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乡村振兴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卫生院乡村振兴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镇卫生院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泾县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县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出发点,以能力提升为立足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点,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和可及性相结合。以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和人民群众健康可及性为导向,保障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落实公立医院管办分开与自主管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运行
2、和治理机制,以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二)坚持保基本和强基层相结合。坚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织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坚持提能力和稳队伍相结合。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竞争力建设,补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弱项,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进修机制,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空间,稳定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三、工作目标从我县实际出发,围绕“县强、乡活、村稳”的改革目标,强化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建立新型县域医疗卫生
3、服务体系,完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四、工作任务(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齐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1 .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县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新建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设置可转换病区,划定专门区域设置重症监护病区,按照总床位的10%设置重症监护病床,“平时”可作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既要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
4、治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疫情救治之间有效衔接、快速转换;二是新建医用物资储备中心。按照符合实际、节约高效、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原则新建县域医用物资储备中心,加强药品和医疗防护等物资储备;对储备物资实行信息化管理,保持医用物资的时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调整物资储备类别和数量;建立健全医用物资保障统一调度机制。三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新建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四是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建立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PCR实验室,按填平
5、补齐、提标升级原则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20万元资金,并按一定比例增长,专项用于疾病预防机构能力建设;五是填平补齐县、乡两级疾病防控能力短板。完善县级医院感染楼建设,增强快速反应能力;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室、发热哨点诊室、留观室、医疗废物收储场所、医疗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为乡镇卫生院配置救护车辆及必要设备,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应急救治和转运能力;六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相关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强化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公共卫生
6、知识培训。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激励等机制。(二)围绕“县强”,辐射带动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2 .打造县域医疗中心。围绕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竞争力建设,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将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成县域医疗中心。一是提升医院等级水平。县医院、县中医院分别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创建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诊疗科目,加强其支撑学科建设,提升疑难、急危重症疾病诊断、治疗能力;为确保如期完成等级医院创建工作任务,县财政专项安排1200万元用于县中医院等级创建;二是强化专科建设。根据县域居民诊疗需求、近年县域外转诊率排名等因素,综合确定县
7、级医院薄弱专科,并重点加强儿科、精神科、老年病专科、康复医学科、传染性疾病科等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治疗能力;三是加强合作协作。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省内医院和长三角地区知名医院合作协作等措施,补齐薄弱专科能力短板;四是发挥中医优势。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中医专家的合作,设立名医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在夯实省、市重点中医专科的同时,力争在争创国家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上有所突破;五是实施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采取向上争取、医院自筹和县财政配套的方式,集中力量支持县医院、中医院应急中心和医疗服务综合楼建设,有效应对突发
8、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急诊急救能力的提升。3 .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国家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县中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加快构建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县中医院开展试点基础上,县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二是强化考核考评。按照公立医院“双百”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管控,建立奖惩机制,对不合理用药、用材、检查、检验等给予处罚;提升病案首页及电子病历信息质量,将按疾病诊断分组(DRG
9、)应用到医院内部评价,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国家、省时间节点要求,做好县级医院综合绩效考核试点工作;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额、院长任免、院长年薪、大型设备采购等挂钩。4 .落实公立医院管理自主权。一是建立完整的周转池制度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落实落细与编制管理相衔接的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财政保障、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脱钩、不脱节,建立公立医院招才引才有编制、培养晋升有岗位、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有自主的人事薪酬管理新机制;对在编在岗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单位承担部分资金由县财政
10、纳入年度预算据实拨付;二是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灵活设置招聘条件,简化招聘程序;积极探索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协议工资、绩效工资和年薪工资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对医疗、医技、护理、管理等岗位进行分类管理;三是建立“县管乡用”用人机制。依托紧密型县域内医共体,建立“县级统筹、乡镇所有、统一使用”的“县管乡用”用人机制,与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有效衔接,着力破解乡镇卫生院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5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和患者就医体验。一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推广多学科联合诊疗(MD
11、T)等医疗服务新模式,完善胸痛、创伤、卒中、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建设,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工作。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预约诊疗、有序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三是加快卫生健康信息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强化县级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县域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业务、医疗保障和综合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全面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和满意度;四是深入推进“
12、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内部医疗纠纷处理和安全防范制度,充分发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坚持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健全机制”的原则,依法预防处理医疗纠纷,查处打击惩治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围绕“乡活”,建立和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6 .细化实化“两包三单六贯通”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是发挥“两包”的保障、杠杆作用。用活用足医保、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发挥“两包”资金在有效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等方面的保障
13、、杠杆作用;二是明晰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的义务、职责。明确“三单”在建立政府办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方面的义务、责任;三是保障上下贯通取得实效。落实落细“六贯通”在资源下沉、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措施,保障上下贯通取得实效;四是落实两级绩效考核。落实县级对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医共体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的两级考核机制,及时总结、分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改进具体工作措施,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7 .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鼓励开展特色专科建设。一是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
14、工作。对设置为一、二、三类的卫生院,县财政持续按每年度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二是鼓励乡镇卫生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结合医院人才、专长、科室设置、服务能力等情况,积极开展中医、康复、医养结合等特色专科建设,建立“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基层卫生院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8 .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落实“四个允许”。一是允许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二是允许医疗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三是允
15、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四是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需要,发放加班、值班等补助,纳入绩效工资总额。9 .统筹乡镇卫生院岗位管理,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池”制度。一是岗位统一管理。县人社部门统一核定县域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由县卫生健康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岗位统一调剂。县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岗位池”内统一调剂分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资源统筹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0 .落实“两个自主权”,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县卫健委招人自主权。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实行“
16、县招县管乡用”,由县卫生健康委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统一制定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根据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的意见(皖人社发(2017)17号)、关于做好2023年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3)50号)要求,灵活设置招聘条件,单独组织公开招聘,简化招聘程序,招聘结果报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备案;二是落实乡镇卫生院自主管理权。探索职称聘用制度改革,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可根据服务能力进行自主“低职高聘”,资金自行解决。紧密型医共体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医共体牵头医院任命,实行院长目标任期制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奖励、医院绩效工资总量等挂钩。I1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设立中医药服务发展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有计划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