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资料整理:经筋治病经验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资料整理:经筋治病经验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经筋为什么能断病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媵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说“骨正筋柔”之后,气血得以流通顺畅,皮肉得以紧密结实,这样骨骼强健,精气充盈,顺应自然之道,则长寿延年。可见,“骨正筋柔”对于健康而言多么重要。大概由于骨骼显而易见,骨骼病症繁多且较重,一直以来,骨正都被人们所重视,而与其相提并论的“筋柔”却很少被提及。其实,从临床治疗及愈后保养来说,“筋”同样重要。“筋”的概念,有筋肉、经筋之分。筋肉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韧带与肌肉组织。因为骨骼是不可自行活动的,其活动依赖于周围的肌肉及韧带组织,所以,骨骼错位后,将骨骼复位是第一步,而能否保持骨
2、骼的正位,则需要恢复肌肉及韧带的力量。内家拳中常讲的“宁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也是指筋肉之筋。从日常保健来说,用“拉筋,“抻筋”的方式达到“筋柔”的目的,比“骨正”更简便易行。相对筋肉而言,经筋我们听闻得不多。实际上,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有专门讲述“经筋”的章节,在传承过程中,经筋一词演变为多义词,既代表人体生理体系,也用来表述病理现象。经筋是潜在的生理体系,每个人都有,但在健康人身上,经筋是顺畅循行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当人生病时,经筋循行受阻,就会出现既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粗细不一的“条索”,它也被称为“经筋经筋一方面是不同于经脉、筋肉的独立体系,另一方面又与经脉、筋肉有着密切的关
3、联,更对防病治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古以来,这一流派在民间默默传承,在本期专题中,它被称为“推筋导络”法。依循该法,黄帝内经中有关经筋的描述不但看得见、摸得着,也令很多大小病症迎刃而解。经筋学说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中医之路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管窥一直被认为玄之又玄的经筋理论,以及相应的巧妙的保健方法。总之,不论哪种学说,都让我们了解了“皮肉筋骨.中不可小视的“筋”,整理好这条条贯穿人体的“筋”,保持经筋顺畅,筋性柔韧,对健康大有裨益。推筋导络,传承真脉中华推拿正骨自古流传,发展到今天,门派众多,学术纷纭。经历了清末民初至上世纪下半叶的辉煌期,有的发展为一门之“学”,有的成了末路之术。其中几个未走
4、向社会的重要门派已有失传“断种”之忧,继承、发展其学术已成当务之急。这里介绍“推筋导络”法已近绝学一门,希望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以不失中医之精、人学之宝。正骨推拿的学术考察,不同于内、外、妇、儿等中医学科,许多内容难述于笔端。文献记载的只是可以言谈部分,另有只可意会、体察部分,又有秘法之称,只能亲证亲验亲自体会。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考查,从“正统”学派到民间流派,计有上驷院、戮班、练家、医家四类,练家又有道家、佛教、杂技之分,诸家学术大多可解释清楚,并无特别玄奥之处。而对王文全一门笔者未敢造次言论。又经过几年考查,深感其医学意义重大。几年前与王老前辈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无意中发现了王老的绝学。
5、那次表妹来门诊办事,顺便说了一句:“肩痛几个月了。我摸了摸,说是颈椎的事,用热酒擦一擦就好了。王老说:“不对,是筋出槽了。“顺手推捏了几下,动作轻松而快,比划拉几下重不了多少。我以为是按摩前的放松手法,可没几下就完了。再一问表妹,不痛了。这才引起我的重视。大门派的按摩手法笔者几乎学遍了,可王老的治病方式还是第一次见到。它不是气功,而是实实在在的手法,可这么轻的手法是如何治好病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一有机会就观察,想弄明白,王老所说的“筋”到底是什么。王老文化水平不高,解放后自学了两年小学,没读过医书,用的都是大白话,至今只说过五个穴位名称。我只能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对其所言进行分析。跟王老学习
6、两年后,我才明白,手法轻,是因为人体经筋大多呈现于表浅部位,手法重了就作用在筋肉、骨头上了,反而不对。而经筋是经络的组成部分,不是筋肉。经筋只有在病态下才能呈现,大部分能够目测出来,一摸就更清晰了,只是比筋肉病变的硬度小得多。在系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和解剖学知识后,经筋比较容易分别。而实际临床上,筋肉不正常可以导致经筋不正常,经筋不正常也可以使筋肉产生病变,治疗时只要把不正常之处治好便可,并无必要把二者区分得一清二楚,所以王老把它们统称为“筋工明白了其中奥秘,我才知道中医是另一副洞天,回过头来再看内经,发现原来内经是可操作的,操作不明白,读内经便如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以王文全老人为代表的这门技术
7、由少林寺传出,拜达摩为祖师。据王老说,属于少林内功推拿。师爷姓冯,解放前在少林寺出家,学习推拿、武术十年。解放后在水产局工作,终生未娶,技术只传授给梁钮。梁钮只传授给王文全一人,王老今年76岁,一生练武,日习不断,至今身体尚好。1964年,王文全30岁时,夫人患肾小球肾炎,求治于梁钮。这个在今天看来仍然难以治愈的病,梁桂老前辈只用手法治疗了一个月就好了,40多年过去了,王夫人仍健在,且从未复发过。在相处过程中,梁钮与王文全逐渐熟悉起来,当时梁铉已经退休,还没有得意弟子,没有正门传人。看到王文全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可以把这门技术传承下去,对他说:“就你能学会,东西丢不了,就传给你了。”梁钮把王夫人
8、肾小球肾炎治好后,王文全也就正式学艺了,前后经过5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从其基本功看,这门是打铁砂袋、拍铁砂袋彳艮是特殊。打铁砂袋王老练了十年。可我很长时间未看出其临床使用意义,其临床手法过于轻巧、简单、“平白无奇”。观察、体会、思考、查资料一年多才明白,原来基本功是推开结节、打通经络的基础。其诊断、治疗时看着似明非明的渗透力,是打铁砂袋练就的功力,推开,筋,之“高、实”,导开“结”,要有一个极稳的“听劲,貌似很轻的手法,实质上在掌下遇到高处、结节是顺加力的。推筋导络法用的最多的是推筋顺筋、打开结节,治疗最多的是筋出槽、筋翻、经筋不通、经络不通。用王老的说法最后都可以概括为一个筋字。
9、但是,经过两年的考查、反复体会、查考文献,绝不是一个筋字可以解说的。实质上包括了对筋肉、经筋、经脉、络脉、皮部的治疗。通过临床所见和文献对比,可以明辨对经筋、经脉、络脉的区别。严格地说,王老所说的“筋”应是经络,再加筋肉。所以,说是“推经导络”比“推筋导络”更合适,可笔者不可断然造次言论,“匡正”其说。重师轻文,不违师道,是对我中华医术最基本的尊重,故用“筋”字,不用“经络”一词。笔者几十年来遍访天下,只求得这一门可以把全身的筋和结说得清、摸得着、看得到的绝学。筋怎么歪了,怎么出槽,怎么筋翻了,怎么筋离股了,筋的正确位置应该在哪里。把筋的走行、大小摸清,把结摸明白之后,我们再借助经典和解剖知识
10、,就可以分辨筋肉、经筋、经络,摸出经脉、络脉、皮部是什么,其意义不言而喻。王文全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对这门技术进行“改造和发展”,使这门技术得到完整而纯粹的保留与传承,又是幸中之幸。但时至上世纪末,王老仍无传人,使这门绝学处于悬丝欲绝之境。我唯望不使真学绝没于世,使我中华绝学绵延不绝,真脉永续。经筋疗法显奇效经筋和经脉治疗的起源极早。灵枢经之经脉第十、经筋第十三有比较完整的描述。而更早的记载,则出现于马王堆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之中,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已可见其梗概。实践证明,经筋在临床运用中有很高的价值。首先,经筋和经脉关系极为密切。人体的十二正经,都有其对应的经筋,循行的路径大致
11、相同。相对而言,经脉的循行大致是呈线状或者说网状分布,而经筋的面积则要大很多,呈带状分布。经筋需要靠经脉所转输的气血来濡养,而经筋则为经络提供了屏障和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脉可比喻为铁轨,而经筋则是路基。因此经脉不通,可以导致经筋为病;而经筋异常,也可以导致经脉瘀阻。因此,直接找到经脉和筋经上的异常点,并通过手法,或者温灸,针刺等方法疏通之,是最直接的治疗。其次,由于经筋既系连关节,又连接肌肉,因此筋经异常,既可以导致骨病也可以表现为肌肉的病变。所以既可以“骨病治筋”,又可以“筋病治肉”,适应范围极广,灵活变通,存乎一心。临床常见的很多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网球肘等都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的
12、筋经来治疗。另外,从藏象上讲,肝主筋。而胆与肝相表里,二者关系密切,胆配合肝,一起实现“主筋”之功能。肝为阴中之少阳,胆为少阳,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之“柔”,正是少阳。凡肝胆经之病,从筋经治疗皆有效果。由于肝与情志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情志疾病,如多怒,抑郁,紧张,失眠,焦虑等,都可以通过经筋的锻炼及按摩等得到缓解和治疗。从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关系来论,少阳为枢,主人体阳气之升发。凡枢机不利,阳气升发不足或太过的病变,只要辨证准确,治疗无误,利用经筋,皆有显效。由于经筋与经脉、藏象的密切关系,筋经还可以用作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凡五脏六腑之疾病,大多数在其对应的经
13、络、经筋上都能够反映出来。通过经筋循行区域的色泽是否正常,肌肉松紧是否合适,是否有结节或者硬块,相应穴位是否有压痛等,可以对很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而且,由于经筋和经络治疗的便捷性,对于很多比较轻浅的疾病,诊断完毕,治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因此,经筋还具有“诊治合一”之功能。同时,筋经也是养生御病的重要法宝。所谓“筋长一寸,延寿十年”,历代养生家对筋经都很重视。并且创造出大量的经筋锻炼方法,其最著名者有八段锦、易筋经、少林柔功等,而其中之理,罕有人言。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功法,皆有锻炼筋经之效。我个人在治疗中也常常采用筋经、经络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下面举两个例子:2
14、008年冬天,北大中医学社有一位老骨干,患严重的腰疼。找过多位有名的正骨大夫,也请过不少老师开药方治疗。疗效皆不巩固。后来经我诊断后,发现其两脉沉细,略弦。按其腹部石硬,背部膀胱经有大量结节,腰之高骨左右失衡有近半寸,两大腿很硬,两足皆冷。于是以熨法熨之,配以按摩,先把腹部揉软,再解开背部所有结节,把两大腿也揉开。未采用正骨手法,仅放松其经筋,一次治疗,其腰基本就正了,正所谓“骨病治筋”是也。前后治疗两次,服药大约十齐U,其病即愈。还有一例抑郁症。患者是北大的一位女生,硕士在读。由于课程压力过大,身体又比较弱,临近毕业,焦虑不止,晚上经常恶梦,白天精神难以集乜情绪经常低落。我诊其肝脾肾皆虚,阳
15、气严重不足,所谓水寒、土湿、木郁是也。其足部从大腿到小腿,沿肝、脾、肾经筋分布处有大片结节,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腹、背经筋皆比较软,但比较空,此属虚症。于是用熨法,灸其腹部关元、中脱,背部命门、肾俞及督脉到大椎一线,并灸足三阴经,同时配以按摩。前后治疗三次,每次治疗近两个小时,诸经通利,结节消失,恶梦停止,诸症皆愈。其四肢经常冰冷的症状也消失了。效果之佳,出我意外。关于筋经之病,内经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素问痿论篇提到“痿证独取阳明J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又如灵枢经经脉篇第十提到足太阳膀胱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并列举了大量筋经之病。由此可见,筋经治疗有
16、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渊薮,临床操作简单可靠、见效快、疗效持久,并具有诊治合一等优点,对很多常见病甚至疑难杂症皆有诊断和治疗作用。筋缩可能引发众多症状何谓筋缩?在倡导拉筋法的香港名医朱增祥看来,要清楚筋缩,先要了解筋的意思。筋,是传统中医之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天生某条筋很紧,不能正常弯腰,这也是筋缩。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1)颈紧痛;2)腰强直痛;3)不能弯腰;4)背紧痛腿痛及麻痹;6)不能蹲下;7)长短腿;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9)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10)髓关节的韧带有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