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7738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毕业论文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95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归因风格问卷(ASQ)和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来自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的2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的归因风格的PmG(好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在家庭居住地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归因风格的PmB(坏事件的持久性)维度、PmG(好事件的持久性)维度、PVG(好事件的普遍性)维度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3)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在专业变量上差异显著;(4)归因风格与自我

2、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关键词:大学生;归因;归因风格;自我效能感Abstract:Thisresearchadoptstheattributionsty1esca1e(ASQ)andtheco11egesenseofse1f-efficacysca1e,on200co11egestudentsfromXinyangNorma1universityHuaruiCo11egewereinvestigated.ThisstudyUSESSPSS18.0statistica1software,throughthedescriptionstatistics,setsamp1esTtestandsing1e

3、factorvarianceana1ysisonco11egestudentsattribution;attributiona1sty1eandinvestigatesthere1ationshipbetweencharacteristicsofse1f-efficacy.Mainconc1usionsareasfo11ows:(I)CoI1egestudents*attributionsty1eofPtnG(thepersistenceofgoodmatters)hassignificantdifferenceonthevariab1eofsett1ep1ace;(2)Co11egestud

4、entsattributionsty1eofPmB(thepersistenceofbadmatters)dimensionnPmG(thepersistenceofgoodmatters)dimensionandPvG(thepervasiveofgoodverity)dimensionhassignificantdifferenceonthevariab1eofgrade;(3)Co11egestudentsse1f-efficacyhassignificantdifferenceonthevariab1eofproject;(4)AttributionaIsty1ewithse1f-ef

5、ficacysignificant1ynegativecorre1ation.Keywords:co11egestudents;attribution;attributiona1sty1e;se1f-efficacy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1归因风格及其研究现状1.1.1归因概念归因(CaUSa1attribution)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它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我们需要不断地对事件结果找原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归因风格。刘永芳(1998)指出,归因是一种过程,是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

6、1.1.2归因理论的发展归因理论,通俗地说就是关于归因的观点、学说和模型,它发展越来越完善,己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和教育等各行各业,它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1.1.2.IHeider归因理论一般认为归因理论开始于海德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而Heider也被认为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HCider认为事件的原因有两种:(1)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2)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1.1.2.2Ke11y三维归因理论凯利(H.H.Ke1Iy)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任

7、何事件的原因可以归于三个方面:(1)归因于该从事行为的行动者(actors)。(2)归因于行动的刺激物(StimU1USobjects)(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背景(COnteXts)。Keny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一惯性信息、独特性信息。他强调三种信息的重要性,所以又称为三度理论。1.1.3.3Jones和Davis对应推论理论Jones和Davis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COITeSPOndentinferencetheory)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1trait)即人格、态

8、度、心情等。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1.1.2.4Weiner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AVeineM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1)能力(2)努力(3)任务难度(4)运气(5)身心状态(6)其他因素(除上述五项外,尚有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韦纳把各因素分为三个维度:(1)控制点。(2)稳定性。(3)可控性。1. 1.3归因风格概念归因风格又称归因方式、解释方式,它是指个体差异引起的在归因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归因倾向,它是个体人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归因风格产

9、生原因有两种解释:(1)个体现实生活中经验的结晶,体现个体差异。(2)归因风格反应个体在归因过程中扭曲现实的偏向,体现了归因的共性(朱韩兵,丁濒,2011)。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58)开创了心理学归因研究以来,归因问题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归因在说明、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社会行为方面的意义,并在六七十年代掀起了归因研究的热潮。塞林格曼(Se1igman,1979)认为归因风格(atributiona1sty1e)是一种习惯的思考方式,并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己形成。他认为归因风格有三个向度:永久性(永久性一临时性)、普遍性(特定的一一般的)

10、和个别的(内在的一外在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归因风格是一种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受到认知风格(CongnitiVesty1es)的影响(Abramson,1982;Semmc1,1986;Weiner,1989;Shweder,1984)。我国学者刘永芳(1998)综合以往的研究文献资料指出,归因风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归因风格在个体生活、工作、学习、决策和职业选择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归因风格得以折射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归因风格的研究现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在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企业员工

11、的绩效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指导意义。1.2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1.2.1 自我效能感概念自我效能感(se1f-efficacy)是指人们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班杜拉,1986)。在BandUra(1983)的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他看来,不同领域之间有差异,所以需要的能力和技能也存在不同。自我效能感在人类生活中的占着重要位置,因此它在各应用性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普遍重视。例如,在教育领域注重于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对教学水平和学习成绩的培养;它在职业与组织领域也已证明了是预测绩效的最佳

12、指标之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1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后,自我效能感也成为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等人反对自我效能,他们认为个体存在一种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总体性的自信心。并且和同事编制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国内学者边玉芳(2003)指出人们在对各种特定任务的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的自我效能感,它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也会发生变化,同时指出一般自我效能感不是个体的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是否变化取决于他的

13、生活情境(边玉芳,2003)。另外高春申认为,个体在每个阶段所具有的自我效能,一方面是此前发展阶段的社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受到当前各种生活任务活动结果的影响和调节(高春申,2000)c10综上述,虽然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理解各有差别,但是其核心思想基本一致,都涉及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问题,即是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活动任务。13问题的提出1.3.1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的研究,用不同的归因风格来对人的自我效能感做出不同程度的预测,对于指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有重要价值。1.3.2研究假设(1)大学生归因风格在专业维度上存在差异。(2)

14、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家庭所在地、性别、年级维度上都存在差异。(3)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1.3.3研究意义对于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的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从研究的视角上看,将归因风格这一个体的认知风格引入自我效能感领域,使认知理论和动机相结合,丰富了自我效能感理论。(2)从研究的方法上看,不但重视测量方法的运用,而且将实验干预的研究引入自我效能感领域,使研究方法更加科学。(3)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借鉴西方学者研究的成果,把归因风格推广到一般的自我效能感领域,扩大了学术视野,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实践意义:归因风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对于指导大学生提高

15、自我认识水平,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培养能力和拓展素质,都具有重要价值。2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在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随机抽查220被试,发放220问卷,回收213份,回收率96.8%。首先对问卷的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进行检查,对问卷回答不完整(包括题目回答不完整和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回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予以剔除,结果共剔除13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3.9%,被试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1被试基本情况(N=200)变量类别人数百分比总数男3919.5%性别女16180.5%200大一7135.5%大二3919.5%年级大三5728.5%200大四3316.5%文科13366.5%专业理科6733.5%200是3316.5%是否独生否16783.5%200城镇4321.5%家庭所在地农村15778.5%2002.2研究工具本研究共使用两个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第一个量表为归因风格ASQ问卷。Pn1B代表“坏事件的持久性归因”维度,题号:2、7、13、14、19、22、28、31,这是测量你是不是把坏事件归因于持久性的原因,把这8项得分相加,如果你的总分是。或1,那么你在这一维度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得分2或3是一个中等乐观的人,4既不乐观也不悲观,5或6就是有点悲观,而7或8则意味着十分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