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与潮州请置乡校牒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师说与潮州请置乡校牒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韩愈师说与潮州请置乡校牒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芸弘、呼果、考的。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孔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 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木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网不 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可者。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耳未尝闻鹿鸣之歌。 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3、。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馀,岂无庶 几者耶?刘义勇令不躬为之师,里闾后生无所从学。尔赵德秀才:沉雅专静, 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可以为师矣。请摄海 阳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以督生徒,兴恺悌之风。刺史出己俸百千,以 为举本,收其赢馀,以给学生厨馔。(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牒)【注】赵德:潮州潮安人,号天水先生。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 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不久后撰写此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 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B.夫欲用德礼/未有不
4、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 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C.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 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D.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年/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襄”的“师”指乐官这一职业;老聃即老子,他曾向孔子问过礼。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与骈文相对。C.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D.唐朝在行政区划上实行州县制,“
5、刺史”为州的长官,“县令”是一县之 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耻学于师”不良风气,韩愈进行直接而鲜明的 批判,也点出“师道之不复”,士大夫难辞其咎。B.师说最后一段脱离中心论点,交代写作缘由,嘉许年方十七的后生 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继承师道传统的可贵精神。C.湖州请置乡校牒是韩愈作为地方官所颁发的一份兴办学校、弘扬孔 道的文书,他批评潮州落后的教育现状,表明注重发展地方教育的态度。D.韩愈不仅起用当地人才,亲自选择贤师,而且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薪 俸来补助学生伙食,为振兴湖州文教做了实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译文:(2)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户万有余,岂无庶几者耶? 译文:14 .韩愈在师说提到“彼童子之师”,在(潮州请置乡校牒说赵德 “可以为师矣”,两处“师”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 C11. A12. B13. (1)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他们的明智之处。(2)(即使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实诚信的人。现在这个州有 一万多户人家,难道会没有贤才吗?14. “彼童子之师”的“师”是只教书本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句读
7、的技能 型老师;“可以为师矣”的“师”才是韩愈认可的尊崇儒家之道、弘扬德礼的 “传道解惑者【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想要推行道德和礼教,没有不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潮州的州学 荒废时日已久,进士科和明经科,一百多年间,都没有推荐到朝廷、参加科举考 试的人。“用”作谓语,“德礼”作“用”的宾语,意为“道德和礼教”,故“德礼” 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 Do“百十年间”作句首状语,“不闻”作谓语,“有业成贡于王庭”作宾语,其 中“于王庭”作后置状语,故应在“百十年间”前后停顿,且“不闻有业成贡于 王庭”中间不能断,排除B。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
8、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 “老鹤即老子,他曾向孔子问过礼”错,孔子向老子问礼。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8. “师说最后一段脱离中心论点”错,从与上文的联系看,交代写作缘 由也是对全文观点的呼应,是在呼唤和倡导从师问道之良风。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或”,有的;“小学”,小的方面;“不”,通“否”;“大”,大的方面;“遗”,放 弃。(2),十室之邑,十户人家的小地方;“忠信”,忠实诚信的人;“岂耶”, 难道吗;“庶几”,贤才。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
9、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也”概括:“彼童子之师”的“师”是只教书本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句读的技能 型老师;(2)根据“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 宗孔氏,可以为师矣”概括:“可以为师矣”的“师”才是韩愈认可的尊崇儒家 之道、弘扬德礼的“传道解惑者二【参考译文】【甲】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 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 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 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
10、,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 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 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 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 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 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 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
11、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 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 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芸弘、师襄、老聃为师。郑子这些人, 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 师的人J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 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 来赠送他。(节选自韩愈师说)【乙】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 有羞
12、耻心;不如以道德和礼教为首要,而以政令和刑罚为辅助。”想要推行道德 和礼教,没有不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潮州的州学荒废时日已久,进士科和明 经科,一百多年间,都没有推荐到朝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官员们没见过为乡 贡举子举办的乡饮酒礼,没听过举荐欢送贤才时唱的鹿鸣歌,忠孝的行为不 受劝勉,这也是本地的耻辱啊。(即使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实诚 信的人。现在这个州有一万多户人家,难道会没有贤才吗?刺史县令不亲自做表 率,乡里的年青人没有可跟随学习的地方。这位赵德秀才:沉稳端方不浮躁,很 通晓经学,有文采,了解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议事说理抵制异端邪说而尊崇孔 子,可以作为老师。延请赵德担任海阳县尉,充当衙推官,专门管理本州的州学, 督导学生,发扬和乐平易的君子之凤。刺史拿出自己的的俸禄作为兴学本金,多 余的部分给学生充当伙食费。(韩愈潮州请置乡校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