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 子哙.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三章子哙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赵国先王敬侯的例子告诉君主明于任臣,知人善用,就是奢靡享乐,国家犹在。韩非子将敬侯描述的一无是处,不仅不修德行,还整天纵情歌舞,打猎饮酒,甚至强灌不会喝酒的臣子。生活奢靡腐化,理政更是无所忌惮,对于臣子过于严苛,行为不敬回答不恭者皆杀于堂前。就是这么一个生活无节制奖罚无规则的君主,却在位十年,军强国全,无内忧外患,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任用臣子。我想,懂得任用臣子只是敬侯懂得治国之道的精华所在,从敬侯治国的效果来看,他既懂得为君之道,又熟知君王之术。如果不是,国家不会治理的如此好,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敬侯知人善用,
2、选用真正的治国之才,把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按韩非子的话说:军队不曾被敌国挫败,土地不曾被四邻侵占,内部没有群臣百官闹事,外面没有邻国侵略的祸患。这是多少君主日理万机,呕心沥血,勤政务实,梦寐以求的结果。但,敬侯却在花天酒地中实现了。也许,敬侯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只是表相罢了。为君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如“天地”般神秘莫测但又规律运行。敬侯的行为也许只是掩饰自己真实的一种手段,让臣子无法揣测与看清自己,自然也就不会因洞悉君主习性而有机可乘。如果不能随君主习性而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按法规与制度办理。也许,这就是敬侯在位十年国治的原因。当然,懂得为君之道还不够,还要知道君王之术。为君之道重在治国,君王之术重
3、在政权。敬侯知人善用当然知道朝堂权力平衡的重要性与朝臣相互制衡的必要性,正是敬侯让朝廷政治生态的平衡才让他享位十年而无内忧外患。支撑平台的柱子是稳定的,平台就会稳定。韩非子举完敬侯的例子后再举燕君子哙的例子来说明不明任臣的后果。韩非子说“燕君子哙(kudi),邵公之后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理(yin)污池台榭,外不弋(yi)田猎,又亲操耒耨(骁inbu)以修吠(qudn)亩。意思是:燕王哙是召公爽的后裔,拥有方圆几千里国土,土兵几十万。他不沉溺于女色,不听妙音佳乐,在宫内不兴建深池高台,在宫外不射箭打猎,还亲自拿着农具来整治田地。这样的君主就是我们心中的君
4、主的样子,既不好酒色歌舞,还勤政修身,亲自耕种体验民情,为人是世人的表率。可就是这样的君主,因择人不对,最后身死国亡。韩非子说“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意思是子哙甘受劳苦来为民操心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使古代所说的圣王明君,他们不辞辛劳而为国操心,也是不会比子哙在上的,但是子哙却身死国亡,君位被子之篡夺,被天下人所耻笑。我们先了解一下燕王,再体会韩非子的话。燕王姬哙,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公元前320年一公元前318年在位)。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燕王哙继位,重用国相子之改革,后禅位于子之,
5、导致太子平联合将军市被发动内乱。国相子之平息内乱。周赧王元年(前314年),齐国趁机入侵,燕王哙被杀,子之被擒。太子职在赵武灵王护送下回国继位,是为燕昭王。战国时期还有禅位一说确实新鲜。其实国相子之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他迎合了燕王哙让贤推能的心理和理想主义思想,加之朝中禅让派的劝说,才会上位。韩非子二柄篇所说“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可谓一针见血。在燕国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个劝说燕王哙让位,协助子之夺位的派别。韩非子还是自问自答“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J意思是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任用臣子啊。燕王子哙如此勤政修身,最终还是被国相子之篡位夺权,能不被天下所耻笑吗?显然燕王子哙并不懂为君之道与君王之术,他只是单纯的认为自己做好了就能治理好国家,幼稚。【燕君子哙(k3i),邵公之后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理(yin)污池台榭,外不弋(yi)田猎,又亲操耒耨(16in6u)以修联(qudn)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然而子哙身死国亡,夺于子之,而天下笑之。此其何故也?不明乎所以任臣也。】治国是社会集体事物,需要集体性智慧与全局意识大局观,而不是单凭个人修为就能成功的。这样的人教书育人可以,治国显然不行,就像孔子一样。仁爱,是个人修为,法制,是集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