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为解决“人口爆炸”问题,于1979年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随后独生子女大量出现,独生子女问题也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差异,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缺少兄弟姐妹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得作用,由此可能导致他们的人格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在当前高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占主流。据统计,大中城市的新生人口中独生子女率已占到60%以上。所以对他们这一群体的人格和心理发展进行研究,从而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育势在必行。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杭师大独生子女和非独
2、生子女的人格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情绪、情感、意志等)。通过了解杭师大独生子女人格和心理的特征,得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分析差异所存在的原因,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教育,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参考意见;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帮助;并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生活。(二)研究方法针对杭州师范大学学生的特定情况,编制大学生人格和心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户口类型、家庭经济情况
3、、父母文化程度;第二部分分为五部分,分别为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理智特征。(三)研究结果1、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1) 气质类型方面,经典的气质类型主要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类。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多血质和胆汁质两种气质类型相对突出,即独生子女大学生相对更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热情,直爽,精力旺盛。(2) 性格特征方面,独生子女相对更外向,骄傲,其利己性特质也相对突出。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广泛。(3)情绪特征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脾气更容易急躁,心
4、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更具有外倾性,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4)意志品质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具有敢为性、恃强性果断性。但同时其实质也缺乏独立能力,缺乏自觉性、坚定性,具有依赖心理。(5)理智特征方面,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较突出的思维敏捷性、深刻性、逻辑性强,反应迅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倾向于争强好胜,自尊心强。2、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差异特征形成原因分析(1)家庭原因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首先家庭环境会比非独生子女普遍好,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偏高,也会给予子女更多的关
5、心和辅导,给他们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会显著助长他们的自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自我决策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独生子女养成外向、乐群、自信、爱交际等外倾向心理特征的性格特征。但是,由于家里父母长辈的宠爱,有些事情上甚至包办,甚至满足独生子女的一切需求,以独生子女为中心,会导致独生子女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易于争强好胜,自尊心强。而在自理、独立能力及适应性方面会低于非独生子女。(2)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会舆论以及价值导向会引导社会公众倾向于一边,大众都说9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独生子女就是娇生惯养,会给公众家庭和独生子女的心理给予一定的引导,导致价值观念的偏
6、差,从而影响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子女正常的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其次是地域的差异、文化大背景以及地区教育水平的不平衡也会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市,有着相对优越的教育资源,眼界更开阔,在自信心的形成和聪慧性的特质也有一定影响。(3)学校原因大学校园是小型的社会,是大学生步入成人社会的一个转折,大学生活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是由于学校管理者往往忽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采用相同的管理方式,导致独生子女的很多心理与人格问题出现时没有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处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自身的差异性,导致性格出现偏差,不能让其得到适应性的发展。比如生活适应能力很差,影响到他人和自身
7、的正常生活。(4)自身原因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偏向外向型,凡事喜欢争强好胜,一旦在某些事情上受到了打击,不会合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又基于其性格具有依赖性,身处离亲朋好友距离较远的地方,找不到人依靠,便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可能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三、研究结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差异不大,其敏感性、怀疑性、幼稚性、世故性等人格因素差别较小;(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性格突出的外向性,骄傲、争强好胜,情绪性以及思维灵活等方面;独生子女的独立性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与地域有关,与家庭教养有关。四、教育建议
8、(一) 家庭方面:提高家长素质,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独生子女性格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家长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学会做一位合格的父母,多参加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公益性讲座,多阅读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养成的书籍,多和学校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动态发展充分了解,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同时,对独生子女要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不能过于宠溺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多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但是不娇纵,合理理性培养孩子性格。(二) 社会方面:对独生子女要科学宣传报道,公正对待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征差异
9、不大,应该同等对待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要随意给独生子女贴标签,或是恶意报道,以偏概全。社区应该多开设一些公益性的讲座,或是请一些专家介绍一些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家长有准备性地应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三) 学校方面: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疏通,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大学生性格差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独生子女独立性差的特点,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度。其次可以开展有助于
10、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性格。还要积极关注特殊需要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上多走访,培养他们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包容的能力,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到日常生活,让独生子女在大学里学会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空间里学会与大众相处与沟通,降低陌生恐惧感。(四)自身方面:做到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作为独生子女,要明白自己所生长的环境与其他非独生子女有差异,要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虚心向别人请教,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不断提升自己,综合家庭、社会、学校等各种积极因素,力使获得全面发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