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同步素材韩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同步素材韩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师说?同步素材韩愈文章世家和仕途沉浮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辽宁)。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文章盖世。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于他后来的趋向有一定的影响。韩愈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
2、不自存。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缺乏,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
3、消息。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韩愈以书生而得官,立即上书言事,却不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一奏,即得罪“专政者,贬为连州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即贬。当“永贞革新的期间,韩愈正在贬所。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为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因避谤毁,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又因“日与宦者为敌降职河南县令。韩愈这几年的贬官生涯,对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贬官不久,又回长安。元和六年(811),迁为尚书职方员外郎
4、,坐论柳涧,调为国子博士。元和八年,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议裴度用兵淮西,被任为行军司马,功成之后,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当宪宗妄图福田,迎接佛骨之时,他又上书直谏。?论佛骨表?一疏,引起宪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贬潮阳。一到贬所,他立即上表请罪,长庆元年821)又返长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转吏部侍郎、京兆尹。韩愈二十年间,两次贬官,都由极谏,说明其人确有正直的品质。但贬官不久而又升官,那么是他的不幸。如果长期被贬,成就可能更高。晚岁定居长安,没有写出更好的文章。韩愈卒于长庆四年(824),终年五十七。韩愈的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六O、?新唐书?卷一七六及皇甫涯所撰?
5、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状?。著作有?昌黎先生集?。行道和明道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据他自己说,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好古人之辞,而是为了明道。韩愈为人所行之道,及其为文所明之道,都可从他一生实践得到证明。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韩愈的“道,是主张“忧天下而不赞成“独善自养的,也即是主张“兼济天下而不赞成“独善其身。可以看出,他虽然继承了儒家“兼济的思想,却又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人们一向很少注意,其实应该着重指出。这在当时是相当积极的一种政治态度。其?上宰相书?至于再三,固然是为了做官,但他做官确有行道的目的。为了行道,韩愈还曾希望做个谏官。他在?龊龊?诗中
6、说:“愿辱太守荐,得充谏净官。做个谏官,这是唐宋两代一些忧国忧民的庶族地主阶级文人的一个共同愿望。因为谏官的地位虽不高,却有言事进谏的时机。韩愈写?争臣论?一文,就曾以言责批评谏议大夫阳城。当他自己一旦做了御史,有了言责,便立即上书言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表达韩愈行道的重要文章。第二,韩愈之道也是主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他反对藩镇割据,还不仅因为自幼身经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生活困苦,主要还是因为他看到了藩镇割据给国家造成的危害。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言行是明显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他积极主张讨伐淮蔡,并且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淮蔡平定之后,韩愈还奉命写了?平淮西碑?,此碑行文鲜明地表达了主
7、张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其文有云:“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这是维护皇朝的大一统思想,立场是明确的。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再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他奉命宣抚王廷凑一事。长庆元年(821),镇州叛乱,王廷凑自立。二年,韩愈奉命宣抚。当时执行这个使命是有危险的。?新唐书?本传说:“1韩愈)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但韩愈无所畏惧,竟“疾驱入。他在论辩中正告王廷凑:但凡割据作乱的藩镇,从安禄山、李希烈,到吴元济、李师道,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在这里,韩愈反对割据、维护统一的言行也是突出的。在当时,反对藩镇割据是个重要的政治态度,也是韩愈行道的一个重
8、要内容。第三,韩愈的道又是关心社会现实、反对佛老的。在唐代,反对佛教虽不始于韩愈,但兼辟佛老,那么以韩愈为最。一篇?原道?竟然提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是十分剧烈的主张。当然,韩愈更剧烈的言论还是?论佛骨表?。他在表中首先历数自古帝王长寿者不曾奉佛,而奉佛者大都短命。这话和当年傅奕所言者似乎相同;但因讲话的时间不同,对象不同,韩愈这话就有更强的针对性,也冒更大的风险。这时正当淮蔡初平,宪宗自以为太平天子,梦想福田长寿,而韩愈竟说奉佛短祚,这等于冒“天子之大不题,在当时真是敢发狂言。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情况下,而能独立不惧,是很难能的。第四,韩愈之道又
9、是主张重视人材、选拔人材的。重视人材,这是韩愈为人行道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终其一生,始终注意培养人材、推荐人材。?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韩愈不但自己培养人材,也向别人推荐人材。?行难?一文反复说明选拔人材的重要;?与祠部陆员外书?曾向陆推荐侯喜、侯云长、刘述古、韦群玉、沈杞、张翦、尉迟汾、李绅、张后余、李翊等。韩愈认为,为国家选拔人材,乃是一种“深思长虑,是“为国家树根本之道。在唐代,选拔人材也是庶族地主阶级文人的一个共同愿望。韩愈培养人材、重视人材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在隋唐以前,在贵族世袭的制度之下,庶族地主子弟很少参与政治的时机。韩愈当时重视人材
10、的言论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重视人材,这是韩愈行道的又一个重要内容。韩文的特点在文以明道的信念之下,韩愈写了一系列出色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鳗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里,在皇帝的淫威下,在权臣的妒嫉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
11、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不仅表现于他在皇帝面前敢讲真话,而且还表现于他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敢讲违背旧说的话,甚至说了同自己别的文章互相矛盾的话。例如?读墨子?一文曾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缺乏为孔墨。这样的言论显然同他尊崇孔孟之道有所彳氐悟。对于这样的言论,前人指为“刺谬,其实这正是韩愈虽然尊儒却不墨守的表现。韩愈文章之“发言真率,无所畏避,还不仅敢于不顾儒家的传统观念,有时也敢于突破社会上的流俗之见。例如他写?讳辩?一文,是专为李贺不得应举而发表的意见。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便不得举进士。对于这样的世俗之见,韩愈
12、是不以为然的。于是他便“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甘冒天下之大不册,写成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韩愈的?师说?一文。也是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但凡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例如?杂说?有云:“世有伯乐然
13、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就是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同样,?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所谓“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云云,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他写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士,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知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14、?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自己是屡试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对于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无限叹惋。悲歌慷慨,发自肺腑。韩愈还有一篇类似俳谐而实质是抒发才高见屈、忧愤甚广的文章?进学解?。历来的论者都说此文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和扬雄的?解嘲?,?新唐书?本传也说他“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其实这篇文章的意义要比“自喻广阔得多。其中有“自喻,却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传选拔人材的观点。文章的开始一段云:“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唆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这一席话几乎都是反语。自“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至“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究其本意,都是恰恰相反的。韩愈的正面意见应该是:方今之君不圣,相亦不贤,凶邪当道,唆良疏远。才能不被录用,有司不明不公。本来是愤激不平的牢骚,却表现为冠冕堂皇的说教,这大概正是前人所谓韩愈行文的“狡法之处。“拔去凶邪,登崇唆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这是韩愈一贯的选贤任能的主张。这样的观点在?行难?一文里
16、也曾说过,他曾说选举人材,不一定都是“大贤只要“贤于人之贤也就可以入选。这正是“占小善、“名一艺都可录用的意思。在?行难?里韩愈是正面发表议论,而在?进学解?里表达的方式有些曲折罢了。韩愈从正面发表这种议论的文章还有?原毁?。他在这篇文章里讲了“责己和“待人两个方面。主要是讲“君子如何“待人。认为君子待人应该“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只要有“一善或“一艺,就不要求全责备;而且应该不究既往,弃旧图新。但“今之君子不仅对人求全责备,而且忌才害能。于是韩愈十分愤慨地说:“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这里讲到为士处世之难,可见感慨并非全为自己而发。当时许多庶族地主阶级的文人学者都是人同此心的。韩愈文章的另一特点,是不但真率、大胆、慷慨激昂,而且还写得自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