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马能收人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曹马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
2、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译文】曹操决定亲自率兵去攻打乌桓时,将领们都劝他不要亲自前去。不久,曹操打败乌桓,凯旋归来,一一询问以前劝止他的人。众人不知他的意图是什么,都很害
3、怕。结果曹操对于这些人都给予了重赏,说:“我前去攻打乌桓,是冒着很大危险才侥幸成功。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不能经常做这样的事。诸位劝止我,是为了我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才重赏你们。以后你们有什么建议可随时讲。”魏国攻打东吴,三大将都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事先没有周密的部署,将士贪图赏赐,先去作战,而后才想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悍然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打了败仗。朝廷上下议论打算把出主意的那些大将给予降级外调的处分,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话,才打了败仗,这是我的过失,诸位将领有何罪?”于是将领们都被免予了处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任监军
4、,只是被削去了爵位。雍州刺史陈秦要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袁绍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战斗还没有开始。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慌之余,都起来造反了。司马师给朝中的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失误,并非陈泰的责任。”所以人们都佩服他的雍容大度。司马昭派兵攻打寿春的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没有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兵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才让他率领诸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根据情况提出建议,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平安保险的地方去,人心动摇,就会损伤士气。”这个意见得到了司马昭的赞同。寿春平定后,司马昭给王基的书信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
5、军队迁移到保险地方的人不少,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计算了利害得失,坚持己见,对上违背天子命令,对下拒绝众人建议,终于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首领,即使古代谋略出众的人,也不过如此。”然而司马昭在东关打了败仗,他问众人:“谁应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大怒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身上吗?”于是将王仪拉到帐外杀了。他这样做简直太荒谬了。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人,把恶名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不尽心竭力去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败给了曹操,本来应该责问自己,向田丰致谢,他却
6、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所以打了败仗,最终被人耻笑。”竟然杀了田丰。袁绍的亡国丧师,实在是咎由自取啊!遭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军者县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咒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日:
7、“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洪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人朝。其妻向氏日:“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日:“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解。乃脱精投地,日:“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日“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
8、帝问殷景仁日:“谁可绝道济?”答日:“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日:“不旌,苣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日:“若道济在,岂至此!”译文: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于是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撒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
9、,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为司空,镇守寻阳。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屋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洪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
10、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鸿鹑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鸣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穆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穆江州。”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
11、“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T,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纸勒袁枚纸莺风骨假棱噌,蹑惯青云自觉能。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风筝并不是真的品格卓绝,借风之力凌于青云直上自己觉得了不起,一旦风停下来风
12、筝失去了风的依托落入污浊之处,低低的飞着,还比不上苍蝇。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宋仁宗时官至中书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诗也写得有特色。所写七言绝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说明】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解释】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解把-解得,懂得。飞花
13、柳絮。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李贵欣喊嗓子吵醒了谁李泓冰雾霾再度汹涌而来,由南及北,席卷大半个中国,波及17省市6亿人口。不少聪明人再度抖起了机灵,民间舆论场洋溢着苦中作乐的娱乐精神。比如那则流传甚广的“境外游客进中国海关”的段子海关官员:先生,我们遗憾地通知您,我们不得不拒绝您入境。您行李里连个口罩也没有,我们有理由怀疑您没打算活着回去。在铺天盖地的雾霾段子中,不乏对老外脆弱身体的调侃,而我们则百毒不侵,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段子文化的流行,折射着不少国人无坚不摧的幽默感与想象力,不但消解一切神圣,更能化解各种灾难。泰山崩于前,我在编
14、段子,雾皆逼人近,我在传段子。再大的痛楚,似乎都能一笑而过。面对频频爆表的PM2.5,谁也不能独善其身,除了自嘲,逃无可逃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至少有一位中国公民,没空传段子。他站出来叫了一声,让这雾霾天出现一丝新鲜气息。2月20日,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对该市环保局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其依法履行治理大气污染职责,并赔偿大气污染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1万元。这起全国首例公民因为空气污染向政府机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环境诉讼案,让我们眼前一亮,也让我们汗颜无地:原来,公民也可以有所作为。李贵欣花了3个月准备这起诉讼,他并非无理取闹,有多条现行法律支撑其诉讼依据。他并没有比别的公民因雾霾遭受更多损失,他的想法很
15、单纯:治理雾霾,总得有人站出来喊一嗓子。这一嗓子,让人想起鲁迅铁屋中的呐喊一段贴切的比喻: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熟睡的人们并不感到闷死的悲哀。如果有人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李贵欣的呐喊,就让雾霾中的铁屋透进了一丝光线,叫醒了更多的人。这一嗓子,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理性而有社会担当的公民。面对社会阴影,李贵欣没有选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更没有以暴易暴、铤而走险,而是冷静应用法律武器,向雾霾,以及雾霾中不作为的政府机构宣战。雾霾严重威胁到国人生活,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对这一点,从最高决策层到草根民众己有高度共识。就在李贵欣告状的5天后,习近
16、平在北京雾霾天气走访老胡同老街坊,以峻切的语气指出,防治雾霾,要“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令人欣慰的是,李贵欣的起诉,一路都得到善意而理性的对待。他辗转河北省高院、石家庄中院和裕华区法院,遇到“态度都非常好”的工作人员,还热心指点他如何找到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讼;石家庄环保局也快速予以回应;媒体报道后,更得到诸多百姓共鸣。直面雾霾,让新鲜空气和阳光进到每一间屋,这是政府责任,也是公民责任。李贵欣的这一嗓子,习近平的“责任追究”,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看到治霾希望。只要锲而不舍,只要上下同心,一线光芒终将扩而成为一片光芒,照彻中国治霾的进步之途。李贵欣让我们懂得,公民责任正从道德层面向现代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拓展深化,这对驱散国民精神雾霾亦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