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2878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14陕西省招教考试备考必看题目一(小学心理学)第一节、基本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对心理的基本认识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

2、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等。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

3、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种心理状态。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1、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

4、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3、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个对象转移到另对象上。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有特殊现象: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注意规

5、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是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引起的,它既可以成为顺利进行教学的积极因素,又可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分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和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学的积极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为了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因素的出现,(1)学校应该在远离公路、铁路和闹市的地方。(2)教室要与音乐教室、操场有一定距离,使学生的学习环境

6、尽可能安静。(3)教室内的布置要适当。(4)教师的穿着打扮要大众化。(5)教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6)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上课不迟到,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系统、严密。(1)新颖、系统、严密的教学,容易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内容贫乏、零乱,脱离实际的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容易涣散。(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太难太深,太易太浅的内容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3)教师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信息和新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4)既不要生怕学生不懂,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不能超出

7、学生接受水平,一味的赶进度,这些做法都无法使学生的注意保持在所学的内容上。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1)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2)讲授重点的地方要加强语气,适当重复,一边讲一边写黑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3)把讲述、提问、演示与学生看书、回答、做练习、做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4)启发式教学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5)正确而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6)教师讲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听清、听懂,声音的高低快慢要适

8、度,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7)板书要整齐,字迹要工整。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间接兴趣。(1)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2)对于那些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和教材,或者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向往和追求,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

9、教学常规。(1)建立正常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的分散。(2)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严格遵守纪律和作息制度,养成自觉组织和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的习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3、严密组织课堂教学。这是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1)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的安排必须严密紧骤,使教学环扣环,环环相扣。(2)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安排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活动,减少注意分散的机会,从而保证有意注意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的状态。(三)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

10、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因而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息O在一堂课中,(1)上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原来感兴趣的活动对象上,必须通过组织教学明确目的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2)接着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形成无意注意;(3)讲到重点、难点和关键时,又提醒学生加强有意注意;(4)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的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入无意注意;(5)下课前,学生注意容易涣散,在布置

11、作、业时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一堂课就能做到注意的松紧交替,有张有弛,不易疲劳,始终保持稳定持久的注意,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二、课堂上学生分心的控制措施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消除分心。(D超前控制。预先估计可能产生的分心情况和分心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打预防针”,减少或消除分心的产生。(2)信号控制。教师发现学生分心情况,可采取举目凝视,变化表情动作,变化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讲课等暗示信号,向分心的学生示意,及时制止。这

12、样做可以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3)邻近控制。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走近分心的学生并站在他的身旁,或轻拍其背或加重语气以提醒。(4)提问控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不注意的学生起来回答,以达到控制分心的目的。(5)表扬(批评)控制。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使不注意听讲或违犯纪律的学生警觉,从而自我改正错误,自动转入注意听课状态。当然,采取恰当的批评,指出违犯纪律和不注意听课的错误,控制分心,也是必要的。(6)偶发事件的处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外界的干扰,学生的纠纷。教师应先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然后提问“刚才讲到哪里了?”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拉

13、回到所讲的课题上来。单选题: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O。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一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4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不能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O。A.无适当提取线索B.信息相互干扰C.痕迹消退D.压抑5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迁移又可分为0。A.正

14、迁移和负迁移8 .枳极迁移和消极迁移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6.下面有关操作的特点正确的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D.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7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OoA.组织策略8 .计划策略C.复述策略D.调节策略8.通常在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A.配置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9.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其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A.强度律B.差异律C

15、.活动律D.组合律10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A.原型B.定势C.变式D.问题11 .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1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A.品德B.态度C.意向D.技能1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4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15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A.兴趣B.爱好C.热爱D.忠诚16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O。A.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和内化性c.内化性和意志性D.适应性和社会性17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的成就测验和()。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c.随堂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18 .个体依据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