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4296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琵琶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教学重点: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白居易读作品给老妪听然后反复修改的故事引出对白居易人物作品的了解。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

2、想,屡次上书针硬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二、解题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

3、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学习小序1、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四、学习第一节。思考一:齐读过后,请找出本节中表达的情感?明确:愁!离愁!思考二;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明确: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请分别寻找出句子并分析)思考三:主人下马与客在船运用了什么手法

4、?可以举几个学过的例子吗?明确;互文。思考四:给本节拟写一个小标题。明确:寻阳江头夜送客。小结:在远离京都的溶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境。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形象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象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以上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五、学习第二节。重点鉴赏本段“音乐描写”1 .学生朗读,体味琵

5、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2 .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3 .对比欣赏: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昵昵:亲昵的样子。蟒攀:登攀。丝篁:丝竹等

6、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滂滂:流淌的样子。诚能:确实擅长(弹琴)。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阅读提示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也十分地成功,试与琵琶行作一比较分析。参考解说相同:1.两诗均运用了以形喻声法”。在描摹琴声的时候都能以形喻声,赋形于声,特别是比喻句的反复运用,形象地描绘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琴声巧妙地转换成有形的立体的视觉形象,使人产生如临其境之感。2.都运用了“以情传声法”,将自己的倾听的感受写进去,并传达给读者,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3.都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法,均以正面描写为主,侧面衬托为辅。不同:1琵诗不仅描写了琵琶女弹唱的起始一发展一高潮一结束

7、的全过程,而且对弹唱的每一个阶段均作了声声入耳、句句铭心的细致描写;听诗虽也写出琴声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节奏感,但没有对颖师整个弹琴的全过程作具体的描写。2.琵诗的设喻角度是多方位的;而听诗主要是从视觉设喻。3.琵诗不但写有声,也写无声,声中有情,声情并茂;而听诗主要是摹声。另外,听诗在形式上采用的长短不一的杂言体,与忽高忽低的琴声及诗人忽起忽落的感情相适应。总之,两诗对音乐的描写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曲尽其妙,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 .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一一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一一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

8、乐场景的描画)六、课外拓展: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七、课后作业: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八、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第一、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品味本诗的意境,我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音乐的美好意境。其次

9、,让学生自己主动鉴赏,学生都喜欢哪些句子,描出在哪里。当然,如果学生对本段诵读没有完成好,此环节就显得很矫揉造作,为了赶时间,学生发言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而无升华部分,我的点评也只是蜻蜓点水,一笔点过。我在此环节处理很粗糙,第二、为了完成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的教学重点,我决定让学生重点分析诗人写作是应用的手法,从理论上进行概括总结。琵琶行一课的教学重点我完成的很牵强,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的地方,且不可急于求成。第三、另外,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描写背后的情感,学生很容易的找出诗人情感在诗中的体现。这样,我和学生从音乐描写的意境、手法、情感对课文进行了三重解读之后,进行延伸拓展,师生共同品味,在比较阅读中巩固艺术手法。第四、课堂中设置的对比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文章。课外拓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