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偏头痛与神经源性炎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偏头痛与神经源性炎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偏头痛与神经源性炎症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通常表现为单侧中到重度的搏动性疼痛,持续472h,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日常活动可加重。全球范围内,普通成年人群偏头痛的年发病率为0-33/1000例,并伴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整体高于男性。在我国,成年人群偏头痛的1年患病率约为9.3%o目前偏头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五大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偏头痛与神经源性炎症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假说,其中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占主导地
2、位,是偏头痛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头痛发作时,痛觉信号沿三叉神经通路传入二级中枢,并进一步传递至丘脑、脑干核团、下丘脑、基底节及广泛皮层区域,产生包括疼痛、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研究显示,三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后可通过诱发神经源性炎症引起偏头痛的发作。神经源性炎症是一类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炎症介质的产生、血管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渗出并伴有血脑屏障损伤和胶质细胞激活。当三叉神经节及其纤维在受到一定刺激后释放大量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为代表的神经肽物质,一方面血管扩张出现“类炎症效应;另一方面,通过与硬脑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多种炎症因子,造成无菌性炎症
3、,神经元过度兴奋,进而敏化脑膜伤害感受器,最终导致偏头痛的发作。目前普遍认为偏头痛的发作与炎症因子的作用是相互的,偏头痛发作期间可见炎性介质高表达,同时炎性因子的过度释放也将促进偏头痛的发生。基础研究显示啮齿动物的偏头痛行为与血液CGRP水平显著升高有关,并可见环氧合酶-2(COX-2爆中瘤坏死因子(TNF-C()在扩张的血管里表达增加;临床上观察到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血液、唾液CGRP水平升高,并伴有TNF-a白细胞介素1(I1-IBI白细胞介素-6(I1-6)等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通过抑制血管扩张和血浆蛋白外渗、降低血CGRP水平等方式调节神经源性炎症可有效缓解疼痛。药物研究常用的偏头痛急
4、性期治疗药物一一非备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过程中缓激肽的释放、改变淋巴细胞反应、减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和吞噬作用,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曲普坦类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1B(5-HT1B)和5-羟色胺受体1D(5-HT1D)受体激动剂,通过引起脑血管强烈收缩,抑制三叉神经颈复合体系统痛觉传递,阻断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释放CGRP,缓解炎症效应,发挥治疗效果。近些年已有多种针对CGRP或其受体的拮抗剂或单克隆抗体被研发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并在临床研究中逐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且因不经过肝脏代谢,不良反应较小,已在国外上市,成为偏头痛领域的重大突破。然而由于临床试验中仍有30%40%的患者无效,表明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或其他重要靶点参与,亟待探索更安全、更有效并适用于大部分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手段。我们的研究发现了To11样受体3型与偏头痛的发作相关,外源性激活T1R3可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减轻头痛症状,改善偏头痛发作的病理过程。因此,作为偏头痛病理过程的关键环节,抑制神经源性炎症是偏头痛的一项重要治疗策略,进一步探究偏头痛中的炎症效应有望为偏头痛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更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