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和定期走访人才制度,积极解决住房保障、两地分居、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联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举办自然资源各行业市部级职业技能竞赛,获评全国、市技术能手*人、*人。加大人才表彰力度,开设自媒体人才专栏,大力宣传全国劳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优秀事迹,营造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三是优化人才管理机制。持续扩大科研项目管理自主权,对局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自主组建科研团队、自主调整方案和技术路线、自主确定激励分配。下放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至用人单位,设立科研辅助岗位,减少人才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营造鼓励创新的自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