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经历平均数概念形成过程,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感悟平均数的统计意义。2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3 .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己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学准备:彩色磁铁课件教学时间:2023.4.6下午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平均数吗?举个例子。(每次考完试后
2、算的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呢,我们随着淘气和笑笑一起去探究一下。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淘气和笑笑都在玩“3秒记数”游戏。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消失后按顺序写下记住的数字,看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以下是淘气和笑笑记住数字情况统计表。1、请一位同学来读统计表,其他同学思考:你从统计表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透过这些数学信息,你认为谁的记数字水平高?b、你认为谁的记数字水平高?说说你的理由。(1)加起来,比总分。(2)两人记数的次数不一样,比总数不公平。(3)该比什么数?次数不一样时,可以用平均数来判断谁的记数字水平高。三、数据分析,发展统计观念1、我们先来看看淘气5次记数情况,你觉得用
3、哪个数能代表淘气的记数字的水平,为什么?(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2、小结:还有没有其他答案呢?3、我们来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平均数6个是怎么得到呢?四、理解计算方法,落实核心素养。请你想办法来找到平均数6个。1、移多补少,直观理解怎样才能得到平均数6个?(1)指名移一移,其他同学仔细看。(把多的匀给少的。于是我从第3次匀一个给第1次,从第5次先匀2个给第2次,再匀1个给第4次,这样就都是6个的)(标)(3)你们听懂了吗?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结合课件)(4)评价:太神奇了,原本不一样多的数据,像刚才那样,我们把多的拿给少的,使这组数据中
4、的每一个数都一样多,这样的方法,我们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法”。(5)机灵狗怎么也想不明白,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为什么平均数就是6个呢?谁帮忙解释一下?3、小结:原来啊,平均数6个不是淘气某次记住的真实个数。而是这一组数据通过移多补少匀出来的。它代表着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是一个虚拟数。2、我们用哪个数来代表笑笑的记数字的水平呢?(平均数)你想用什么办法得到这个平均数呢?(1)移一移(2)计算法(先合后分)a、指名板演,你看懂了吗?解读(总数量总份数二平均数)b、介绍“先合后分”(3)评价:同学们真棒,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笑笑4次记数的平均数。(4)这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看来平均
5、数能很好的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水平。(5)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3、淘气和笑笑平均每次记住的都是6个数字,两人打成平手了。怎么办呢?(1)笑笑只有4次的记数,让笑笑再试一次。(2)如果你是笑笑,你希望第五次记住几个数字?为什么?这时候平均数6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如果你是淘气,你希望笑笑第五次记住几个数字?为什么?总结: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水平,它会比最大的数小,同时比最小的数大。它是介于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板书)(7)评价:同学们把平均数研究得这么透彻。谁来说一说平均数是什么?平均数是个了不起的数,它在生活中能帮助我们解决特别多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平均数吧。五、寻找生活中的平均
6、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了解这些平均数有什么作用呢?看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六、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这不,小丽想请大家解释一下,她去年夏天去新疆吐鲁番旅游,吐鲁番当天的平均气温是20。可是早上下飞机却冻得直打哆嗦,这是为什么?2、再来看一条信息:北京市地铁儿童免票身高限制从原来的1.2米变成了现在的1.3米,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乘车免票标准线会提高?”什么样的数据能反映孩子身高的整体水平”?这个平均身高是怎么得来的呢?可见,“平均数”在制定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七、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平均数了吗?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呢?八、作业:1、收集你们小组的身高和体重。2、算一算
7、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分别是多少?息?板书设计:移多补少法书上的移珠图3、把你的身高和体重与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较,你得到什么信平均数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计算法(先合后分)总数量总份数二平均数(5+4+7+5+9)5=6(个)最小值V平均数V最大值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代表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而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一般有三个方面:概念意义、算法意义和统计意义。本节课我做到以下三点:1、找准生活点,展开教学数学课标标准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同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
8、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利用“3秒记数游戏”的情境引入新课;利用学生身边的“乘车免票规定”来体会平均数对决策导向的指导意义。整节课所有例题和练习的选择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2、找准切入点,落实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认知基础和对于平均数统计意义重要性的理解,教学中我没有将教学停留在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
9、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体会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及价值所在。3、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得到的,平均分是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基础,因为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的大小变化和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这是理解平均数意义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组织了“动画直观展示移多补少”、“改变参与次数”等一系列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感受,逐步渗透平均数的虚拟性和敏感性。(二)不足之处1、灵动的课堂,需要关注生成学生的生成没有把握住,没有深入挖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想做而没有做,总是在重复学生的话,学生很精彩的地方没有抓住。2、生动的课堂,需要及时评价整节课我关注了评价,但我的评价却有些单一。比如:“你真棒”!“你说得真好”!可是为什么棒?好在哪里?如果我的课堂评价针对性再强一些,评价的激励性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