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5440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经先秦多次辑集说诔图1诗经的结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后世引发长期的争论,从违双方论争纷纭,聚讼不断。学者时或蹊径独辟,倡言新说,清儒方玉润提出两次成书说,认为第一次编集出于周朝乐官,第二次编集出于鲁国乐师。近时学者继踵而上,刘毓庆、徐正英、马银琴、曹胜高诸先生相继提出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如刘毓庆先生以为诗经经过三次重大编辑整理,一是周宣王时,所收皆为典礼之诗;二是周平王时,所收主要是变雅和三卫诗歌;三是孔子手定,增加变风与鲁、商二颂。马银琴先生则认为诗本身的形成史经历有周康王、周穆王、周宣王、周平王东迁后及孔子五个重要的整理阶段。但由于传世材料有限,相关考论

2、大体依据逻辑推理,多使用默证,辩难推敲,缺乏实证性材料。近年来,随着诸多简帛文献的发现与公布,诗经研究迎来新的契机,举凡甘肃武威汉简仪礼、安徽阜阳汉简诗经、上博简孔子诗论、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等,皆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足以助益我们重新认识与把握诗经的辑集问题,颠覆旧有的认知,形成全新的观点,即先秦时期诗经曾经多次辑集。将考古发现的先秦和汉初简帛资料中的诗经文本与传世的毛诗对校,不难发现它们在文字、章句、题目、篇次、分类等方面皆存在诸多歧异,无法纳入同一版本体系。简帛文本与传世毛诗相较,文字方面出入的例证极多,如商颂长发“不竞不球”,郭店楚简五行引作“不挺不梭”,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两次征引

3、,分别作“不物不救”“不励不(见图1)”。小雅小明“靖共尔位,好是正直”一语的末三字,郭店简缁衣引作“氏贞植”,上博简缁衣作“是正植”。毛诗篇名南有檀木柏舟绸缪,阜阳汉简诗经分别作南有利木柏州调穆。简帛文献提及的诗经文字还有一些无法与传世本进行对照。如上博所藏诗论引大雅皇矣诗语“帝谓文王,予怀尔明德”,今传毛诗本无“尔”字,墨子天志下则引作“予怀而明德”。安大简诗经汾沮沏“其美如玉”,毛诗作“美玉如”。传世文献之中亦有类似情况,礼记缁衣第十七章引诗小雅节南山:“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毛诗作:“谁秉国成,不自为政。”这三个例子仅为一个虚字的差异,并非关键字眼,似乎不足以证成文本来源的差异。客观

4、说来,上述异文并不足以构成结构性、颠覆性差异,或可据以论定诸本关系为“同源异流”,传抄讹变,但是诗文章句迥异例证确然存在,不乏其例,恰构成反证,足以推翻这种观点。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提供了几则极其珍贵的例证,如召南骆虞一诗,毛诗二章,安大简载录文本为三章;魏风葛屐,毛诗二章,第一章六句,第二章五句,安大简载录文本则是第二章为五句;秦风小戎一诗,第二章与第三章之次序与毛诗正好相反;秦风无衣,安大简残存“曾子以组明月将逝”,不见于毛诗,且据其简容字面积推测,其诗篇与毛诗差异较大。歧异如此之大,如果说这些诗篇还是可以归于毛诗系统,前后一脉相传,说服力确实比较微弱。有的诗作或有可能是全篇皆未被毛诗载

5、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杜预注曰:“河水,逸诗,诗义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国语晋语四亦记载“公子赋河水”一事,“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则云:“河当为沔,字相似而误也。其诗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言己反国当朝事秦。”今传毛诗小雅沔水有诗句云“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杜预与韦昭持论大不相同。明代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支持杜预之说,以为“河沔字形虽相似,不应内外传两书同误”。许志刚先生也指出,“重耳所赋未必为逸诗。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最后到秦,得到强有力的帮助。这次的享礼就是进一步巩固他们之间同盟关系的良好契机。为此,他在赋诗之时表

6、示永远不忘记秦的帮助,要像水奔流入海那样,心系秦庭。由此看来,杜注取义于朝宗于海庶无大过。仅就朝宗于海一句而言,诗经沔水有之。然而,全诗多批评邦人诸友,莫肯念乱,重耳赋此诗,不免有点违背歌诗必类的原则”O上博简孔子诗论所载诗歌篇名共六十篇,内中数篇不见于毛诗,其中就包括河水一篇。据此而言,杜预之说不能轻易否定。诗篇题目方面的差异即同诗异名现象,更不容忽略。国语晋语四记载秦伯享晋公子重耳,赋鸠飞。鸠飞之名不见于毛诗,韦昭注曰:“鸠飞,小雅小宛之首章,曰: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言己念晋先君洎穆姬不寐,以思安集晋之君臣也。诗序云: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所

7、以念伤亡人,思成公子。”同一首诗,却有鸠飞和小宛两个题目,这让人费解。或者此处“鸠飞”二字不能施以书名号,仅是概括用典,一如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以“白圭”隐指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一语。但这仅为臆测,目前尚不能排除鸠飞小宛为同诗异名之说,因为简帛文献与传世典籍之中类似例证并不乏见。左传昭公二年记载季武子赋诗“节之卒章”,今毛诗本作节南山。十月之交郑笺亦云:“节刺师尹不平。”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引其诗句“式夷是已卢辩注:此小雅节之四章。”此例或可以繁简称名视之,但是简帛资料的例证却无法回避。小雅之十月之交,上博简孔子诗论作十月;小雅之无将大车,上博简孔子诗论作将大车

8、。这种一诗两名或多名的现象,如果说是同一学派所为,显然有违常理。简帛诗经文本中的诗篇次序排列与毛诗也颇有不同。如安大简诗经中的魏包括十篇作品,以葛屐为首,其余九篇皆属于毛诗之唐风,但篇次又异于唐风,扬之水置于山有枢之前,有秋之杜置于羔裘之前,无衣置于鸨羽之前。差异如此之大,根本不可能是出于传抄笔误,只能是出于不同的版本体系。在三百篇的分类排列方面,简帛文献也给世人提供了全新的材料。毛诗分为十五国风、二雅、三颂。江林先生探研左传引诗,提出“在春秋前期,季札观乐之前,诗经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传本,还处于一个不断在增编与发展的时期”。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证据略嫌单薄,出土简帛正好提供了补证材料。

9、综合比照季札观乐所见文本、安大简诗经与毛诗,其分类与组合情况如下:季札观乐演奏次序:周南、召南、邺、庸B、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桧、小雅、大雅、颂。安大简次序:周南、召南、秦、某、侯、郦、魏风。毛诗次序:周南、召南、北B、郦、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小雅、大雅、颂。三种文本内部安排大不相同,就版本学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属于同一系统。季札聘鲁,请观周乐,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其事之系年或有紊乱,此不赘言,但既称“周乐”,则此音乐演出依据之文本当出于周王廷之乐官编集,且季札观乐活动持续时间未久,若一如毛诗三百之数,当持续数天,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整演奏一遍。据此可以推断,鲁国乐工所持诗经文本不同于毛诗,两者分类编次不同,篇目数量亦有迥别。安大简时代为战国。安徽阜阳城郊双古堆出土西汉早期诗经竹简,时代当在西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距西汉开国不到五十年,其渊源当是战国时期之文本,或者如学者所言,极可能是战国时期楚国流传的一个本子。如此,则先秦时期,纵向说来,诗经至少出现过四个本子,即西周乐官整理本、孔子删编本、安大战国本、阜阳汉简源出之战国本,三百篇先后辑集过不止一次。诸本在分类编排上存有程度不一的沿袭性,其间的差异是不是出于地域性还尚须探研。(作者:刘立志,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