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21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大家好!按照集公司党组安排,我们进行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峥嵯岁月,感受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第一部分大庆石油会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石油工业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新中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的形势十分严峻,原油产量少得可怜。石油,作为国家建设的血脉,时刻牵动着新中国领导人的心。1953年,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征询李四光对中国石油资源的看法;1956年毛主席听取石油工业部汇报时又语重心长地说,“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立足天然油,要在全国更大的

2、范围内开展勘探,把石油勘探布局向东部转移。随着战略东移的推进,我国东北的松辽盆地成了主战场之一。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田。正因为在新中国十周年大庆前夕发现,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这个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横空出世,验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打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发现了大油发现了这样一个油田,怎么把它拿下来呢?石油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党组给中央正式递交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

3、作部署问题的报告仅用了 7天,2月20日中央就作了批复,同意组织会战。这次会战是背水一战,石油部党组做出决定:余秋里和康世恩等部领导直接到一线指挥,留一部分领导在二线主持日常工作,并做好大庆会战的后勤支援。部机关抽调一半干部参加会战。于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搞会战,人力不足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军委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三万人支援会战,玉门、青海、四川、新疆等37个厂矿、院校,组织精兵强将,自带设备,由主要领导带队,从三月份开始,奔赴冰天雪地的松辽平原,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余秋里部长任会战工委书记、康世恩副部长任会战总指挥。搞会战

4、,主攻方向在哪里? 1959年底余秋里部长带领专家研究确定,在南北长138公里的大范围内部署3 口探井,分别是萨66井、杏66井和喇72井。随着这三口井相继完钻,喷出高产油流,证明了大庆长垣8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工业性油流,令人振奋地显示出大庆油田的轮廓。由于这三口井圈定了大油田,因此被誉为“三点定乾坤”。队伍上齐了,主战场确定了,怎么动员力量、鼓舞士气呢?接下来会战领导小组就组织召开了会战誓师大会。1960年4月29日,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以及各个方面的代表齐聚会场。余秋里作了大会战的动员报告,康世恩宣布石油大会战第一战役从5月1日正式开始,并下达了作战任务。大会上,选树了会战中的第一个

5、标兵铁人王进喜。随后,会战工委号召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并在7月1日总结第一战役、宣布第二战役任务的万人大会上,表彰了会战中贡献突出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大标兵”,后来被誉为“五面红旗”。英雄群体的涌现,有力地推动了石油大会战的迅猛发展。大庆石油会战,是在难的时间、难的地点、难的条件下打上去的。说会战处在困难的时间,是因为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极度困难;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经济建设孤立无援。不仅如此,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要油。当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而我们最大的生产能力才500万吨,缺口高达一半。因为缺油,汽车不得

6、不改烧煤气,许多工厂停产,飞机不能飞,坦克不能跑。朱德总司令就曾忧心忡忡地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和石油。有了这两样东西,打起仗来就有了物质保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举国上下对石油的渴求真是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啊!说会战是在困难的地点开展的,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松辽地区的雨季来得特别早,大地刚解冻,就开始下雨。1960年正赶上了 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很多人没有雨衣雨鞋,只能光着脚站在水中。衣服晾不干,整天黏糊糊地粘在身上。虽然有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圈可以住,但四处漏雨,一天到晚,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屋外不下,屋里还滴滴嗒嗒。床和被子漏湿了,拧也拧不干,睡不

7、能睡,坐不能坐,有的人干脆就挤在了一起,几个人合顶一块雨布,坐着睡一宿。第二天一大早,地面上的积水把大家的鞋子都飘走了。大庆是沼泽地,雨季给生产带来更大的困难,许多工地和井场都被泡在水塘中,工人们都是站在没膝深的水中干活,还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土路经过车碾人踩、大雨冲刷,简直成了烂泥塘,车辆寸步难行。由于交通隔绝,生活用品上不去,器材设备上不去,支援队伍上不去,甚至连音讯都断绝了。油建有一个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用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 7天7夜。面对困难,会战队伍没有退缩,他们喊出:不管雨多大,哪怕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他们抢晴天、战

8、阴天,最终战胜了雨季,站稳了脚跟。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就冲破雨幕,汇入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刚刚战胜了暴风雨、泥泞,无情的严冬又接踵而来。会战地处高寒地带,刚进10月,天就一下子冷了下来,最冷时可达零下40度,冻土厚达2米。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在家里猫冬,叫三九、四九,棒打不走;可是石油工人们还要在野外作业,一天也不能停,泥浆水浇在身上,冻得就像穿了冰铠甲,走路前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如果没有可靠的防御手段,人们是无论如何不能生活和工作的。此时,有人主张在入冬前,把队伍撤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等来年春天再上来。但如果这样做,会战的有效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就会

9、变成拉锯战、消耗战。会战领导研究决定:这次会战只许上,不许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会战职工喊出了“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说会战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是因为那时的各方面条件真的非常艰苦,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已经无法解决。刚开始会战的时候,职工吃的粮食基本上能按工种定量供应。随着会战的逐步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大,但粮食供应却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五两保三餐”,就是一天只吃五两粮食。这一天五两粮食,就是身体再好,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要知道他们每天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他们抬的都是几百斤重的铁疙瘩啊!当时有的职工饿得难受,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捡秋收后的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冻土豆来吃。有的职工饿得

10、实在不行了,就喝点盐水,喝口酱油汤。总机厂有个青年工人叫侍广洲,他几乎一周的时间没有吃粮食,直到他不能正常排泄时,才知道他吃的全都是野菜和青草。由于长期缺乏营养 到1961年初已有4000多人得浮肿病,占会战职工人数的十分之一。一天,余秋里部长去医院,看到病房里躺满了得浮肿病的职工,他握着一名职工的手,发现是软软的,轻轻按了一下,塌下的地方半天都弹不起来。看到这些,余部长半天都没有说话,心里重重地压上了一块石头,他再也忍不住泪水,不停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会好的!会好的的多么好的会战将土!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把贫油的帽子早早地甩掉!多么好的会战队伍!就是在这样没有吃、没有

11、住、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没有停下脚步,硬是把会战打了上去!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已建成146平方公里、原油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原油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同期声:周总理宣布石油自给)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壮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不能忘记,是党和国家调集全国力量,成就了大庆油田;我们不能忘记,全国人民对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持,特别是黑龙江省,节衣缩食,每人每月节省一斤粮支援会战;我们不能忘记,是解放军广大官兵,踏上了油田建设的

12、征途,挺起了石油工业的脊梁;我们更不能忘记,余秋里、康世恩等老一辈石油人,为国找油,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他们不愧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第二部分大庆优良传统在大庆石油会战这个大熔炉里,不但培养锻造了一支堪当重任的铁人式队伍,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大庆油田的基本功在会战初期,职工的思想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对石油会战心存疑虑;有的面对困难的环境,产生畏难情绪;有的觉得会战不正规,不像搞工业的样子。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上千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还缺乏勘探开发的实践经验。如何组织好会战队伍,如何科学开发油田,成为最主要的问题。面对重重矛盾和困难,余秋里等会战领导认

13、为,从领导思想上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为此,决定组织全体会战队伍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并号召要用“两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大会战的全部工作。学牙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干部读、技术人员读、工人读,到了夜间,人们围着篝火学牙两论”,整个会战现场出现了“青天一顶星星亮 草原一片篝火红;人人手里捧毛选,两论学习方向明”的动人画面。通过学“两论”,会战队伍一致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学牙两论”,为取得

14、会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由于只用三年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我国石油因此基本自给,大庆油田也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毛主席亲自号召全国“工业学大庆”。全国学大庆,大庆怎么办?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会战工委很冷静,响亮喊出了“前进依靠两分法: 这里所说的“两分法”也就是毛主席的“一分为二”思想,采取辩证的态度,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差距。广大会战干部职工以“两分法”为武器,对照先进大找差距。大庆油田于3月12日召开了 3000人的“五级三结合会议,动员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牙两分法:联系实际,检查工作,提高认识。随后,大庆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到沈阳军区、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全国各地先进单位学习,还专门请全国著名的

15、劳动模范来油田传经送宝!通过学习对照先进,全油田大约找了大大小小共120万个问题。会战职工讲,由于坚持“两分法;取得成绩不骄傲,比出差距不泄气,打了胜仗找问题,遇到困难鼓干劲;我们依靠“两论”起家,又依靠两分法”前进。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在全国广为流传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是会战石油职工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谈及学习毛泽东的建党思想时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三老四严”源于会战时期采油指挥部的三矿四队。会战初期,这个队组建不久,新来的徒工小孙因操作失误挤扁了刮蜡片,还让材料员为他保密。队长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须小题大做。他严肃地批评了小孙,小孙也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