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DG和EMC存储mirror方案选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racleDG和EMC存储mirror方案选型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Orac1eDG和EMC存储mirror方案选型分析使用Orac1eDG和EMC存储mirror恢复的效率和使用场景对比?主机房故障,应用系统链接数据库切换效率的对比。背景:应用前端连接后端OraCIe数据库,该场景主要发生在公募基金行业。技术方案对比:1 .方案一、使用OraCIeDG技术在灾备机房搭建多台独立的数据库,平时为只读状态,应急时启用;2 .方案二、使用EMC存储的Hiirrorview技术,对主数据库的数据通过底层同步至灾备机房的存储,灾备机房部署服务器连接至该存储,平时不启用,在故障时连接使用。不明白须答疑的问题:两种灾备方案在应急切换中的效率和日常维护量的对比,能体现出每种
2、方式的优劣及适应场景。问题来自社区会员zwo365某基金系统运维工程师,下文来自twt社区众多同行实践经验分享,欢迎大家参与交流,各抒己见。*“争议”栏目内容来自同行分享的一手体验和观察,仅代表个人观点ZhangyOngjUnCMBC工程师:Orac1eDG和EMCSRDF/SWAP都可以实现灾备功能,但是还是有各自特色的:1Orac1eDG是在数据库层实现灾备功能,只需要执行角色转换命令即可完成切换,切换速度更快。Orac1eDG的备库可以实现只读,作为查询库对外提供服务,分担主库的负载。Orac1eDG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数据库逻辑错误。2.EMC是在存储层实现灾备,正常情况下只有主环境可以
3、访问,灾备环境不可读写,灾备切换时需要存储、VG、FS等操作才能拉起数据库,步界多,耗时长。EMC存储复制无法发现逻辑坏块。如果一定要找出缺点:1. Orac1eDG维护更加复杂,且只用于OraC1e数据库,不能用于其他数据库和非数据库。2. EMC操作简单,不用再在备端维护一个备库,极端情况下,灾备端没有主机也可以进行数据同步,实现灾备功能,可以多套系统的数据库分时复用同一台主机,用于灾备的验证。raph1gu旭升项目经理:我说说这2年我们团队的容灾切换DiSaSterRecovery(简称DR)技术方案路线:应用级一存储级一应用级。1、10几年前,中高端存储尚未普及,产品价格不菲。我们一般
4、的DR方案都是基于应用。当时很多应用本身没有DR机制,因此核心是围绕数据库,毕竟数据才是核心,数据能够切换,其他都不是问题,最多耽误一点时间而已,只要前期方案设计合理,即使应用本身没有完整DR机制,辅以脚本、网络等手段,完全可以实现30分钟内RTOo2、随着中高端存储价格平民化,我们总算用上了存储级复制和故障转移。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本身提供了DR机制,这样一来,应用DR+存储级复制,成为我们的主打DR方案。我认为存储级复制和切换方案到了后期,厂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基本大同小异,优劣不分明。3、直至近3年,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在DR方面越来越傻瓜,且数据库从业经验远比存储多得多,毕竟中高
5、端存储的价格还是具有一定门槛,相比之下,数据库应用就非常广泛了,数百人的企业没有中高端存储并不稀罕,但是有一套基于OraC1e的应用却很常见。因此我们通过若干实施案例后发现,数据库容灾相比存储复制和切换具有明显几个优势:切换步骤少。因为DR要切的是应用和数据,依赖存储反倒多了一层手续。“多”就是复杂,容易引发问题。演练方便。随便搭个模拟环境,就可以测试,不依赖任何硬件,中高档存储基本上不会有硬件冗余供测试。同时存储牵一发而动全身,演练的风险比较高。这就是圈子里常见的情况,购买了中高端存储,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进行容灾演练。解决问题的成本低。无论是哪些品牌的中高端存储,资源都远比数据库的资源少。特
6、别是有些厂商投入资源少得可怜。软件的门槛远比硬件低。发生问题或者需求支持,中高端存储基本上还是依赖集成商和厂商,网络资源非常狭窄。因为玩得起的人数实在有限。从目前看,厂商宣传的存储级复制和切换的最大优势就是速度快。其实匹配的场景非常少一数据量大,复制带宽小,RTO要求高。anonymous金融行业工程师:只用过OraC1eDG,EMC存储Inirror没用过。只说一下OraC1eDG吧,它是OraCIe自己的一个功能,不需要额外花费,当主机宕掉以后,备机可以启动当做主机进行业务支撑、主库正常使用过程中,备库也可以实现只读,分担主库的负载。DG可以缩短故障时间,快速恢复业务,降低业务中断时间。潘
7、延晟系统工程师:因为原来所在的环境没有很牛的DBA,加上本人也是做系统运维的。所以对数据库方面。特别是OraeIe数据库一直都是敬而远之,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方案都一般习惯采用其他方式。以前设计的方案中没有用EMC的存储,采用的是IBM的存储,不过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底层存储同步实现数据容灾,让主备存储设备同步,在主机房故障时启用备用机房业务。效率上和维护量上我觉得都不太好做比较。不同的环境、场景,还有运维能力,结果会不一样。我觉得选择上首先看你们的技术储备对那种方案驾驭得更好,更熟练。baimm88银行系统架构师:首先不纠结那种技术,就我自己而言2种都可,我们现有团队都能驾驭。放在4年前我们
8、大概率选择基于存储DIirrOr方案。在结合应用软件运维实际情况应用支持ip修改吗?应用完全基于域名解析了嘛?最后,结合你现有供应商团队支撑能力强项在哪方面?2种技术各有特色与缺点。上面很多仁兄都提到了。DG基于DBA的视角切换可控,主备资源可利用。单要考虑应用修个IP方面不?若应用修改ip配置复杂就放弃吧。存储mirror基于系统运维视角,对于系统运维人员切换可控,应用可以做到不修改IP。完全模拟主机的环境。但就是太闲置备机资源。你的问题仅考虑数据的切换不够全,重要系统要把数据、应用都做好做全才有良好的S1A。仅仅考虑数据是属于非重要系统那种RTO可容忍就无所谓。duansq华夏人寿技术经理
9、:目前很多数据库厂商提供基于DG+快照的技术,灾备端可以基于DG库起多个快照库,基于厂商的平台,鼠标点几下就提供一个快照库,用于开发测试、查询,不用就清理掉,灾备库也可以做到一键切换提供服务,运维工作量应该不太多,存储MirrOr没做过,不好评价。guwenkuan金融系统架构师:之前的回答已经比较全面,数据库DG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切换也比较简单,唯一的缺点是应用连接数据库采用IP地址不是域名访问,需要改动应用的数据库连接配置。存储层面实现灾备,日常维护量较少,基本上不用任何操作,只有做好监控即可。优势是可以实现多个系统、多个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切换的操作相对比较繁琐。ZhangjUnXi570xjtu系统分析师:mirrorview是中端存储数据同步的技术,首先要考虑中端存储开启复制资源够不够用。DG非常成熟,数据库自身技术切换后备库可以打开用。而存储复制灾备要启用需要停复制并把灾备置成可以读写的状态,操作完还要主机识别灾备的盘,相对会复杂一些。-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