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美学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哀美学的发展.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物哀”美学的发展美学,乃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物哀美学在不同时代形体及其内涵的呈现方式皆有变化,物哀的“萌芽”发展阶段,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物感说”理论的祖述。日本文学理论领域中涵盖了“和歌论”与“物语论”,其中物哀是伴随和歌文学创作以及歌论的形成与发展,最后被本居宣长确定为“和歌论”的本体范畴。在假名序中言道:“倭歌,以人心为种,由万语千言而成,人生在世,诸事繁杂,心有所思,眼有所见,耳有所闻,必有所言。”被认为是“物哀”理论原型,因此,国学大师本居宣长正式确立了“物哀”论作为物语轮的本体论,催促了物语文学的新时代。物哀的雏形阶段理论根源于源氏物语中萤之卷,受佛教无常思想的影响以文学形态
2、“哀”存在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转化成了具有“无常感”的审美情怀,它体现在自然美学、人生美学、社会美学以及死亡美学等多个物哀美学审美层面。中世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末法思想将文学与宗教融合后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物哀与悟道的一体化。佛教思想中逐渐转化的“积极无常感”为物哀融入了理性的部分,并且随着禅宗文化与武士道文化的影响,物哀美学深刻反思了生死感悟,从而确立了物哀的沉潜时代。物哀论的确立阶段是本居宣长以日本复古神道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础,完成了“物哀”理论体系。通过排芦小船、源氏物语、石上私淑言、紫文要领等四部作品,构筑了完整的物哀体系,明确了文学领域中“人情”的文学概念。自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民族开始运用西方美学话语阐释日本古典美学思想。日本美学家运用各种西方美学理论,诠释了日本美学的审美思想,决定了日本物哀美学的展开阶段。美学展述从近代到现代物哀美学三个方面开始,包括世界苦的审美体验,同情美学以及意识形态理论。随后细读三位作家阐释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物哀”内涵,谷崎泗一郎的阴翳美中的悲凉感,川端康成的悲剧性和美的相互关系和三岛由纪夫的实践毁灭以求美中,都表现出了继承“物哀”美学,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