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40935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消渴痹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28%的糖尿病病人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诊断标准: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可根据病史,及麻、凉、痛、痿等临床表现,结合体检和电生理学检查资料,除病史和临床表现外,物理学检查、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才能确诊。主要诊断依据包括: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

2、的其它神经病变。为了给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定量判断的依据,近年来国外学者先后提出多个评分系统,较为简便和广泛使用的是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1.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空腹血糖(FPG)7.0mmo11(126mgd1);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211ImmOI/1(200mgd1);或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2111mnIO1/1(200mgd1)o12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而定)临床症状有蚁走感、肢端麻木、疼痛或出现烧灼感,踩棉花,踏木板等感觉异常,大便干结或不干结而排便不畅。临床体征可见感觉障碍(感觉减退

3、感觉过敏等),膝、腱等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体感诱发电位提示周围神经病变。2.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有关内容制定)。口干咽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肢体麻木、肢端发凉、肢体疼痛,身痒、有蚁走感,便秘。(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医药辩证论治:主症: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身痒、有蚁走感。次症:倦怠乏力、咽干口燥、多食易饥、肢端发凉、便秘。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少苔或花剥。脉:脉象细数无力或细涩。以上主症必备二项,结合次症、舌脉,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证。药物组成:黄芭、白芍、麦冬、葛根、地黄、丹参、玄

4、参、水蛭、川牛膝组成,口服,每次150m1,每日3次。2 .中医特色疗法:2.1 中医传统运动煨练(太极拳)2.2 中药外用与局部按摩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开展中药外用与按摩治疗,以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神经生理的作用,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经临床已观察近百例患者,提示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疗效,起到阻止病情发展和恢复功能功效。2.3 中医设备与技术:引入智能通络治疗仪(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安诺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仪(美国AnOdyneTheraPy迪美德尔科技有限公)、腿浴治疗器(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了相关物理诊治。3 .中成药:D【脉血康胶囊】组成

5、:水蛭素规格:0.25克X24粒适应症:破血,逐瘀,通脉止痛。用于瘠痼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禁忌:孕妇禁用。厂家: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血栓通胶囊】组成:三七总皂昔规格:每粒装O.18g(含三七总皂昔IOOmg)*20粒适应症: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脑络瘀阻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脉瘀阻微引起的心痛;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粒,一日三次。禁忌:孕妇禁用。厂家: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3)【脉管康复片】组成:丹参、鸡血藤、郁金、乳香、没药。规格:0.3g*100片适应症: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滞,脉管不通引起的脉

6、管炎、硬皮病、动脉硬化性下肢血管闭塞症,对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有一定治疗作用。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禁忌:经期减量,孕妇及肺结核患者遵医嘱服用。厂家: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4 .现代技术:对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神经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EP)检查;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中毒性末梢神经病变、感觉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鉴别,前者长有药物中毒或农药接触史,疼痛症状较突出。后者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运动障碍重,感觉障碍轻,12周后有明显的肌萎缩。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治疗目标:尽快消除或减轻症状;恢复周围神经功能。西

7、医治疗原则:加强基础治疗,规范糖尿病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但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甲钻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前列腺素E可扩血管,减轻血液粘滞度,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麻木、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引入了相应的诊治设备,尽量在早期病变时即确诊并早期治疗。5 .相关科研成果:5.1先后主持“糖复康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脂代谢紊乱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通络糖泰防治实验性DPN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炎症的临床研究”、“参芭复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低度炎症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8、参芭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理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获部省局科技进步奖10余次。5.2我科相关专家参与了糖尿病中医药防治指南相关指南的编写。(三)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有关中医证候计量方法及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表的相关规定进行评定。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身痒有蚁走感,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或刺痛等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症状身痒有蚁走感,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或刺痛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身痒有蚁走感,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或刺痛等无明显改善。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积分法(尼莫地平法)判定证候疗效: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效指标(n)二100%治疗前积分显效:n280%有效:80%n30%无效:n30%(四)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及相关措施。中医诊疗难点:1 .证型标准欠客观化,临床实际中多数患者并非标准证型而是不同兼证,部分情况下,全身主症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局部,给辨证施治带来一定困难。2 .对于单纯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困难,需结合中西医治疗。3 .许多疗法、方药的可重复性差,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解决思路及相关措施:1 .创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理论以及新疗法的探索。2 .对疗法、方药进行科学的评价,制定合理、有效的疗效评价系统。3 .对于伴有严重相关性疾病者,可酌情中西医结合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