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纺织工业作业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纺织工业作业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3.2作业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6441-1986生产过程危 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 类目录,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因素、致毒物、伤害 方式等,经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所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 灾、爆炸、粉尘爆炸、容器(含压力管道)爆炸、中毒窒息、触电、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灼烫、低温冻伤、淹溺、 车辆伤害、坍塌、噪声危害、高温危害、粉尘危害、采光照明不良、 自然灾害影响等。3. 2.1火灾、爆炸1)物质的燃烧和爆炸危险性(1)物质的燃烧爆炸性该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二苯
2、基甲烷二异氟酸酯、二甲基 乙酰胺、乙二胺、二乙胺、丙二胺、产品氨纶、包装材料(纸箱、纸 管、薄膜袋)及危废库房存放的废油脂、废氨纶等等均为可燃物质。二苯基甲烷二异氟酸酯为可燃液体,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 或遇水、酸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烟气。二乙胺为极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二甲基酰胺为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与强氧化剂、氯仿、卤素、浓硫酸、发烟硝酸等禁配物接触, 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乙二胺为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强氧
3、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丙二胺为易燃液体,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 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产品氨纶、包装材料纸箱、纸管、薄膜袋及危废库房存放的废 油脂、废氨纶均为可燃物质,遇明火、高热可燃,有可能发生火灾危 险。(2)物质泄露的主要原因可能发生泄漏的主要设备该项目生产中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中可能会发生泄漏的设备为:反 应器类、塔类、容器类、换热器类、过滤器类、储罐、储存容器、泵 类、管道等。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从人-机系统来考虑造成各种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四类:A、设计失误基础设计错误,如地基下沉,造成设
4、备底部产生裂缝,或设备变 形或错位等;选材不当,强度不够。耐腐蚀性差,规格不符等;布置 不合理,如泵和输出管没有弹性连接,因振动而使管道破裂;选用机 械不合适,如转速过高、耐温、耐压性能差;选用计测仪器不合适; 塔器未加液位计等。B、设备原因加工不符合要求,或未经检验擅自采用代用材料;加工质量差, 特别是不具有操作证的焊工焊接质量差;施工和安装精度不高,如泵 和电机不同轴、机械设备不平衡、管道连接不严密等;选用标准定型 产品质量不合格;对安装的设备没有按相关要求进行验收;设备长期 使用后未按规定进行检修,或检修质量差造成泄漏;仪表仪器未定期 校验。造成计量不准;阀门或开关泄漏,未及时更换;设备
5、附件质量 差,或长期使用后材料变质、腐蚀或破裂;设备材质、规格选型不当, 未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等。C、管理原因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漠不关心,已发现的问题 不及时解决;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 未经培训的工人上岗,知识不足,不能判断错误;检修制度不严,没 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D、人为失误误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判断错误,如记错阀门位置而开错阀门; 擅自脱岗;思想不集中;发现异常现象不知如何处理;正常运营作业 时,各岗位间配合不当,导致设备和阀门误开启或误关闭,设备或管 道超压破裂,物料泄漏。(3)点火源现场由于管理不善,在生产场所出现
6、点火源,从而导致火灾事故 的发生,出现点火源的情形主要有:焊接、切割动火作业是设备设施安装、检修过程中较为常见的 一种作业。若违章动火,或防护措施不力,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生活设施用火不当,或人为带入火种,都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事故。设备设施若发生防雷接地设施断裂松脱,影响雷电通路,或土 壤电阻增大,影响雷电流散,则可能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击,引起火灾 爆炸事故。静电放电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产过程 中,流经泵、管道、阀门、流量计等设备,由于流动、摩擦、压缩及 冲击等作用,易产生大量的静电荷。若管路系统的防静电措施不力, 则静电荷将在管道内逐渐积聚,有可能达到很高的电位,直至以电火
7、 花的形式放电。静电放电的能量通常超过物料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最 小点燃能量。一旦放电的同时,物料蒸气浓度正好处在爆炸极限范围 内,就会立即引起爆炸。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或受到损坏产生短路火花,电气不防爆、防 爆电气损坏等;此外,使用非防爆的电话、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器材 时,也有可能产生电火花。机械摩擦和撞击火花:金属工具、法兰盘、鞋钉等金属物,若 在危险场所内与地面等发生摩擦或撞击,就有可能产生火花。铝质工 具如果敲击不锈钢,会引起热熔反应,热熔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火花, 从而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反应及操作过程引起的火灾爆炸(1)该项目聚合生产工艺过程中,如果反应过程中热量不能及 时移出,随
8、物料温度上升,发生裂解和暴聚,所产生的热量使裂解和 暴聚过程进一步加剧,进而引发反应器爆炸。各生产装置在工艺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流速、搅拌器转速 等控制不合理或违章操作等,也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该项目涉及的特殊作业过程中,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 等,在作业前未监测作业环境及周围可燃物质的含量,盲目作业,易 导致可燃物质积聚,可燃物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引起燃烧爆炸。 在对项目设备设施、输送管道等进行检修作业时,若未进行置换,或 采用非惰性气体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残留在各设备设施、管道内的 易燃蒸气可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电焊、气割等明火 或摩擦、铁质工具敲打、电气设
9、施、静电等产生的火花,极易引发火 灾或爆炸。3)电气火灾除可燃物质引起的火灾外,该项目还存在电气火灾危险因素,在 危险物质存在场所,电气火灾往往转变成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电气火灾除变配电室容易因过载等原因起火外,生产过程使用的 电气设备发生短路、过载,电气线路老化等均可引发电气火灾。表现 为:(1)电缆接头处接触不良,电气线路因短路、过载等原因可产 生电火花、电弧或电缆火灾。(2)保险装置使用不当,不能及明切断短路电流,引发电气火 灾。(3)电动机超负荷运行、单相运行,电气设施接地不良,导致 绝缘受损、发热燃烧。(4)在潮湿场所或电气设备的耐压等级降低、过载、自身缺陷, 引发电气火灾。(5)电
10、气运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违章操作、操作失误、运行失 控,导致火灾事故。(6)建筑物、电气设备、线路避雷接地装置不健全,如遭雷击, 造成突然停电或火灾事故。3. 2.2粉尘爆炸该项目在纺丝、整经过程及氨纶储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少许纤维 粉尘,该粉尘属于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点火 源会发生粉尘爆炸。3. 2.3容器爆炸(含压力管道爆炸)该项目涉及的聚合反应器、氮气罐、氮气密封罐等属于压力容器, 配套的易燃液体输送管道、压缩空气管道、蒸汽管道等属于压力管道。常见的压力装置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 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的现象。如果漏出 的物质是易
11、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 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 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 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D该项目的压力容器若泄压安全装置、指示仪表未及时校核而 失灵,工作超压,设备制造缺陷、材料选择不当或腐蚀使容器耐压度 降低,违章操作,容器未及时检验,均有可能造成爆炸危险性。2)该项目涉及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如结构不合理,材质不符合 要求;焊接质量差;管道超压运行,致使管道承受能力下降;安全装 置和安全附件不全、不灵敏。当管道超压时,不能自动泄压;或操作 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引起物理爆
12、炸。3. 2.4中毒和窒息1)该项目涉及的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氟酸酯)、DMAC (二甲 基乙酰胺)、PDA(丙二胺)、DEA (二乙胺)、EDA (乙二胺)等均具 有一定的毒性,若吸入,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具有一定的健康危害。如 二苯基甲烷二异鼠酸酯受热或遇水、酸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烟气。较 大量吸入,能引起头痛、眼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嗅觉丧失等,严重 者可发生支气管炎和弥漫性肺炎,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致敏作用 不明显,也有报道可发生支气管哮喘。2)该项目涉及的氮气为窒息性气体,泄露后会使环境中氧含量 相对减少,形成缺氧空间,人员进入缺氧空间内,人体吸入气氧分压 下降,引起缺氧窒息、死亡。3
13、)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若设备、管道、阀门等因制造和安装 质量不符合要求或管理不当,导致局部腐蚀破裂,或操作人员操作失 误,导致有毒物质释放到工作环境中,若作业人员无有效的防护和监 护措施,会发生人员急性中毒窒息事故。若作业环境长期通风不畅, 生产过程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作业人员长期在富含有毒有害 性气体的环境中工作,且无有效防护措施,也可能发生慢性中毒。作 业场所未配置急救药品、冲淋设施等事故处理设施,作业人员自救互 救知识薄弱等都可能加大中毒窒息事故的严重性。4)在进入含有有毒和窒息性气体的设备及水池等密闭/有限空间 (如各反应器、塔器、容器、储罐、管道、各种水池等)进行检维修 作业或
14、清理作业时,若在检维修前未对设备与容器进行有效的置换和 清洗,设备内存在有毒和窒息性气体等未清洗置换干净,未进行氧浓 度与有害物质的检测,作业人员又无有效的防护和监护措施,也可能 会发生作业人员急性中毒窒息事故。3. 2. 5触电电气伤害主要存在于变配电系统及生产场所用电部分。电气设备 没有保护措施或防护装置失效,生产操作或维护检修时发生触电事 故;生产或检修中临时用电,没有按规范要求施工、使用,漏电造成 人体伤害事故,具体分以下几种:D低压触电。发生在电气设备上的低压触电最为多见,如线路 绝缘破损、误触金属灯口、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火线误接在电动工 具外壳上、电气设备绝缘破损而带电等。2)感
15、应触电。在电气设备、电力线路上工作,运行维护人员未 按要求停电(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验电时未采取短路接地措施、部 分停电的设备与带电设备之间未装设接地线等情况都可发生感应带 电而引起触电。3)高压触电。高压触电分两类:一类是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 到一定距离时发生的高压弧触电;另一类是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人 的两脚落在距断头不同的位置上造成跨步电压触电。4)误碰带电设备、导线。主要是电气设备上工作的运行、检修、 试验人员,作业中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如应设临时遮栏或绝缘挡板而 未设、应使用绝缘套而未采用、工作时监护不到位时发生触电;电气 工作人员习惯性违章等。5)与带电体或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而触电
16、。电气工作人员对 与带电设备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不很清楚,未认真履行工作票和安 全监护制度,麻痹大意而造成人身触电。6)误送电、误带电造成触电。电气人员未执行有关规定,调度 员误发令,值班员看错设备、走错间隔、漏停线路开关、误操作向检 修设备合闸送电,电气运行人员未严格验收,而导致触电。7)设备外壳接地不良或未接地。机械设备因振动使绝缘损坏而 致外壳带电,接地不良、开脱、虚焊,人体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8)潮湿场所移动照明设施及手持电动工具未采用特低电压。3. 2.6机械伤害机械伤害主要发生在机泵设备防护失效及检维修等防护缺失过 程中,该项目涉及的机泵较多,在运转时具有较大的动能,如果因安 全防护装置不当或操作工操作失误,运转中的部件触及人体或设备发 生破坏,有可能会造成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