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docx
《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宋代雕版印刷对诗文注释的影响关于雕版印刷术产生的年代,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其在宋代的繁荣却毋庸置疑。雕版印刷对宋代社会、文化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如教育的普及、士人的学风、学术研究的风尚等。其中,诗文注释整体面貌受雕版印刷盛行的影响就极为显著。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理解诗文注释的发展进程以及雕版印刷在宋代社会引起的深刻变化。数量上显著增多宋代以前,诗文注释除了列于经史的单篇之外,主要集中在诗经楚辞和文选中,而两宋时期则呈现出盛极一时的局面。宋人编撰、整理了大量前人以及当代人的总集、选集、别集,并加以注释,甚至出现了所谓“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柳”之盛况。这种局面和雕版印刷的盛行有着直
2、接关系。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在时间上更快、空间上更广、数量上更多、价格上更便宜,文化传播从抄本时代进入印本时代。就诗文注释领域来说,一方面,处于印本时代的宋代读者由于“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因而于读书往往有“博观而约取”的雄心。他们希望通过对前代乃至当代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比如叶梦得就认为王安石晚年作品能够“尽深婉不迫之趣”,是因为能够“尽假唐人诗集”。这种阅读需求使得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与注释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对于宋代的诗文注释者来说,同样由于书籍易得,查阅资料便利,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与注释于是成为可能。地域分布上向刻书中心汇聚北宋雕印书籍主要依靠官府刻书,到
3、了南宋,私刻、坊刻也兴盛起来,雕版印刷益加繁盛,南宋十五路都有刻书之处,并渐渐形成了两浙、福建、四川等刻书中心。如果我们盘点一下两宋时期有名的诗文注释家的籍贯,也会发现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出现在这些刻书中心。刻书中心逐渐形成的良好读书氛围对读者需求、注家素养的培养,刻书中心优越的出版条件、便利的文献检索条件对注家注释积极性的调动,都是宋代诗文注释形成如此地域分布特点的原因。时间分布上集中出现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宋代诗文注本集中出现在北宋后期至南宋,杜诗注如赵次公注本、郭知达注本、蔡梦弼注本;韩诗注如洪兴祖注本、孙汝听注本、樊汝霖注本;柳诗注如张敦颐注本、童宗说注本、潘纬注本;李白诗的杨齐贤注本等,还有
4、诸多宋诗宋注,基本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雕版印刷作为传播媒介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北宋时期,政府对私刻和坊刻有严格管制,官方雕印书籍以经史与医书为主。到了南宋,政府对坊刻、私刻以及雕印书籍的种类不再实行严格管制,因此“雕板数量多,技艺高,印本流传范围广,不仅是空前的,甚至有些方面明清两代也很难与之相比”(宿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对于这个时期的诗文笺注者来说,注释的意义也就与前人不同,他们的成果可以借雕版之便利远播四方、永传后世,甚至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这就大大推动了诗文注释等在南宋的蓬勃发展。风格上呈现学术化与商业化两种倾向后人对于宋代的诗文注释成就往往有好坏之两极评价,究其原因,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雕版 印刷 诗文 注释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