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019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78年前,永远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精神归属记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97岁老党员、“中国好人”周仁甫2021年的7月1日,喜气洋洋地来了。上午9点,大大小小的屏幕里,传出阵阵雄壮的国歌声。周仁甫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前,湿了眼眶一一活到了 97岁,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97年,树叶绿了又黄,花儿落了又开,世界天翻地覆,人事几经变迁。沉沉光阴将周仁甫的身高压缩了 10厘米,岁月砥砺成他脸上的伤痕和皱纹,连同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一起化作他眉眼间的淡泊、坚毅和慈祥。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交通巷,院门前插着国旗和党旗、一眼望去红彤彤的院落,便是周仁甫的家,也是仁甫初心学堂的教室、是左邻右舍孩子们的图书馆。一进门,

2、映入眼帘的是一屋子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一一他们正准备听周爷爷讲党课,还有红色的队旗,红色的标语,红色的桌牌,红色的板书无不昭示着周仁甫的一颗红心。“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永远为人民服务。” 1943年,在入党介绍人李文广的这句嘱托里,周仁甫找到了精神归属。此后78年,他奉之为圭臬,无论身份怎样改变,都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十二座亭子周仁甫喜欢亭子。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出资修建了 “再思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又出资建起了 “爱军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诞生了 “爱国亭”;今年,又有了“爱党亭”捐资修亭子,这一做法颇有古风,彰显着他身上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一“亭子能为学生

3、和乡亲们遮阳避雨,供他们在此休闲娱乐。”周仁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大楼,便选择用亭子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每座亭子也是一座精神丰碑,教育人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爱党、爱国家、爱军队、爱人民”站在一座座亭子前,周仁甫带着自备的小锣鼓、翻着写满宣讲重点的五颜六色的布缎,给孩子们讲故事,谈理想。波澜壮阔的历史,坚贞不移的情怀在一次次讲述中历久弥新。截至目前,在响水县大大小小的学校和村庄里,周仁甫共捐资修建了 12座亭子。修亭子前前后后耗费了周仁甫十几万元积蓄,他心甘情愿,心满意足。这当然不是他第一次出钱。在响水县职业中学、运河中学、周集中学等学

4、校里,“仁甫奖学金”已设立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帮助了 130多名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汶川地震时捐的,这是老家修路时捐的,这是战疫爱心款,这是今年交的特殊党费”周仁甫保存着一本封面破旧、鼓鼓囊囊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内页贴着数十张捐款收条、凭证,金额少的数百元,多的上万元。而这位老人,却穿着一件看不出款式的外套,肩袖上居然还有补丁;屋里的桌、椅、箱、柜,竟是祖辈传下来的;而他最旧的一件衣服,已经穿了 “至少20年”。与周仁甫相识多年的蔡丽萍,打开一个视频,向记者展示周仁甫的冬袜,用各种布头拼接而成的袜子,补丁缝了一层又一层,足足裹成了两只“船”一一“你是不知道,那袜子足有二斤重

5、!”蔡丽萍说,“爷爷被我们发现穿着破衣服,也很不好意思,可是他不改其乐,照旧省吃俭用。”正是靠着这样的省吃俭用,周仁甫捐出了一笔又一笔钱,近年来,仅有记载的捐款数额,累计已达44万余元。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巨款,却尽了一位老人的全力。而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还不知道多少次自掏腰包。几千册书籍书籍滋养着周仁甫的一生。他爱书,爱到骨子里。1946年秋,周仁甫从军队转业,因为能读书识字有文化,他曾在响水县、射阳县的乡镇、机关、企业、学校等多个单位任职。1958年,他负责筹建射阳县六垛中学,后来相继担任射阳县六垛、千秋和响水县运河、周集等学校校长,教书育人。“书是我的恩人。”周仁甫说,“当夜半更深时

6、,扪心反思,我能活到90多岁,并健康地活着,很大程度上是书本知识帮的大忙。书本告诉我学好避坏,应行则行,应止则止之道理。”在周仁甫家中的东屋,老式书橱沿东墙一字排开。书架上,太平御览百年春秋资本论列宁全集世界历史名人画传百年恩来各类别书籍丰富得令人惊叹。还有家传的木刻版诗经唐诗三百首注疏千字文等是他年少时的启蒙教材,这样繁体竖排字体、没有标点符号、纸张发黄的书册,平常大多只在古籍图书馆见过。而这皇皇几千册书籍,周仁甫全都读过。他为这间东屋取名“仁甫初心斋”,取不忘“初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永远为人民服务”之意。2015年11月,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周仁甫将自己收藏的2000余册图书整理出来

7、,初心斋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热闹的小小图书馆,每天前来看书的人络绎不绝。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许多老干部、老教师把珍藏的书籍拿出来,向社会开放,一股读书学习的清风开始在这座小城里荡漾。读书不倦,笔耕不辍。90余载,周仁甫真正做到不倦与不辍。如今,已近百岁高龄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随身的提包里都会放着书籍和纸笔,仍保持着“有则记下”的写日记习惯。几十年来,他的篇篇文字由手写本变成刻印、墨印、铅印册书,是一本本与他人分享的可贵“文化成品”。“多读书学做人,爱活动可延庚。”这是周仁甫屋前的一副对联。他80岁登上海拔1810米的黄山天都峰;93岁踏过千阶云梯栈道,登上海拔1308米的云台山茱萸峰;97岁将自行

8、车踩踏得脚下生风,自由自在地穿行在县城大街小巷和远近乡村,骑累了,便坐在路边,掏出一本书来读,真正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I J 也、97岁的周仁甫还有三个心愿。2016年5月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周仁甫走进响水县红十字会,在器官和遗体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百年之后,能帮助更多人延续生命,“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这是周仁甫的第一个心愿,他笑称自己如此高龄,摔了十几跤都没有骨折,一定要让医学家研究研究是怎么回事。响水县华余村,是周仁甫的出生地,也是他革命意识萌芽之地。民间歌谣里都说这个村庄“好人多”,现今这块土地上,长眠着他的革命引路人一一父亲和叔叔,长眠着他的亲密战友

9、郑华余烈士。几十年来,周仁甫常常想起那些牺牲了的同乡战友,这是他永远的心结。战友们牺牲了,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想用尽全力,把多活的日子、多挣的钱财拿出来,去捐赠、去奉献。人们说,周爷爷有福气。他长寿且硬朗,随手扔下的桃核在水泥地里扎了根,竟能长出一棵桃树。周仁甫想把福气分给更多人,他买了很多碗,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印上纪念文字,送给战士、亲友。他想要化作日落时的晚霞,照耀更多的人,文以照心,在100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个人文集落霞满天,这是他的第二个心愿。他念念不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历史教育,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义无反顾投入孩子们的“第二课堂”,40年来,共深入全县中小学和机关单位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千余场

10、。每次都带着自备的小锣鼓、写满宣讲重点的五颜六色的布缎,四处奔波,乐此不疲。“近的,他骑车去;远的,有时一大早就坐公共汽车去。最近做了手术,他挂着尿袋去给人家上党课。”周仁甫66岁的儿子周巍提起父亲这些年的事,既自豪又心疼,“那么大的年纪,四处奔忙,也从不收一分钱报酬。他就觉得自己做的是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如今,在周仁甫的影响下,老中青三代、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聚拢起来,越来越多人被感动和感召,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里来,以“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名义,化作点点霞光,光耀四海。1995年4月4日,响水县委组织部收到了县教育局党委转来的一笔特殊党费。70岁的离休教师周仁甫为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将其因工资改革补发的1008元工资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2003年,周仁甫又交了 1008元的特殊党费。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交了 10000元的特殊党费。今年,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他再次交出了 10000元特殊党费。活到100岁,再交一次特殊党费,这是周仁甫的第三个心愿。他曾在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托党的福,我们离退休人员丰衣足食,生活愉快。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向党表示一点心意是应该的”(记者刘已粲)(202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