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判断标准等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判断标准等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判断标准等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一、微量白蛋白(MA1)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肾小球有两个屏障,滤过屏障和电荷屏障。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大小是恰好无法通过滤过屏障的,但是当肾小球发生非常微小的病变时,可在尿中检测到微量的白蛋白,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小球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性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二、转铁蛋白(TRF)TR
2、F比白蛋白(A1B)略大。转铁蛋白分子量约80kDa,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也是无法通过肾小球的屏障作用的,如果在尿中发现,说明肾小球受到损伤,可以通过检测其在尿液中的含量,判断肾小球损伤的程度。三、免疫球蛋白G(IgG)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分子量更大一点儿的IgG,150kDa,大小差不多是A1B和TRF的二倍了,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了IgG,那就说明损伤已经很严重了,病情很可能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几个指标的时候,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感染、炎症、创伤、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判断标准最常用的是1微球蛋白(I-MG)DB2微球蛋白(B2-MG)。
3、一、I-MGaI-MG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的a1-MG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的a1-MG和与IgA结合的QI-MG(aIMG-IgA)o正常情况下,Q1MGTgA约占血液中总aI-MG的40-70%,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对aI-MG及aIMG-IgA之间的比例有影响。血液中游离的Q1-MG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95-99%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和代谢,只有微量从终尿排出;而结合型的a1-MG则不能通过肾小球,其在尿液中的浓度为零。一般认为a1-MG在血清及尿液中增高的原因有: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aI-MG的能力降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体内合成过多;淋巴细胞破坏释放。基于
4、上述、两点,认为血清及尿液中aI-MG的测定可作为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优于B2-微球蛋白。二、2-MGB2-MG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1A)I类抗原的轻链部分,分子量大小为11800o由于电泳条带显示在B2区而得名。作为一类小分子量的蛋白,2-MG肾小球被自由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处几乎完全被重吸收,随后被代谢分解。健康人的B2-MG的合成速率较为恒定,不受性别、肌肉组织等的影响,约为0.13(0.11-0.18)mg(hkg)体重,因而相比于肌酊,2-MG更能真实反应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人尿液中的2-MG含量很低,
5、约为5gho由于血2-MG与GFR显著负相关,近端肾小管是2-MG在体内的唯一处理场所,故当近端肾小管发生轻微病变时,尿2-MG的量即会显著增加。因此,尿2-MG的检测对肾小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此时蛋白尿测定往往呈阴性,肌酎水平也未见异常,B2-MG在肾小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从而缓解和阻止进一步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血2-MG反映了GFR水平,血2-MG浓度的升高意味着GFR降低,因而用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尿2-MG的升高则提示肾小管损伤,因此通过测定血、尿2-MG可用于区分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肾脏病变。尿蛋白/尿2M300时多为单纯肾小球病变,而当尿蛋白
6、/尿2M10时多为单纯肾小管病变,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同时测定血、尿2-MG水平有助于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真实情况,为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干预手段,从而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疾病很有意义。三、N-乙酰-B-D-葡萄糖甘酶N-乙酰-B-D-葡萄糖甘酶(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里,其浓度远高于输尿管以及下尿道,不用经肾小球滤过。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其溢出至尿中,导致尿中NAG的活性增高。尿NAG活性反应肾实质的病变,尤其对急性损伤和活动期特别敏感,可用于早期肾损伤检测和病程观察。同时尿NAG检测观察肾移植排斥反应比测定尿蛋白、肌酢及肌醉清除率等指标灵敏。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将这些检测指标进行组合,对肾炎、肾病综合征、移植术后、肾囊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