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对我国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疫情对我国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短期内,供应链中断对中小企业影响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中,认为供应链中断是主要压力的企业比例均占20%左右。中国疫情防控和多国交通管控,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巨大,尤其是供应链全球化程度及细分度高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纺织业等,受供应链中断影响更大。例如,中国是东南亚纺织行业原材料的重要来源,疫情对东南亚纺织行业的原材料采购影响巨大。在华外资企业由于其经营模式全球化程度高,也受到显著影响。根据中国美国商会的分析,169家会员企业中47%面临着中国本地供应链中断(30%)或全球供应链中断(17%)问题。受访企业中,长安汽车表示由于湖北地区是主要配件采购来源地之一,疫情
2、对公司配件采购产生一定影响;若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疫情持续在海外蔓延,企业在其他国家的采购活动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中小企业新杰服装也表示,由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受限,物流不畅,原材料采购面临困难,但这一情况将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得到缓解。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向好趋势不变,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与日俱增。由于大多数调查和采访于3月初进行,此前C0VID-19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专家普遍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因为疫情对经济发展只是外部干扰因素,不是经济系统本身出现问题。当时专家认为,中国2023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遇到很大挑战,后三个季度将加快恢复。然而,疫情在其他国家和贸易伙伴国的蔓延可能
3、对中国经济造成复杂影响。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于全球需求萎缩、全球价值链生产放缓或停滞、跨国公司将生产迁出中国(不一定只基于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协会周卓颖认为,很多跨国公司受疫情影响考虑寻求供应链多元化,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将会造成一些影响,未来中国企业要深化与国内外上下游多方的紧密合作,才能灵活应对挑战。部分受访专家同时认为,中国不同行业产业链完整度较高,部分行业生产转移需要时间,国内需求相关性日益增强等因素,又会削弱这些间接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促进国际交流和政策协调。促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药品研发、公共治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政策协调,这将有助于提升数据和信息透明度,推动疫情防控基础知识在普通公众
4、中的宣传教育,助力各国政府更科学有效地应对疫情;推动国家之间增进理解和互信,加深在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国际供应链、价值链发展。加强全球经济分析。推动建立全球范围的主要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受疫情影响数据库,为各方共同推进产业链复原、降低产业链风险提供基础。开展企业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应对以下方面的国际经验和最佳实践: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增强复原力;参考SDGs系统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等。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采用政府担保、政策性银行扶持为主、商业银行扶持为辅的形式;鼓励民间借贷、普惠金融、网络银行等多元化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创新金融工具。在中
5、长期阶段,考虑如何创新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商业伙伴加深交流和互信。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沟通交流,加强理解、互信和支持,共商解决方案。打通价值链堵点。通过国际组织、商协会、产业联盟等载体,及时了解价值链上的堵点,共同采取措施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问题。分散供应链风险。共同探索供应链多元化发展的最优路径,分散不可抗力风险,同时尽可能平衡各方的期望和诉求;打造一定区域内的完整供应链内循环,提升抗风险能力。企业顺应市场变化。积极研判市场需求变化并快速采取适应性行动,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改变销售策略等方式减少负面影响。例如,长
6、安汽车为应对疫情,快速将销售和服务调整为线上模式,注重研发并计划量产“健康汽车”。迅速瘦身降本。在面对突发危机时,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现金流断裂。对于遭受重创的企业,除了裁员、降薪等措施外,线上办公、共享员工、激发员工创造性等是更推荐的应对方式。重新审视战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中国企业不光采取了临时性措施应对短期影响,还积极审视和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例如,一些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转产医疗物资,利己又利他;有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以适应疫情过后可能改变的消费者偏好和竞争格局。加强风险管理。疫情凸显风险管理重要性,一些企业有较充分的现金流储备,面对突发影响能维持较长时间运作,为企业赢得了更多时间和机会,值得其他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