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问题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问题研究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某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查及研究目录1引言12研究对象与方法32.1 研究对象32.2 研究方法32.2.1 文献法32.2.2 问卷法32.2.3 访谈法42.2.4 统计法43结果与分析43.1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现状43.1.1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总体状况43.1.2 A县初级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要素分析53.2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限制因素53.2.1 社会因素53.2.2 学校因素63.2.3 个人家庭因素73.3 .提升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度的相关策略83.3.1 社会层面83.3.2 学校层面83.3.3 个
2、人家庭层面9结束语10参考文献12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41引言11研究背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国家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历年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对于保障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文件,来保障和维护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权利。在2018年1月30日,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发布,强调儿童和青少年是重点对象,他们每天应该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以及每周进行至少3天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必须参加增强骨骼健康、肌肉力量之类的抗阻活动,同时还建议儿童和青少年除了每天进行60分钟的身体活动之外,在久坐方面也应该加强注意,减少
3、久坐时间,并且看电视、玩手机诸如此类的活动应该每天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在学校课间时间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1。2018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总局和七、四部门联合制定了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主要目的是能够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养成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群众体育参与意识,促进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实施全面健身战略。论文以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为选题方向,既体现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征,也符合了国家的政策导向。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其身体的生长发育较为明显,神经系统、肌肉骨胳以及心肺功能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整个身体素质的发育都处于快速增长期。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之外,在心理上的变
4、化也特别明显。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心理特征方面也常常表现出困惑、焦虑、情绪波动比较大。同时,功课的噌多以及来自中考、高考的学业压力,使得中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思想和身体方面都觉得比较劳累。但是,课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阻止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高中学教师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水平,满足中学教师校外体育活动的刚性需求,同时促进中学教师的全面发展。然而,校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健康和减贫。释放学生。该文件的目的是研究中学学生群体,分析和学习。他们参加校
5、外体育活动并研究各种因素。提出适当战略,防止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鼓励中学生团体参加校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和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第一,通过对简单任意抽样与分类抽样相结合而抽取的中学生样本进行分析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以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第二,在全面掌握和了解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当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问题,并深入挖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成因。第三,在确认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成因的前提下针对性的提出加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策略,从
6、而有效提升中学生体育参与的整体水平,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1.2.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目前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关中学生这一群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因素、行为和对策等研究领域,此类研究比较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本文运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调查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因素分析,找出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这一系列的研究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理论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实际意义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在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的同时,各个方面都在飞速的发育成长,他们的运动能
7、力和模仿能力也非常强,但是很多中学生在面对成长的烦恼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和转变。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中学生情绪的“调节剂”能有效帮助中学生缓解和释放来自各方面的烦恼和压力。论文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如实的呈现出来,在分析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能为有效指导并提升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1.3 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理论支撑1.3.1 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本文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定义是: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体育教育和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以身体运动和身心愉悦为目标,多样性、灵活性、
8、课余性、实效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1.3.2 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国内在对课外体育活动功能的认识方面,虽然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本质却比较趋向于相同,都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功能。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问题。本文的调查对象:S市A县初级中学的240名初中生与2名体育教师。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但是选择一个与论文相匹配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法。2.2.1 文献法文献法主要是解决本文理论部
9、分的问题,文献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数据库,大学图书馆、百度搜索引擎及相关杂志、图书,在近两年的“课外体育活动”分析与编纂中,我们以文献理论知识为论据,进行阐释与分析,提炼文献精髓,密切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关键的识别和分析可以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为本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创造相应的理论基础。文献资料法主要是解决本论文研究理论部分的问题,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数据库、百度搜索引擎、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的相关期刊和书籍。2.2.2问卷法问卷法主要是用来解决本文的定量研究问题,问卷调查法是针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是自编问卷,第二部分主要是用来考察目的中学生课外
10、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及其评价标准是中国体育指导意见和美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纲要。检查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对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合作精神、素质、自控能力、健康意识六个方面进行全天评估,评价标准李克特5分计分法的理论平均数计算。2.2.3 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口头对话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得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法,旨在解决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问题。访谈内容主要是了解初中阶段的开学现状,了解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影响因素,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针对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及相关课题,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了
11、有力的实践依据。2.2.4 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是解决本论文数据统计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文以概率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有关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问卷所回收的数据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中文免费版,招回收的有效问卷全部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撑。3结果与分析3.1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现状3.1.1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总体状况(总体状况中包括两点:1是参与的频率,2是参与积极性的态度)(1)客观参与水平初中生群体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客观参与水平主要从参与的频率与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初中生群体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在
12、5次以上的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12.1%;3-4次的占所调查人数的18.51%;1-2次的占所调查人数的55.87%;几乎不锻炼的占所调查人数的13.52%。初中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较低。初中生群体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8.19%;30-60分钟的占比为19.57%;10-30分钟的占比为55.16%;10分钟以下的占比为17.08%。初中生群体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2)主观参与意识对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观参与意识方面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初中生群体在体育活动参与意识总分上的均值为103.4745,标准差为20.72097r高于理论均值87o
13、初中生群体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意识在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合作精神、意志品质、自控力及健康意识等五个维度上的高分区间的频率百分比均在50%以上,可见整体上呈现良好趋势。但是,初中生整体体育活动参与上仍有13.83%处于地参与度区间(以之理论均值87分划分,低分区间为29分-86分),可见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较为消极,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兴趣不高。3.1.2 A县初级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要素分析(要素中可包含2点:1参与的目的也就是你说的内部动机,2参与的内容)(1)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在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中,增强体质的复选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64.41%;愉悦身心的复选
14、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55.87%;减肥的复选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44.48%;为了通过体质测试的复选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27.76%;交友的复选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10.68%;其它的复选比例占所调查人数的9.25%o可以看出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以及减肥。(2)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在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中,选择羽毛球运动的比例是26.69%;选择跑步运动的比例是24.56%;选择散步的比例是18.86%;选择健美操运动的比例是9.61%;选择篮球运动的比例是9.25%;选择乒乓球运动的比例是3.56%;选择排球运动的比例是3.2%;选择足球运动的比例是
15、0.71%;选择其它运动的比例是3.56%o可以看出在初中生群体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比较偏好羽毛球、跑步、散步、篮球、健美操等运动项目。3.2 A县初级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限制因素3.2.1 社会因素(1)我国教育升学体系的限制我国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四个部分组成,本研究中所指的中学便是基础教育中的一环,是指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初级中学。在此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流动是单向性的,且越在体系的顶层其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源越是有限。在这种人才选拔制度体系中,学生为了向上层教育体系的转变只能通过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通过升学考试,初级中学学生流入中等专业学校或者高级中学,而
16、高级中学的学生则流入高等学校或者高职院校。受传统尚贤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和学生都想向更高、更优质的学校进行学习深造,而不愿向专业技术类的学校就学。在初级中学升学考试中,考试的科目基本上是以文化课为主,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体育是近几年才加入到中学升学考试的范畴,且占的比例不高。在高级中学的升学考试中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文化课程。所以面对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学生便会牺牲很多课余和闲暇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课外体育活动作为闲暇、课余时间中活动便被我国教育升学体系所限制了,使得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整体参与度不高。(2)社会传统文化惯习的影响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和体育学科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传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