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陶华坤教育信息化推动着学校教育生态的变革,如何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落实核心素养?把课堂搬到真实情境中,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1理念与品牌:优秀是教出来的。从经营文化入手来经营学校。美国最佳教师奖得主克拉克,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他坦言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德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都教成优等生,待人彬彬有礼,成绩突飞猛进。这源于他的坚定信念,优秀是教出来的,从而产生永不枯竭的教育激情。课本中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告诉学生自卫、独立与智慧,小猫钓鱼告诉学生静心与执着,狼来啦的故事教导学生诚信,孔融让梨告诉学生谦让等。学校中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替代
2、品牌。学校的最大资产不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我国教育理念的源头是塑造。所谓塑造,是按照一种固定的模具,把原料注入到模具中,然后出来的就是流水线上规格相同的批量产品。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根源,是缺少杰出人才的根源。西方国家教育理念的源头是成长。所谓成长,指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幼小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成长教育是西方教育理念的核心,贯彻于从幼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产生教育家的途径:教育理论工作者走向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工作者走向理论。教育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教育家有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家是有思想的实践家;教育家是改革与创新的开拓者;教育家是思想
3、者、实践者、研究者,是能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是能够打造精英团队的精神领袖,是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2.考核与善/: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命题方向。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高考考查内容概括为“四层”,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也是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不仅是高中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
4、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贵州强师举措:中小学科任教师和学科教研员按所任教学科进行测试,管理人员测试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常识。测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全部在标准化考场进行,双人监考。济南推出名师假期线上公益课:涵盖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和普通高中全学科知识要点和学习、复习重点,按照教材结构和课程进度安排进行科学设计,以单元章节为主,设计专题复习精品课、素质拓展课、家庭教育课、实践活动指导课,同时提供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课程等。备课是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式。三次备课:“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三轮备课:分别为学科组统一备课,
5、教师聚焦班级问题备课,课后的反思总结性备课。备课、观课、研讨、反思都在同一问题导向下进行。深挖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文化价值;提炼主题和核心问题,架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教学结构;整合学科间的关联;有机衔接学段间课程的联系,巧妙融入现实生活题材等。3.研究与创造: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建立专业学习制度:事前学习、事中学习、事后学习。事前学习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的平时性、准备性的主动学习。事中学习指在教学现场进行的过程中学习,即基于教学现场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事中学习要求教师把教学现场中每一个教学行动都看作是教师可以学习的过程,是针对教学进程、教学环节、学生反馈等课堂教学主要元素的即时性的教学反思
6、。事后学习指与实践相关联的理论学习或理论提升。在教育中表现为定期的继续教育或培训学习等。制定各学科周复习进度表。包括复习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复习思路与要求,主要解题方法与技巧,使用的复习资料等。根据高考命题要求实例,确定知识与能力在实际教与学中的深度、广度和联系度,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注重作业的过程性设计,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知识获得、能力形成过程设计序列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把控作业难度和时间,设计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突出研究性、操作性,给作业提质增效。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造者。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讲台,而是学生积极研讨、思维碰撞的平台。关注教育技术,以课例为载体,重视采用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案例研究,视频案例等,作为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工具。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孩子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启动创新”运动的发言中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激发孩子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