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GIS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资源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它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G1S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1.1农业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G1
2、S技术就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从国土资源决策管理、农业资源信息、区域农业规划、粮食流通管理与粮食生产辅助决策到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作物估产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随着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从技术角度看,GIS在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作为农业资源调杳的工具,建立了农业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浏览、检索等,利用G1S绘制农业资源分布图和产生正规的
3、报表;(2)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G1S技术已不限于制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简单杳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重新导出新的信息,产生专题地图和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等;(3)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于农业生产;(4)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利用了G1S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预测能力,并与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它的现代技术(如RS和GPS)有机结合,便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辅助决策。1.2林业林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决策人员面对着各种数据,如林地使用状况、植被分布特征、立地条件、社会经济等许多因子的数据,这
4、些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借用传统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GIS方法却轻松自如。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决策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常规的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和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甚致无法接受。利用GIS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及有关因子的空间时序的变化特征,从而对症下药。林业GIS就是将林业生产管理的方式和特点溶入GIS之中,形成一套为林业生产管理服
5、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林业信息处理的劳动强度,节省经费开支,提高管理效率。G1S在林业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1)作为森林调杳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GIS绘制森林分布图及产生正规报表。G1S的应用主要限于制图和简单杳询。(2)作为资源分析的工具:已不再限于制图和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推导出新的信息。(3)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工具:主要在于建立各种模型和拟定经营方案等,直接用于决策过程。三个阶段反映了林业工作者对G1S认识的逐步深入。目前GIS在林业上的应用主要有:(1)环境与森林灾害监测与管理方面中的应用,包括:林
6、火、病虫害、荒漠化等管理,如在防火管理中,其主要内容有:林火信息管理、林火扑救指挥和时实监测、林火的预测预报、林火设施的布局分析等;(2)在森林调查方面的应用,包括:森林资源清查和数据管理,这是GIS最初应用于林业的主要方面、制定森林经营决策方案、林业制图;(3)森林资源分析和评价方面,包括: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管理、用于分析林分、树种、林种、蓄积等因子的空间分布、森林资源动态管理、林权;(4)森林结构调整方面,包括:林种结构调整、龄组结构调整;(5)森林经营方面,包括:采伐、抚育间伐、造林规划、速生丰产林、基地培育、封山育林等(6)野生动物植物监测与管理。19931997年,由联合国开发计
7、划署(UNDP)援助的“中国森林资源调杳技术现代化”项目顺利执行。以全国林业监测站点数据和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进行全国林地生态类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在空间上和时间序列上完整、系统的反映林地区域不同的生态系统特点、林种、群落特征及其林(树)龄等。1.3土地资源GIS技术最初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资图件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杳询等管理工作等,基本上没有数据的空间分析及其它决策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土地评价工作(土地的适宜性或多宜性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城市地价评估、耕地地价评价等);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
8、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现状分类与制图;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动态监测。为了查清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国务院于1984年正式布置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此次调查历时15年,采用以航空为主、航天为辅的遥感技术,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实行全野外调查。在土地利用图件编制、数据量算汇总与空间分析等方面,G1S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土地资源详查,初步摸清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为全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与管理提供了的科学基础。从1996年开始,国家科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农业部实施“全国基本农田保护与监测”工作。G1S成为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支撑
9、技术,主要用于管理与分析矢量数据(土地利用年度变化信息)、栅格数据(遥感影像、DEM等)和属性数据。在国土资源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实施方案的部署和安排下,以1:1万比例尺为主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于1999年9月在数字国土工程中立项,1999年10月正式启动。其中GIS技术在数据库管理与数据挖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4.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应用广泛,主要有:(1)生态环境背景调查;(2)用遥感信息与地面站点监测信息相结合,对环境(水、大气及固体废气物等)进行动态、连续监测;(3)利用“3S”技术支持自然生态环境监测、预报与评估;(4)面
10、源污染的监测、分析与评价;(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区划与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先后组织有关单位先后进行了我国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第一次全国摸清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为了提高我国环境信息技术的整体实力,国家环保局在27个省开展了“中国省级环境信息系统”项目,它以环境数学模型为基础,对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给出决策原则上的辅助信息,该系统将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基础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综合起来,使环境问题决策的过程更加直观、快速、适时和有效。2002年在科技部主持下,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了“全国环境背景数据库建设与服务”工作,通过该项目规
11、范了我国的环境背景元数据的标准与代码,建设了环境背景元数据库,并将继续建设与完善环境背景数据库;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分析与决策。1.5 环境资源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状况、动态变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合理性评估、监督、治理、跟踪等方面。由于资源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的非均匀性,利用以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资源环境进行管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国外GIS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有着成功的经验,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用G1S进行土地与其他基础设施的管理,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展了GIS在土地、林业、生物资源
12、等方面管理业务中的应用。目前,我国G1S在一些资源环境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应用,如林业领域已经建立了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荒漠化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湿地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农业领域已经建立我国土壤地理信息系统、草地生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水利领域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全国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海洋领域的海洋渔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矿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土地领域建立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6 灾害预警从国内外发展状况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灾情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灾害的类型看,它
13、既可用于火灾、洪灾、泥石流、雪灾和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又可应用于干旱灾害、土地沙漠化、森林虫灾和环境危害等非突发性事故。就其作用而言,从灾害预警预报、灾害监测调查到灾情评估分析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进行灾情预警预报;对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探讨灾情发生的成因与规律;进行灾害调查;灾害监测;灾害评估等。由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中心与国家环保总局共同支持的“长江流域洪水易损性评价”首次全面地从多因子、全方位对洪水灾害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评估,改变了传统防洪观念,对未来洪水灾害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报告明确指出了哪些区域可合理开发,哪些区域需进行严格保护,针对性强,对洞庭湖区产业结构调整、避洪
14、农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布局有现实意义,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编制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制定与措施实施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二主要问题G1S技术在环境资源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不可否认G1S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来源与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来源广泛,但数据质量不高)。资源与环境问题涉及土壤学、环境学与地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其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数据量大且要求质量高。然而由于仪器设备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许多数据难以获取。而且现有数据也往往由于数据来源不一、数据格式各异、年代不同等原因造成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数据格式不一,使各地
15、区的数据难以共享,严重影响了GIS的应用。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特点是每个数据项都有空间坐标,而传统的人工采集与野外调查数据空间定位能力差,并且往往以点代面,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误差。因此数据来源与数据精度一直是GIS技术真正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一个“瓶颈应用水平低,目前的资源环境管理型地理信息系统,还停留在简单的资源浏览查询、制图及简单的分析水平,而真正意义上以资源环境合理配置、决策支持方面的专业应用系统仍十分缺少;G1S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基础数据、模型方法欠缺等方面的限制,使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资源环境管理没有发挥效益;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资源环
16、境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在相应GIS建立的过程中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使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共享;集成化程度低,目前的许多资源环境管理GIS功能相对单一,系统结构开发性差,没有实现与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的集成应用,难以满足现代资源环境管理相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需要。三、发展趋势与建议GIS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从技术、地理信息、经济社会的需求等方面分析,在该领域有以下趋势及建议:结合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电子政务相关工程为基础,推动GIS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重要任务,GIS在以资源、能力、生产、资金等空间综合配置、优化组合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相应的应用工程,推动G1S的发展;应用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功能由通用管理功能转向资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