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 建抱.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七章建抱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知足之为足矣”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知道满足的关键点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而恰好世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需要多少,什么都是多多益善。知道满足,这是不一般的智慧,知道满足的人首先知道生活的实质是什么,不是为物质而活而为生命而活,也就是知道“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身体把生命作为根本,富裕尊贵也就有了可能。其次,自己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条件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社会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原始的自然属性,还在于因人的自主意识产生的群体属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就认为自己通过努力也能成
2、功,成功的因素很多,努力只是其中的基础因素之一。不认命只不过是在困境中的奋发图强,切不能将“不认命”的不屈精神转变为自命不凡和无法无天,更不能将其上升到人定胜天的狂妄境地。第三,知足者必不是自以为是者,必有一颗平常心。在知足看来,事物的本质才是根本,事物的表相只是幻相。欲望的产生就是被事物的表相所诱惑,生活的本质是维护生命的长久,而不是花天酒地,物欲横流。一颗平常心,经得住风雨,容得下苦涩,更珍惜阳光,感恩天地。总之,知足,让你更加有,不知足,让你更加无。知足,是一种智慧,修身可以保命,治国可以长久,知足,是一种为人理念,修行之法。韩非子为我们举了孙叔敖的故事来说明知足所含有的价值。韩非子说“
3、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J意思是楚庄王救郑已经获胜后,在河雍地带打猎,回国后奖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求汉水附近的土地,要了一块贫瘠的地方。楚国的法律,享受奉禄的大臣,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地,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存。不把他的封地收回,其中的原因是土地晓薄,因而他的子孙好多代享有这块封地。难道真得是土地贫瘠吗?根本原因还在于孙叔敖的行为让楚王放心,在分封制时代拥有封地的王具有很大的权力与实力,国君一般都很在意封地的情况,并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封王的行为,楚国的规则最为严厉直接,就是第二代收回封
4、地。孙叔敖一族能多代享有封地着实的不容易,一是得益于孙叔敖的功绩,二是得益于孙叔敖洞悉君臣之道。孙叔敖明白,助君立功本是臣子的职责,功在君责在臣,天下的一切都是君主的,尤其是土地是君权的代现,臣子只领俸禄,不占有土地,只是碍于当时的制度与情形,不得不接受君主的赏赐,所以他就选了一块最贫瘠的封地。老子说:“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意思是善于树立的就拔不掉,善于抱持的就脱不开,子孙因为善守封地而代代香火不绝。孙叔敖显然是一个善建者与善抱者,明白事理,洞悉大道。孙叔敖不单是官场上的善建善守者,更是一位伟大的水利建设者,当时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6bei),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归而赏孙叔敖。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故日:“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孙叔敖之谓也。】治水,要因势疏导,治国,要依法依规。不管在职场,还在官场,遵法守则是前提,也是做出成绩基础。善建者必合规尊法才能方圆有致,善抱者必张驰有度才能心志恒定。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