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395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大纲与说明新增考点2017年3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 2017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跟往年相比,大纲仅做了很小的调整,一是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求的调整,二是对部分知识点如“课程类型” “教师威信,“德育资源,等知识点的增添,三是对教育政策法规所含内容掌握程度的重新设定。相比2016中公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主要增添的考点如下: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

2、知识新增知识点1教学过程的理论发展(一)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1 .孔子:我国最早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躬行”,初步形成学、思、行统一的学习过程思想。思孟学派:中庸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二学记我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一篇教学论专著。朱熹:强调学与思,提出“循序渐进、熟读静思、虚心涵养、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读书法。2 .苏格拉底教学过程思想产婆术一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在教学中,并不把真知直接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3、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昆体良古罗马的教育家雄辩术的原理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理论(二)近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1.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主张人人需要教育;推进学年制度、分科教学、班级授课;主张教育艺术的根本指导原则是模仿和遵循自然的秩序;教学原则上要遵循三个步骤:模仿、偏差、纠正;认识到人包括儿童的发展有其内因和一定的顺序,为以后适应儿童自然发展的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提倡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强调重视事物的真实性质和起源;重视循序渐进、量力而教、因材施教、以及练习,从实践中学习原则与方法。2卢梭反对压抑人、压抑儿童的基督教的“原罪论”,认为人天性是好的,极力主张自然教育,

4、重视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确立了能动的儿童观或学生观,把儿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首创发现教学;不赞成百科全书式的教学,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3.赫尔巴特重视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教学;提出教育性教学的原则;五段教学法。(三)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变革1 .杜威批判旧教育的主要特点:中心在教师,忽略儿童,课程和教学法划一;反对设置广泛的课程;应当将儿童的经验和课程的系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结合起来;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2 .凯洛夫注重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提出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

5、、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等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强调学习书本知识,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3 .赞科夫反对传统教学的只重视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高难度和高速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生的发展。4.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思想致力于重新进行“中小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改革;课程设计方面重视内容,即教材应当现代化;重视结构,即教材应当包含学科的基本概念、远离法则极其联系。新增知识点2课程内容的编排形式在教育史上,有几种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课程内容编排形式:(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

6、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就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心理顺序,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和心理活动顺序。(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的形状。新增知识点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对于课程与教学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学者归纳为三种类型:(1)独立模

7、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各执一端,互不交叉。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2)包含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形:(1)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持有这种观点。(2)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北美影响较大。(3)循环模式循环模式即两种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该模式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之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美国学者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隐喻: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

8、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隐喻一:将课程与教学分离,把二者的关系视为一种线性关系。隐喻二、三:体现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统一性与连续性关系。新增知识点4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一)忠实取向该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二)相互适应取向该取向认为,课程实施

9、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FI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三)课程创生取向该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新增考点1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L遗传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智力是心理特质,它本身是不能遗传的。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如感官的特征,发音器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

10、,脑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等。身体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自然前提,任何智力都无从产生。但身体素质本身并不等同于智力。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以发展出不同的智力;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培养和训练,智力也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这说明,在智力形成的问题上,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但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2 .环境环境因素对智力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现代科学业已证明,产前环境(即在母体内的环境)就已经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生早期的环境条件对智力的发育也有极其显著的作用,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3 .教育有目的

11、、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在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起着主导性作用,它不仅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形成和发展智力。总之,遗传素质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力发展的现实性。新增考点2教师威信L教师威信的含义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主要包括了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个方面内容,具体有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人格魅力、工作作风等。4 .教师威信的分类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

12、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5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校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等。教师的主观因素则是威信形成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种。(1)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师生平等地交往,对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3)教师的仪表、生活

13、、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形成有一定影响。6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口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样的教师教学效果才好,威信才高。(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行为习

14、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是怀有新奇感,十分关注新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从而奠定“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

15、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新增考点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1 .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及其作用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检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