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河颂》课后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黄河颂》课后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听黄河颂课后有感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鳌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幸听工作室闫老师执教黄河颂一课,闫老师从黄河的地形图入手,导入环节流畅自然;以读带品,教师示范朗读也很
2、出彩;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自我质疑,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议:在理清诗歌结构、品味诗歌内容环节,教师讲解稍多,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悟,效果会更好。诗歌阅读不同于其他体裁,需要注意的地方较多。学生只有掌握较好的、恰当的方式去阅读,才能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走进诗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黄河颂一课的朗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充满感情的朗读,要读的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奋战、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参加工作以来,观摩黄河颂教学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如今越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是一
3、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一、注重阅读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诗歌阅读中必须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思想状况,“论事”就是分析理解时应联系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读黄河颂:由于创作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很多学生未必能真切体会到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主旨。对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借助画面感受黄河的汹涌气势,借助音乐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二、注重阅读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有的包含了写诗的原因、时间,也有情感的字眼融合在其中。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
4、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淘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博战,经过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的情景。以此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重在“颂”,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三、注重阅读诗歌对应的注释和提示内容。每首诗词下面都会有一部分注释,这对理解诗词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诗歌中浅显易懂的不太多,因时代的久远,必须借助于文章的注释才能更好的理解诗词的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表
5、达比较隐晦的作品更要借助注释。本课学习用做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教师首先要教方法、做示范。如告诉学生,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略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做批注。以批注的方式评点课文,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对词的品味,也可以是对句、段的赏析,还可以就课文谈阅读感受。教师还可以运用本课的“批注示例”,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让学生以现成的范例作为参考。学生的批注内容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阅读批注的过程中抓住契机,点拨引导。四、阅读诗歌时,能找出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字眼。诗歌最能传达作者的心声,“
6、诗眼”或“词眼”抓住,其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能体会到五六分了。诗歌黄河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词部分的“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的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五、注重整体阅读诗歌。结合以上四点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初步领会诗歌中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本课学习后,在班级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以上几点是我听课后的几点体会,对诗歌教学的理解仅是皮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思考,期待对教学有更深刻的体会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