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学案(四题)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学案(四题)公开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学案如何读懂诗歌主备人:吴婕上课日期:2023.4.10-16【设题说明】读懂诗歌是做对诗歌鉴赏题目的基础,而读懂诗歌是有技巧可操作的。选择高考真题以及课本上学过的古代诗歌篇目进行“读懂诗歌”训练的题目,针对性强。既回归课本,又指向高考。一、必备知识全品听课手册P146二、五个角度读懂诗歌: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语(情语、景语)、选择题。全品听课手册P146(一)审标题1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 .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3 .暗含情感或奠定作品感情基调。4 .揭示作品线索5 .表明诗歌题材6 .暗示诗歌表达技巧练习:阅读下列诗歌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1.
2、 2023新高考全国I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时间(人日),地点(南山),事件(约应提刑懋之)2. 2023新高考全国卷送别题材(送别诗),感情基调(惜别)3. 2023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对象(画眉鸟),题材(咏物),表达技巧(托物言志)4. 2023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写作目的(饯别友人),地点(白下驿),题材(送别诗)5. 2023新高考全国I卷寄江州白司马写作目的(写给朋友的诗),对象(江州白司马)6. 2023新高考全国卷示儿子写作目的(教导儿子)7. 2023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题材(应和诗),对象(南丰先生)写作目的(曾巩决恚出来做官并因此而写了一首诗,作者陈师道写这
3、首诗附和)8. 2023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鹭对象(莺鹭)9. 2023新高考全国I卷赠别郑炼赴襄阳题材(送别诗),对象(郑炼),地点(赴I1阳)10. 2023新高考全国卷赠赵伯鱼对象(赵伯鱼)11. 2023全国卷I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对象(袭美)题材(“奉和”,应和诗;“次的”,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写作目的(朋友因病不能外出赴约,作者收到朋友来信后的酬和之作)12. 2023全国卷读史对象(读诗书)13. 2023全国卷m苦笋对象(苦尹),题材(咏物诗),表达技巧(托物言志)(二)看作者(知人论世)1 .思想性格2 .生活经历3 .风格流派4 .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注意:1
4、.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与杜甫)2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南渡前后期)3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边塞诗唐与宋)()析注释诗歌的注释蕴含的信息1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4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和情感3,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用典或意境5 .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抓关键词1 .情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如:“愁”“怨”“忧”“愤”“凄”“悲”“喜”“乐”“悔”“思”“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2兽话(章像)意象:蕴含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作用: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
5、.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五)借助选择题古代诗歌鉴赏的客观选择题,选项信息含量很大,囊括了诗歌的情感、主旨、语言、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的赏析,虽然其中有的选项设置了错误,但这些错误大多也只是细节上的。所以说,认真阅读选项会使考生在读懂诗歌方面获得莫大的帮助。当然由此带来的甄别选项的正误也对考生提出的巨大挑战。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是:读选项,通诗意,标敏感词。三、熟知题材分类全品听课手册P150请默写出常见题材1送别怀人诗2.羁旅思乡诗3.山水田园诗4.边塞征战诗5.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咏物)诗7.即事(景)抒怀诗&题画说理诗9
6、.社会讽喻诗10.爱情闺怨诗四、真题演练12023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JiI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久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
7、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o“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2)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解析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
8、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2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力出山犹带骨毛清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借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
9、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 Co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2)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
10、,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3 .2023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栽诗。因吟郢岸百亩蕙
11、,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
12、患的疾病是目疾。(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Ao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2)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解析“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
13、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备人:马琳上课日期:2023.4.17-23【设题说明】古代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是高考诗歌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日常阅读诗歌,提高审美情趣的钥匙。分类梳理归纳各种表达技巧,掌握基本知识,是必备的环节。选择历年各省高考真题以及课本上学过的古代诗歌篇目进行“表达技巧”的训练,题目针对性强,由易到难。既回归课本,又指向高考。【答题思路】明手法+释运
14、用+析作用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全品听课手册P167表达方式有:抒情、描写、叙述、议论、说明。古典诗词中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一)抒情全品听课手册P178诗主情,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最后都要到达情意的层面,否则,诗歌欣赏便从根本上失去了价值。【知识梳理】诗歌的抒情方式分为: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2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以物喻人用典抒情(咏史抒怀、借古抒怀):借古讽今I借事抒情(寓情于事)3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
15、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真题演练12014条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It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箫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2分)(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参考答案(1)猿声(2)李诗前二句借景抒情,以哀景衬哀情,黄昏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