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4910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解说词:航拍中国第一四季之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部,黄河率领众多河流在它的东部冲积出一片广阔肥沃的平原,大别山和太行山分立南北,它们与秦岭一起共同占据了河南近一半的面积,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空中旅程从一座古老的山开始(嵩山),在山林中探索中华武功的奥秘(少林寺),飞过中国最早的十字路口(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花开时节感受盛唐余韵(隋唐洛阳城),最后来一场远离尘世的修行。提起中原,人们自然会想到河南,因为整个河南就处在中原的核心地带,中原是中国古人观念里的天地之中,中原的中心在哪里,古人经过一番搜寻,找到了嵩山,从此嵩山地区就成了中原的中心。嵩山的确是个传奇,大约30多亿年前,当整个

2、世界还沉浸在一片汪洋时,嵩山便横空出世,褶皱、断裂、扭曲,是每一次地动山摇留下的痕迹,也是我们这颗星球沧桑变迁的痕迹。(嵩山)有了中的方位,自然会引来向往中心的追随者,这些人中身手最好的可能藏在这里。千百年来,这座寺院一直被视为少林功夫的源头,所以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不容小觑,铜头铁腕、飞檐走壁。(少林寺)来少林寺体验的人可以不练功,不过淘气到上房揭瓦,恐怕也免不了一顿教育。习武之人居嵩山之中,而嵩山脚下广袤的平原才是最适宜居住的土地。考古人员用了超过60年,逐渐在这里还原出一个三千多年前的文明留下的遗址,宫殿、民居、青铜手工作坊,城市功能区已经划分明细,在城市中央的十字路口甚至留下了隐约可

3、辨的车辙痕迹,它让世人看见了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古老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原自古就是农耕王朝的必争之地,历代古都选址于此的不在少数,于是洛阳就成为了十三朝古都。(洛阳市)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山,伊河从中穿过,14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皇家贵族在此修建造像,一边建造,一边保护,这样的修缮工作从古至今时有发生。本次为期200多天的整修,为的就是不让那些历史时刻被人们淡忘。(洛阳市龙门镇龙门石窟)长达1公里的窟龛(kUkdn)里,大大小小10万多尊造像让整个山体熠熠生辉,这是来自不同时代匠人们的集体作品,将超过1400年的优雅与从容倒映在水中,化作这座古城

4、的耀眼光芒。人们向往盛世的辉煌,试着复刻一座隋唐时期的洛阳城,终于在一片灯光璀璨之中出现了一片仿古建筑,它们提醒着每一个人,洛阳的古风古韵绝不是无中生有,这里曾见证了古代中国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超过五百年的辉煌。熙来攘往的应天门前,身着古典汉服漫步于此,也可以模糊古今之间的时空界限,当焰火再次冉冉升起,穿越时空的盛世繁花也在此刻争相绽放。(隋唐洛阳城)在中国,最富贵的花朵莫过于牡丹,如今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早己开遍寻常百姓家。四月的洛阳,庭前屋后、街头巷尾,牡丹是最常见的花朵,就连马路上的红绿灯都被定制成牡丹的模样。如此尊贵的花朵,自然要配上护花使者,排起长队,只为一睹尊容。从古至今,观赏牡丹

5、的热潮从未退却,这样的盛况既古典又现代。盛唐的印记在洛阳比比皆是。唐人一边赞美着牡丹的气韵,一边将天马行空的思绪送到云端之上,云雾化作山的仙气,崇尚仙道文化的唐朝皇帝相信太上老君李尔在此归隐,于是就把这座山改名为老君山,此后老君山成了道家修仙之人的理想去处。(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老君山海拔超过2200米,要登顶还得费上一番气力,不过游客们纷至沓来,不分四季,就连寒冬时节,这条登山的小路也熙熙攘攘。山顶视野开阔,人们在此登高,感受仙气的同时还可以一眼望见中原大地的人间烟火。这一趟旅程我们将一览南太行的秀美(云台地貌),和一群小家伙一起看季节转换(太行山称猴保护区),与勇敢的人一同翱翔天际(林虑山

6、国际滑翔基地),领略洞穿太行的精神与气魄(红旗渠),最后追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兰考)。在河南,广袤的平原总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河南的西北边界平原戛然而止,地势陡然向上抬升了1200米,这就是太行山,它横亘于此,成为平原与高原之间高耸的分界线。这么一来,东南面的水汽要想向北穿过它就十分困难,于是当云雾缭绕在雄浑的断崖间,南太行的温润之美便扑面而来。云雾本身不足为奇,但是遇上了峰墙情况就大为不同。峰墙是太行山最有辨识度的样貌之一,这是亿万年间地壳运动、风吹日晒的共同杰作,云雾被峰墙台地阻隔后继续上升,遇冷变成雨水纷纷落下,再沿着崖壁向下冲刷,这个过程在此反免上演。终于,流水切割了岩石,划出

7、一道道深邃狭长的山谷,从此云台山安身于南太行山,静静享用着这山水相依的幸运,坐看雾涌云蒸。(焦作市云台地貌)太行山毕竟是北方的山,一年中寒冷来的早走得晚。三月,南方的暖风吹到这里,山里的骄猴迅速捕捉到这个信号,它们饥肠辘辘,挨过了一个冬天,终于可以下山觅食。(河南太行山舜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光普照、春风拂面,舜猴们相信春天真的来了,不过它们忘记三月的太行山乍暖还寒,气温还会反复。这不,它们还是被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雪杀了个回马枪,春寒料峭,掰猴们只好回山,重新寻找遮风避雪的洞穴。唯独这只猴子它似乎从春雪中发现了什么,它就这么坐在那里,认真的经历了这场雪,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太行山的挺拔与

8、山下的一马平川形成巨大的高度落差,这个落差在林虑山形成的夹角恰到好处,助力山下气流向上推升,巨大的升力甚至可以将气流推高到4900米的空中,滑翔伞爱好者们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6月,来自全球的滑翔伞爱好者汇聚于此,一场悬浮于天地的美妙旅程就此开始。(安阳市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太行山的美留给人来发现,太行山的难交给人去克服。自古以来,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山里人生活的重大难题,不过人们从来没有绝望过,没有水,就把外面的水引进来,只不过要引入足够多的水,这条渠也要足够长。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人们用了大约10年,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削平山头,凿穿隧洞,创造了这条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将近十万人的用

9、水问题。人的脾性也就这样被太行山锻造出来,成为闪光的精神,流淌在蜿蜒的红旗渠里,绵绵不绝。(红旗渠)和衷共济创造的奇迹不仅在高山,几乎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平原的人们也在携手共克时艰。九曲黄河在兰考拐出了最后一道大弯,也把生存的考验抛给了这里。(兰考)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的时候,内涝、风沙和土地盐碱正重度威胁兰考县百姓的生存,于是他手蘸泥土(zhn)尝出盐碱浓度,踏遍每一寸田野,带领群众自强不息整治三害。治理初见成效,焦裕禄却积劳成疾,他病逝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如今,兰考也有了沃野,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树(pG。)早已枝繁叶茂,这是能适应恶劣土壤的乔木,栽在哪里活在哪

10、里。因为焦裕禄,泡桐也多了一个名字,叫做焦铜。这趟旅行我们将跟随黄河的脚步漫步广袤的平原(黄淮海平原),看一座超级工程如何清扫黄河(黄河小浪底),在开封穿越千年时光回味精彩纷呈的北宋时代(清明上河园),登上一座观星台寻找古人的智慧密码(商丘阔伯台)。都说黄河是母亲河,原因是看得见的,在黄淮海平原的上空,一眼就可以看懂黄河孕育大地的方法,它送来了水源,还送来了沃土良田。这段黄河刚刚离开黄土高原不久,它携带的泥沙在原野上平铺开来,久而久之,泥沙铺出了适宜耕作的土壤,流水又方便灌溉。早到大约距今9000年到7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己经在这里繁衍生息。(黄淮海平原)然而泥沙如果不停地沉积会让河槽过高

11、,导致汛期的黄河泛滥成灾人们居安思危,几千年来一直想方设法解除黄河带来的危机,巩固城池和堤坝,打造成排的丁字形坝保护河岸。依靠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人建起了一套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工程。每年黄河汛期来临之前,小浪底大坝上的游客最多,人们远道而来,只为一睹小浪底这一刻的巨浪滔天。每秒数千吨水倾泻而下,游人即便带上雨具也无法避免黄河之水天上来。(小浪底水利枢纽)不过调水调沙的重要工作就藏在这场持续数日的壮观景象背后。通过对水流复杂情况的测算观察,依靠上下游多个水利设施联合作业,人们让黄河的水与沙在动态中被精准控制,再找准时机让它奔泻而出。沙与水的默契在这里达成,随着一次次释放、喷薄,让黄全

12、线得以输沙入海。中原大地宽阔平坦,所以黄河穿越河南的路线也裁弯取直,即便如此,河南还是将超过700公里的黄河揽入怀中。自古以来,逐水而居的人们就在黄河附近建立城市,开封是一座离黄河很近的城市,这里也是北宋的都城所在。(开封市)开封有个包青天,这里的“包公”每天9点准时打开开封府门,迎接四海宾客,这样的表演虽然每天重复,但总能吸引游客前来看看这位“包公”的脸够不够黑。从白天到黑夜,每一个来开封的人都能在这里穿越古今。北宋开封的生活被一幅清明上河图细致描绘,那时候古人的闹市区就已是人声鼎沸,接踵而至。(清明上河园)夜晚的开封,鼓楼下的街道迅速被人们填满,清明上河图中人物的数量不过一千左右,而今天的

13、开封夜市更叫盛况空前。当饮食成为流行文化,人们司空见惯的现代生活也可以燃起一座古城的人间烟火。(开封鼓楼夜市)河南的古城不胜枚举,但没有一座古城敢轻易炫耀它的年岁。商丘古城曾一度被认为是座明清时期的城池,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看见了一张古城的航拍照片,于是看穿了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随后,考古人员在它周边依次发掘出了它在宋朝、隋唐、汉代和西周时期的城市遗迹,一下就把占城的历史向前翻了2000多年。(商丘市商丘古城)商丘的考古至今还没结束,它的历史也更加悠远,因为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新的线索。在古城西南3公里处有一座观星台,历史上它几度被毁,又几度在原址上被修补起来,观星台的名称曾经就叫商丘

14、,可见整个商丘城的来由都与它有关,距今4000多年前,人们为纪念阔伯建造了它。阕伯(yin)是商族部落的始祖,因此考古人员相信他们能在商丘找到更多商代,乃至更早的历史遗存。(商丘市阔伯台)(注:阕伯台当地人的叫法,ydn是解说词的读音)真实的遗存哪怕不完整也能够帮助考古人员准确追溯我们祖先的文明。从殷墟遗址出土的龟甲上,人们发现了商人刻下的甲骨文,土夯(hang)的墙基也证明商朝大都城的存在,商人在此留下的文明,从每一处痕迹里都能看见。人们把出土文物安放在博物馆,连缀出古代中国的样貌。有些文物能放进博物馆,还有一些是放不进的,因为有了黄河与中原有了太多历史,这片土地本身也成了文物。这趟旅程我们

15、将见证长江之水与黄河的邂逅(陶岔渠首、沙河渡槽),在经纬交织的城市中心与世界紧密相连(穿黄工程、郑州编组站)。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南来北往的一切自然途经于此,其中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也从河南开启它的北上之路,这个起点就是陶岔渠首(cha)这里两山耸立,岩基坚固,建闸筑坝很得地利,人们决定让南水北调的水渠由此通过,水从丹江口水库流出之后,沿着水渠顺利穿越3.6万平方公里的南阳盆地。(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于是南方的水可以不用翻山越岭,仅靠不足100米的海拔落差直冲1400多公里,逢山开渠,遇水架桥,这些原本要汇入长江的水流改变了流淌轨迹,向北穿过中原大地,成为一条纵贯南北自己流淌的

16、水。(平顶山市鲁山县南水北调中线沙渡槽)这条水流的北上之路注定要遇见黄河。从南岸到北岸,它的穿越方式很特别,人们在河底40米深处修通穿黄隧洞,借助虹吸效应,轻巧地让这南来之水从黄河底部穿过,一汪清水继续向北,描画出这条千里水脉。(郑州市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从郑州穿行而过的路不止水路、公路,还有铁路,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贯通南北、东西的两条铁路就交汇于此,郑州于是成为中国铁路网的枢纽。(郑州东站)这个枢不仅要完成巨大的客运吞吐量,还要满足货运编组的复杂要求。一列货运列车在出发时,不同车厢货物的目的地并不相同,在这里车厢们需要就地解散,再根据目的地重新编组,这里整编的是超过6000家境内外合作伙伴的供求需要。2023年,从河南出发的中欧班列已开通国际直达线路17条,去往世界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打通了河南连通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郑州北编组站)这趟旅行我们将跨越南北,传递红色沃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