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 公文的时代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互联网 公文的时代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互联网+公文的时代,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曾经一位领导无限感慨地跟我说,你们遇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带来了随时可查的海量资讯,不像当年写材料,素材积累主要靠剪报,一份报纸从老同志手中传到新手桌上,早已是“千疮百孔”,仅存一些广告和豆腐块新闻了。实事求是地讲,互联网确实为我们文字工作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在互联网平台上,资料可以网上找,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权威专家的评论解读,或是行业领域的先进做法,包括文字写作的实践技巧等等,应该说是应有尽有。成果可以网上借,领导讲话、工作汇报、事迹材料,甚至是民主生活会发言、述职报告这样的个人材料都可以搬过来,“修枝剪叶”加以改造即可使用。办法可
2、以网上学,工作中的难题、单位建设的思路,都可以在网上求计问策、找到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文字工作者而言,更容易对互联网产生依赖。任务一来,意图还不明就想着上网,提纲还没列就复制粘贴,思路还不清就迅速成稿,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似曾相识、不接地气,听着无趣、讲来无味,这样的材料在领导那里根本留不下什么印象,长此以往甚至就给你下了定论。更有甚者,笔者以前一位同事从网络偏僻的角落找来一篇文章,原封不动就呈给领导,导致领导在一个大会上与别的领导“撞稿”,现场非常尴尬,后果可想而知。现在想来,笔者钦佩的那些资深的笔杆子,虽然他们还不太习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网罗思想嫁接”“
3、文字拼接”模式,但在一起研究材料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提出有见地、有实情、有创新的意见,总是能够讲出让人眼前一亮、令人心头一热的语言,总是能够一杯水、一包烟就口若悬河、言毕成稿。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力的积累,而不是资讯的积累。资讯的积累在电脑里,而能力的积累在大脑里。笔者始终认为,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永远不会成为靠山,更不会取代我们独立思考的过程。碎片化、同质化的内容充斥网络,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往往让我们在浏览和选择中蒙蔽了双眼,束缚了思考,也滞缓了自己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文字领域来讲,真不是复制粘贴就能应付了事的工作,网上得来终觉浅,成就佳文须匠心啊。古代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马克思
4、竭尽一生精力、历经4()年成就资本论,这些真不是靠快餐化的文字嫁接就能够达成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好网络,怎样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快速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看方法而不是看成品。平时浏览网络资料的时候,不要停留在被别人漂亮的标题、牛逼的表达所感染的层次,要透过这些看他们的谋篇布局、行文走笔,看人家是怎样利用事例、体现亮点的。如果这个讲话交给我们,我们怎么立意?怎么入题?提纲写哪几部分?采用哪些事例?运用什么风格?等等。遮住每一块的标题,里面的内容如果让我们起草,我们要怎么摆布,然后再跟原稿比对,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别人的长处在何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透过现成材
5、料要看到的内容。二是学精品而不是泛品。度娘里内容固然很多,但哪些材料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甚至是被弃用的,我们粗看是不容易看出来的。这就需要在源头和渠道要加以甄别、加以选择。笔者认为,对人民日报评论、上级下发文件以及本系统主要通讯期刊的重点文章加以精读即可。日常也收集一些经典的范文,分门别类的存储好,遇到相关题材的写作任务时再对照研学。三是借思想而不是借内容。简单的复制粘贴犹如饮鸩止渴,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亳无意义。好文章里确实有很多有分量的文字,而且很多文字朴实无华,但思想深刻。这些文字如果我们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论,简单照搬照抄到文章中,可能就成为一句枯燥无味的话甚至是废话。如果我们结合本单位实际稍加改造,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理性思考的习惯,对网络上的资料,要透过内容看思想,然后充分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独立思考,固化为自己的素质能力,这样才是借网的目的。四是用网络而不是唯网络。网络不是神,要写出对接上情、掌握下情、体现我情的好材料,网络帮不到这一步。这方面,只能靠长期艰苦的练笔,实践出真知,功到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