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选择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一、杨振宁选择研究理论物理杨振宁在读研究生期间,希望选择实验物理的课题,最终能获得博士文凭,因为他觉得学成后他必将回国,而只有实验物理,才可以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奉献。于是,杨振宁的导师恩里克费米将杨振宁推荐到了阿里森实验室。然而,杨振宁在阿里森实验室的研究并不顺利,因为实验物理需要动手,而他所擅长的理论物理,只需要动脑。杨振宁他发现自己在实验物理方面,不仅没有长处,而且还处在一种事倍功半的状态。杨振宁开始自我怀疑,自己选择实验物理的对错。在实验室努力了20多个月后,经过了两天的深思熟虑后,他还是决定放弃实验物理,转而去进行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杨振宁回到了理论物理方面的
2、研究后,果然成效甚大,甚至可以说是事倍功半,不久之后,他发表了论核反应分布与测量问题论文,成功地取得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杨振宁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他进入了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准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这时,他遇到了一位很默契的伙伴,那就是李政道,两人一见如故,并最终携手合作,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就凭借“不守恒理论”获得了物理学最大的荣誉一一诺贝尔物理学奖。二、钱学森选择回国报效祖国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
3、物质生活,选择为祖国服务,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他成为了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钱学森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二三、鲁迅弃医从文在中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的黑暗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鲁迅先生刚开始之所以学医,除了恨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便是想医治自己的牙病。带着国愿、家难、自我治疗三重目的,1904年9月,鲁迅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
4、挤满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健壮也只能做毫无疑义的示众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因此毅然弃医从文,献身于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革命文艺运动。四、霍去病选择为国出征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