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一章 失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一章 失道.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一章失道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仁、义、礼三者的关系,义,是仁的表相,礼是义的文字表述,至此,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形式被一一记录下来,文明开始传承,人类的进步有了阶梯。韩非子对“道、德、仁、义、礼”逐一进行了解释,这五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逐级表相的关系。道是能量产生的规律,德是规律产生的力,仁是力的作用,义是力作用的表相,礼是义表相的记录。人类现有的所有认知都在“礼”的范畴,包括无以表述的前四项都被“礼”化了。礼把前四项都具相了,一旦具相后,就失去了原本的全部与真实,留给世人的只是“文字”所表述的意思。这就是圣贤思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思,落成文字
2、,形成语言,就变成了文者与言者的意思,而并非是圣贤的意思,既使是无限接近,那也只是部分与部分真实。所以才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叹。这和须菩提将佛祖在祇园法会上的讲经成文为金刚经,佛祖说此经非经,只是名叫经而已是一个意思。将“道、德、仁、义”礼化,是无奈之举,总归是受限于人的认知能力,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获得“道、德、仁、义”,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礼”来获得,现在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前人积累下来并形成文字的“礼二文字的出现,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但也限制与约束了人类的思维,我们永远在前人的记录上前行,从未脱离过。这是福还是祸,还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后人对老子的思想进一步
3、进行了解释,孔子提出了“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从,道”到“义”,后由礼成文,最终形成人类社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天下之事,有得就有失,得失转回,才能生生不息。这一章韩非子讲述了老子的“失道”,老子说:“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J意思是失去道之后,就失掉了德;失去德之后,就失掉了仁;失去仁之后,就失掉了义;失去义之后,就失掉了礼。老子先从“失道”开讲,因为一切开始以“道”为起点,一切失也以“
4、道”为起点。为什么不从“礼”开始,因为“失礼”失去的是表相,不是核心。就像生活中总有没有礼数与不学无术的人,但他们依然活着,因为还有“义”在,既使“义”没有还有“仁”在。但如果没有了“道与德”,没有了能量与力量,人是绝对活不了的。说白一点如果人没有了“意识”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力量”也是没有了生命。这就是医学上定义脑死亡与机体死亡都是人死亡的证明。“失道”就像是中间坏掉的苹果,已经没有了生命,因为坏掉的是“种子”。所以老子先说“失道”,道失了自然德也就失了,德失了自然仁也就失了,仁失了自然义也就失了,义失了自然礼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消失了。如果有法不依不遵守不执行,那法典(礼)就是废纸一张,自然没有什么意义与价值了,没有了意义与价值,律法的表相奖罚(义)就不存在了,没有了表相,法律自然就没有了作用(仁),作用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力量(德),没有了力量法律(道)也就彻底消失了。【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在公司管理中,最好的管理就是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治理公司,其次,才是用制度管理,最差的就是用薪酬管理。但,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上,还要从最基础的制度抓起,再上升到企业文化。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