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1.1 推广运动处方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运动处方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有效保障全民健身、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重要抓手。运动处方技术能够有效防治慢病和运动损伤。全球体力活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川,体力活动不足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1dHea1thOrganization,WHO)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和202年发布的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4均指出,任何人,不论年龄、性S!J或身体状况,规律运动都是有益的。运动是良医,经常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7、高血压网、心血管病9、癌症10、骨关节炎11,12、骨质疏松口3-16等多种慢病的风险,
3、还能舒缓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健康。当然,适量运动是有益的,运动不当和运动过量也会带来伤害,比如运动中的心血管事件和运动损伤的风险17-20o通过降低慢病发生率,减少医疗花费,优化医保基金使用,运动处方能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实施运动处方还将大大提升全体国民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有利于戒除不良嗜好,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进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实施运动处方将会提升主动健康、运动康复、健康促进等产业需求。总之,推广运动处方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 运动处方体现了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是指在治疗方案设计和选择时,以治疗后的功能为导向,追求组织损
4、伤最小化、治疗效果最大化、生物力学最合理、组织愈合最理想、治疗耗时最短、康复过程最快,以使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为目标21o运动处方技术调整或提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关节柔韧性、核心稳定性等,改善和恢复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保持和提升常人的运动功能;运动处方不仅重视运动各要素的数量,更注重运动质量和运动功能,充分发挥主动运动、主动健康、提升整体功能的优势,实现运动处方功能化。运动处方体现主动健康和功能至上的医学理念,改变人们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等医疗干预、忽视人体主动修复能力的错误习惯,养成运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处方技术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运动损伤以及很多亚健康问题(如超重、体姿体态不良
5、等)等的有效方法,应该作为医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推广和实施运动处方技术,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是实现功能至上医学理念的有效手段和必由之路。1.3 创建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的必要性运动处方已经成为大众健身、防病治病的新需求,大众需要、医生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规范化和标准化。医生学习运动处方技术,初期若出现滥用和误用,可能增加运动风险,甚至会加重疾病或损伤。运动处方技术的推广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难点,例如在应用方面,急于求成和望而却步同在,运动处方的制定依据、具体内容和实施流程等都需要规范;在研究方面,对运动处方的概念与分类、运动处方与运动康
6、复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在运动处方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定位等需要一定的引导;在社会层面,体育和卫生的融合依然需要加强,运动处方的质控和监管需要规范,人才培养、技术培训I、认证体系亟待完善。运动处方技术的专业性极强,形成专家共识,分门别类,将对规范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实事求是,坚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原则,鼓励对运动处方进行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02、运动处方概述2.1 运动处方定义运动处方(exerciseprescription)这一术语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PeterKarpovic提出,世界卫生组织于1969年正式采用这一术语22o2
7、018年第十版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23以运动频率(frequency,F运动强度(intensityJ运动时间(timeJ运动方式(typeJ运动总量(vo1umeN)及运动进阶(progression,P)6个核心要素(FITT-VP)为基石,将运动处方定义为:”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总量及运动进阶等要素,是为不同年龄、不同体适能水平以及存在/不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或冠心病的人群制定的,用于促进健康及防治慢病的运动锻炼指导方案。国内较早推广运动处方的是运动医学编写组(1978年)24,该编写组指出运动处方是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和健身活动参加者练习
8、内容和锻炼量的方法。2016年,国家运动处方库建设课题组将国际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的最新成果与我国运动处方推广应用的实际相结合,给出了如下定义25:运动处方是由运动处方师依据运动处方需求者的健康信息、运动风险筛查、体质测试结果,以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方式、运动总量以及进阶,形成目的明确、系统性、个体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运动指导方案。国内外学者对运动处方的总结和归纳在不断深入。随着近些年来运动处方在我国持续不断的推广和实践,在对新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共识专家组对运动处方定义做了调整:运动处方是由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处方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体力活动水平、医学检
9、查与诊断、运动风险筛查26、运动测试等结果,以规范的运动方式和规定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周运动总量、进阶以及注意事项,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个性化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的主动运动指导方案。2.2 运动处方分类通常,运动处方有以下分类:根据运动促进健康的方式可分为心肺耐力运动处方、力量运动处方、柔韧性运动处方等;根据应用人群年龄可分为儿童和青少年运动处方、成年人运动处方、老年人运动处方;根据人群健康状态又可分为健康人群运动处方、慢病风险人群运动处方、慢病人群运动处方、骨关节损伤人群运动处方等27-29o为推进运动处方在医疗机构开展,本专家共识根据运动目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不
10、同,将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两类。健身运动处方以健康人群和慢病风险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医疗运动处方以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和围手术期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03、运动处方制定3.1 运动处方适用范围运动处方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围手术期人群、慢病风险人群和健康人群30,31o慢性疾病人群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人群;运动损伤和围手术期人群包括运动系统各种慢/急性损伤和因手术需要卧床、制动等减少活动的人群。慢性疾病风险人群包括久坐少动、高血压、糖代谢紊乱、肥胖、血脂异常等风险因素人群;健康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地理气候
11、环境人群。健身运动处方以健康人群和慢病风险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医疗运动处方以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和围手术期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残疾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也可以应用运动处方。3.2 运动处方原则与内容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以人为本、功能至上的整体观,需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面提升运动能力,以最大获益为切入点;制定运动处方要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以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为宗旨。制定运动处方要遵循FITT-VP的基本原则,即包括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总量和运动进阶等六个方面基本内容。其中运动方式是运动处方安全质量的关键,应符合科学规范。指导和培训处方对象掌握规范的运动方式是运动
12、处方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重要责任。运动强度应设定出安全有效范围;运动时间应设定出最低有效推荐量;运动频率与运动总量以周为基本计量单位。制定运动处方需要在循序渐进发挥运动益处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运动风险。既要注意考虑日程安排、自然环境、气候和社会环境、可使用的运动装备、器材和设施,以及运动比赛规则等外在因素,又要注意考虑营养、睡眠、疾病与畸形、性格与心理、知识与信仰等内在因素。制定运动处方需要明确是否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运动损伤等医疗目的。医疗运动处方制定者需要依据处方对象的健康信息、基础运动状态、运动测试、医学检查与诊断等结果,以临床医学思维模式,兼顾治疗疾病和保持运动能力,制定运动处方。医疗运动处方
13、应重点关注可能造成心血管事件和运动损伤的各种因素,对因治疗,防治疾病。健身运动处方则重点关注运动总量,让运动不足或缺乏运动人群运动起来并养成习惯。中国传统健身功法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为目的,可以作为综合运动方式推荐给处方对象,通常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健身气功32-37。临床应用可以根据其动作原理,针对不同体质或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选取针对性动作制定处方,包含FITT-VP等内容38,形成基础功法和对症的调神、练体运动处方。制定处方时根据病症与功能评估确定动作组合配伍,形成天人合一、整体辨证、精准选择、三调(调神、调息、调身)为先、随证施功为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处方。运
14、动处方制定者可以在掌握传统体育疗法后,将其作为一种运动处方的特殊方式,应用于防治疾病。3.3 运动风险评估根据运动风险所造成的机体损害部位、性质、程度等,可将运动风险分为运动中心血管事件风险、运动损伤风险、运动性病症风险三类。在运动处方制定的流程中,首先需针对运动中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进行评估。运动中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不齐、室颤等心源性猝死等。一般情况下,心血管功能正常的健康个体进行中等到较大强度运动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很低。对于具有已经确诊或隐匿性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在较大强度运动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上升。目前常采用基于体力活动水平的运动风险评
15、估模型进行运动前的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与运动中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的评价指标主要有:(1)体力活动水平;(2)常规医学检测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3)识别有无心脑血管、代谢和肾脏等疾病的症状及体征,需明确相关诊断;(4)拟采用的运动强度。为了减少运动相关的风险和有针对性地制定运动处方,应对处方对象进行体适能测试,主要指标有:(1)心肺耐力(观察不同运动负荷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39-41;(2)身体成分或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3)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4)柔韧性;(5)平衡能力。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1ardisease,CVD)的
16、危险因素发生率较高,但运动相关的CVD发病率却很低。因此,基于CVD危险因素的运动前健康筛查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性较低,可能过于保守。在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中,可以不考虑CVD危险因素的数量,但需要结合临床诊断、运动个体的身体活动状态。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也是运动处方制定流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和内容,是对整个运动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单个或多个作用而造成运动损伤风险可能性的全方位评估。如果在运动处方执行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处方对象就很难坚持运动,严重影响运动目的达成。对处方对象的潜在风险,需要分别评估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带来的运动损伤程度,科学有效地降低或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知识经验、模型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运动损伤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处方对象个体状况,如运动损伤史、体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