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7741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理学6个著名实验有一些心理实验,设计巧妙,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些实验,有些因为突破伦理而备受诟病,仅仅做了一次,就再也无人敢重复试验。透过这些实验的结果,我们能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揭开人性神秘的面纱。这些实验,不仅教育工作者应该熟知,家长、领导、员工等各种社会角色,也都应有所了解。*O1伤痕实验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日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查看化妆的效果,

2、接着镜子被拿走。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也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其实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3、不是吗?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你就感受到什么样的外界眼光。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02罗森塔尔实验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

4、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实验并不复杂: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为什么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

5、也得到了增强,因而比其他的80%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爰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多么巨大的效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别人,别人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我们对他人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尤其对那些缺乏自知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03忍耐力实验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

6、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他们终于吃到了两颗糖。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这个实验后来一直继续了下去,那些在他们几岁时就能等待吃两颗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了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容易有固执、优柔寡断和压抑等个性表现。当这些孩子长到上中学时,就会表现出某些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及教师的一次调查表明,那些

7、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颗软糖的孩子,常成为适应性较强、冒险精神较强、比较受人喜欢、比较自信、比较独立的少年;而那些在早年已经不起软糖诱惑的孩子则更可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少年,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逃避挑战。对这些孩子分两级进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表明,那些在软糖实验中坚持时间较长的孩子的平均得分高达210分。十几年以后,研究人员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04监狱角色实验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备

8、受争议的实验,虽然最后被迫停止,但这个实验本身却发人深思。实验是这样做的:津巴多招收了21位本科生作为志愿者,让他们体验监狱生活,在实验中,这些人扮演看守或犯人,而在此之前,这21个人都经过了性格测试,被评定为情绪稳定、成熟守法的人。通过扔硬币的方式,10个人被派去当囚犯,11个人做看守,共进行两周实验。犯人们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被“逮捕了,戴上手铐,在警局登记名册,然后被带入监狱。一切模拟得和真实情况无异看守”们还制定了一些规则:“犯人在进餐、休息和熄灯后必须保持沉默;他们必须按时就餐;彼此之间称呼号码,要管看守叫长官等等,触犯任何一项条例都将遭到惩罚。这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但出人意料的是,看守

9、和囚犯很快变得像现实中的一样。看守们认为囚犯都是危险的,对他们态度严厉;而犯人”也把看守看成施虐狂,暗地里心存反抗,在几天之后,犯人”们当真组织了一次反叛活动,但被“看守们残酷地压制了。自此,看守们又制定了更多的规则来约束犯人,甚至想方设法折磨他们。在实验进行到中途的时候,大多数人表现出头脑混乱,不管是“犯人还是看守。有一位“看守”在实验前是一个和干主义者,不喜欢攻击别人,但在实验的第5天,他竟然开始肆意处罚犯人,只因他讨厌这个人。他在日记中坦率地写道:囚犯(416)不吃这种香肠,我决定强行让他吃,我让食物从他脸上流下来我为逼迫他吃东西而感到内疚,但是,他不听话会让我更加恼火。”到实验的第5天

10、,实验者不得不宣布实验结束,以保护所有人。这个实验让人们大吃一惊,这些十分正常的年轻人竟会如此轻易地被激发起施虐行为,它表明,正常的、健康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监狱环境的团体压力下能够迅速地发生转变,这也能解释人们在某些环境中为什么会有一些反常的过激行为。这个未进行完的心理实验后来被法律禁止了,原因是它太不人道,但同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另一面。环境总是能够对人产生不可思议、潜移默化的改变,请重视身边的环境,如果您想得到幸福与成功的话。当环境不尽如人意时,如果能够改变它当然很好,但如果无法改变,那么最好退避三舍。05独木桥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苦思冥

11、想,决心做一个独具匠心的实验。首先,他让10个人跟随自己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全部顺利穿过,然后,心理学家轻轻地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全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没想到刚才他们正是从独木桥上走过去的!心理学家此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沉默一片,过了好一会儿,有三个胆大的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然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屋内有

12、十盏灯,心理学家又打开其余的九盏。顿时亮如白昼。这时,人们方才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的颜色极浅,所以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有五个人很快地站了出来。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人不会知道恐惧是什么。然而,假如明白了自己身处于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本来不成其为障碍的“独木桥,就足以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明白地告诉人们安全网确实存在,仍然有少数人不愿轻易冒险。不去想,自然就不会感觉有危险,危险与感觉常相伴。06目标实验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组织三

13、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前进,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人们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此时有人说:快到了!大家重新振作起来

14、,从而加快了行进步伐。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处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欢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终点。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能够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德川家康说得好:“人的一生就好比挑着重担走远路,不能走长路的秘诀其实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前行,如果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充满坎坷,那么不妨将理想分割成小段的目标,这样做就能够预防半途而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