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理:演讲词的交际功能实现信息完善版副本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与理:演讲词的交际功能实现信息完善版副本公开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情”与“理”:演讲词的交际功能实现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浙江省江山中学张忠森摘要演讲词的学习,要从演讲词本身的特点出发,又要兼及教材对学习的要求。本文借助这两篇演讲稿的学习,来论述演讲词的交际功能实现的过程。主要从“情”与“理”两方面来讲,让学生从情上去分析演讲稿以情动人的因素,从理上去分析以理晓人的魅力。而在分析过程中,又引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本身出发,细读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关键词演讲词;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交际功能二、“理”的表达,实现交际功能演讲稿是需要现场交际的,而要实现交际功能,只有“情”的动人是不够的,还
2、需要有“理”的表达。给听众讲清楚你的道理,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才有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去践行,这样,演讲才真正实现了交际功能。在讲述“理”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依据,也要有清晰的说理思路。这是从接受者的心理来讲的,是满足接受者的必要条件。(-)说“理”清晰,易于接受从接受心理来讲,清晰的说理更易于让人接受,特别是演讲的现场,人员众多,场面浩大,如果讲得思路不清晰,会让人云里雾里,不甚知之。这两篇优秀的演讲稿,在说理上呈现非常清晰的说理思路。马文是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他这次演说的目的是鼓舞在场的人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当中,让人们相信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胜利。但当时的人们受1848年革命失败
3、的影响,对革命的信念与信心已经削减了很多,有的人甚至对革命产生了质疑。所以,马克思有一个很大目的就是鼓舞人心。所以,他从1848年革命讲起,强调了1848年革命的巨大意义。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它还是给欧洲社会造成巨大冲击,也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这篇演讲稿最主要内容在最后一段,而最难的也是最后一段。但仔细阅读,会会现这一段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从大层次来讲,整段话可分两个部分,从开头到“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为第部,讲的是当时社会的存在的现状及重大问题;第二部分讲的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在第一部分,一开头指出“每一种
4、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都是一把双刃剑。接着,作者讲了“机器”的使用,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却给工人带来了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再讲“财富的新源泉”“技术的胜利”“生产力的提高”等方面,层层递进,最后落到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抗这一结论上。而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对抗时,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那就需要革命的力量。在第二部分就讲到革命力量的出现,新的革命力量就是工人,最后结论,社会的变革,无产阶级是执行者。全文的层层铺垫,一步一步将听众引向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上,让所有人明白,无产阶级的力量才是巨大的,无命阶级革命必将胜利。恩文中,说理思路更清晰。一者,在第二段总括说出
5、他接下来要讲的就是马克思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方面,即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历史科学的发现。但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会发现他在后面的行文过程中,先讲历史科学方面的贡献,再讲革命的贡献,似乎和第二段并没有统一起来。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在演讲时为什么这样安排?细心的同学马上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还是在强调革命贡献的重要,是通过过渡句将重要内容强调出来。这过渡过就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就强调突出了马克思对革命的伟大贡献。通看全篇,恩格斯的演讲用了很多的过渡词句,使演讲思路更清晰,这也给学生写作文一些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每一
6、段出现的过渡词句圈画摘录,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楚,作者的说理推进的思维过程。(二)析“理”深刻,引人思考分析道理,但又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听众的思考。这两篇演讲稿,基本上都有着这一特征。先以恩文为例,恩文在第三段析理时,讲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本来可以用一个简单句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可以,简洁明了,但是作者却用一个非常长的句子表达,原文如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
7、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这段话就是将简单的事实复杂化,让说理变得更加深刻起来。首先,运用类比,将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突出其发现的划时代意义。接着,用一个“简单事实”加“:”来总起下面内容,使内容更具体而深刻。后面的“简单事实”分了三个层次来讲,第一层次讲了“基础性的生存需求决定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这一事实;第二层次讲明“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上层建筑的基础”这一规律;第三层次讲出了“必须由经济
8、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这一道理。而这三层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第一层推出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由第一层推出,同时又是第三层的依据。再看马文,更是说理深刻,分析形象。前三段内容,在语言上,作者特别注意语言选用,为了让自己的说理更生动形象,在第一段用了大量的比喻,整段出现很多喻体,如I干硬外壳”“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无底深渊”“一片汪洋大海”,而本体指向当时社会和革命,作者想讲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明确1848年革命是重要的,虽然失败了但还是有意义的。但为了让在场听众懂得革命的真正意义,重拾革命信心,所以用了形象比喻,来讲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冲击力量。第二段用了对比和类比手法,讲无产阶级革命趋势正向我们袭来,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有些人感觉不到,但它的到来是历史的选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第四段的说理就更深刻,从各方面各角度来阐述当时社会出现的问题,只有革命才能解决。通读这两篇演讲稿,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作演讲时,目标指向都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听众的接受心理。既有情感上与听众的共鸣,也有道理上说服听众。学习这两篇演讲稿,学生应该懂得演讲稿作为一种现场交际类的实用文,要实现交际功能,就需要注意“情”与“理”两面的关系,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动人,达到情理交融,这样,才能实现演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