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章 动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章 动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八动亡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老子的“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后人大多数解释是活着的有十分之三,死了的有十分之三,但韩非子的解释是人的生死由以四肢为代表的骨胳与九窍这十三件所决定。在笔者看来,四肢代表的肌体,九窍代表感知,九窍的感知集中于大脑,十三件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生死的标志,要么是肌体停止,要么是脑死亡。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的维持其存在(存活)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人的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按此就不难理解韩非子的解释是对的,人的生死是以机体停止及脑死亡为标志。“十三件”定生死,这是
2、人类对人生死标志的定义,这是人类对人自身情况的认知结果,多少有些自以为是的意思,但还有比这更好的定义吗?似乎没有了,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这是认知局限的结果,还是生死本就是这样,这个问题无法思考下去,人类的认知与思考能力本就依附于身体,身体(包括大脑)死,人就死,身体活,人就活,本就是自然之事,何必多想。那些超越认知或自然的说法,都是胡说。我相信人死精神在,因为精神是可以以文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骨胳让我们存在于天地间,四肢让我们生存于天地间,九窍让我们感通天地,融于自然。地球相对人类来说是如此的完美,感觉就是为人类定制的一样。地球的演变史与人类的进化史完美的交织于一点,从这
3、一点开始人类成为了“万物之灵。地球文明由人类文明而走向顶点,人类将地球文明具象化,并最终代表地球走向深空,与其它星体文明交流沟通,或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或者。人死亡的表相之一就是不动,只要是活着就会动。但,动是有度的,在韩非子看来动过度了就离死不远了,他认为“凡民之生生而和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J意思是民众生息不止,而活人本来就要动,动得过度就要受损害;不停地动,也就是不停地损害。也许这就是人类与动物要睡觉的原因,在动物所有的行为中最难解释与研究的就是睡眠,其实,韩非子的这句话就为我们做了解释,就是不能总是动,总是动就会损害机体。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过度的劳作,身体就会受
4、的伤害,比如总是熬夜,机体就是受损,疾病就是会产生。我想这里的动,不单指肢体的运动,而是指某项活动,当然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肢体的运动,我只是想说凡事有度,防止过犹不及。凡事和为贵,和者恰到好处。对过度的动,韩非子认为“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J意思是损害不停止,生命就耗尽了;生命耗尽了就叫做死,那么这十三件都为不断走向死亡准备了条件。我们总说做死,原来生命耗尽就叫作做死。无谓的消耗是做死的原因,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圣贤之语都是中性的,没有褒贬之分,只是实事表述,圣贤认为这样做不对,人应该珍惜生命。人死,骨硬气断,不能立于天地,不能感通天地,天地间再无此物。从人的生死来
5、看,十三件都是不断走向死亡做准备,因为人总是在动,即使睡眠充足也无法停止它们的动,不动反而证明人已死亡。这是个矛盾,适量的动与充足的休,也只是延缓死亡而已。死,是因为动,动是因为生。老子说“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民众活着,活着就要动,动了都要走向死亡,都体现在这十三件上面。老子说得很明白,人活着就要动,动了就要损失精气,精气损失尽了人也就死亡了,人死亡了也就不动了,而动与不动都体现在这十三件上。【凡民之生生而和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故日:“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生命是有时限的,生死在天,长短在人,动静合适,天命可得,动静不合,早亡于世。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