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35511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王羲之,宇逸少。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抠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萼俟,关陇、巴蜀皆所不辞。“羲之既丹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

2、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时骤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NT道便诣朝笔求今会移为越姆。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肾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3、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举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Q(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io.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A述B蒙C显D授E羲F之G耻H为I之J下K遣1使M诣N朝0廷P求Q分R会S稽T为U越V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羲之遂报书日

4、”中的“报”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吾今且报府”的“报”意思相同。B. “羲之既拜护军”中的“拜”字表示授予官职,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拜相如为上大夫二C. “若蒙驱使”中的“驱使”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妾不堪驱使”中的“驱使”意思不同。D. “始知学卫夫人书”中的“始”字的意思与杜甫客至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始”字意思相同。12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羲之少有美誉。周凯招待客人,在客人还没吃时先割下一块牛心炙递给他,羲之由此扬名。B.羲之决定出仕。他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但在儿娶女嫁后,接受了殷浩的建议为官任职。C.羲之轻视王述。他请求把会稿郡改为

5、越州,此事连路上行人都觉得不妥,更被贤者耻笑。D.羲之广闻博取。游历后不断开拓视野,及时摆脱卫夫人书法的影响,探源明理,及其用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译文:(2)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译文:14 .朝廷公卿都爱王羲之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答案】10. EKP11. A12.C13 .(1)我向来没有在朝廷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执政时,他坚决要纳我入朝,我誓死不答应,(2)这时我五十三岁了,担心风烛残年忽然倒下(死去),姑且遗教于子孙而

6、已14 .王羲之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王羲之学尚子平退隐山林。【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和“求分会稽为越州”三个结构完整分句的主语都是“羲之”,故“羲之”前应断开,“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和“求分会稽为越州”三个分句间应断开。故选EKP。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错。“报)回答/通“赴”,赴任。句意:羲之于是回信说/我今天将要去赴任。B.“拜”,都表示授予官职。句意: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授予蔺相如上大夫。

7、C.“驱使”,指派/使唤。句意:如果蒙受指派/我已经受不了你家这样的使唤。D.“始”均是“才的意思。句意:才知道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才打开。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此事连路上行人都觉得不妥”错。原文“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是说“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此项把“行人”误解为“路上行人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向来;“直”,当(在)的时候;“内”,纳,使进入。(2)“恐”,担忧、担心;“奄及”,突然死亡;“聊”,姑且。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原文“吾素自无廊庙志

8、,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可知,王羲之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由材料一原文“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可知,王羲之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参考译文】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过江,是王旷最先提出建议。王羲之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凯,周凯仔细打量他,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流行吃牛心炙,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凯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吃,于是开始知名。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都爱他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再拜授护军将军,又拖延推辞不就任。扬州刺史殷浩向来敬重他,劝他应召。羲

9、之回信说:“我向来没有在朝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执政时,他坚决要纳我入朝,我誓死不答应,回绝的书信手迹仍在,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不像足下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自从儿娶女嫁后,我便打算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多次与亲朋好友们谈论过此事,不是一两天的事。如果蒙受指派,前往关陇、巴蜀都在所不辞J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极力请求任宣城郡,朝廷不许,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其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于是写信给殷浩来劝诫他,殷浩不听。到殷浩要北伐时,羲之认为必败无疑,写信阻止殷浩,言语十分恳切。后来殷浩率兵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当时骤骑将军王述少负盛名,与王羲之齐名,可羲之十分

10、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在会稽任职,因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代领王述职务,只去王述家慰问过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当听到角声,都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王述为此十分怨恨他。到王述任扬州刺史时,就职前,走遍会稽郡,却不拜访羲之,临要出发了,告辞一下就走了。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过后王羲之内心深感惭愧。后来王述到会稽郡检察,所有的刑罚政令都要考核,主事官员疲于考核应对。王羲之深深地以此为羞耻,便称病去职,与吴越之地的名人贤士一起尽情游玩于山水之间,以钓鱼射猎为乐。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赠封金紫光禄大夫。(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材料二:我少时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就以为很了不起;等到我渡江后在江北游历名山,看到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作品,又到许昌,看到钟繇,梁鹄的书法,又到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又在从兄王洽那里见到张昶华岳碑,才知道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只是白费时间罢了。于是改换起初(学书)的老师,就(直接)从各种碑刻中学习(书法)。这时我五十三岁了,担心风烛残年忽然倒下(死去),姑且遗教于子孙而已。可将它藏在密室里,不要传给不该传的人。(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