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赏析1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赏析1公开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红楼梦一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分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人物最终命运汇总:1、林黛玉一一玉带林中挂2、薛宝钗一一金簪雪里埋3、贾元春一一虎兔相逢大梦归4、贾探春一一千里东风一梦遥5、史湘云一一湘江水逝楚云风6、妙玉一一终陷泥淖中7、贾迎春一一一载赴黄粱8、贾惜春一一独卧青灯古佛旁9、王熙凤一一哭向金陵事更哀10、巧姐一一巧得遇恩人11、李纨一一枉与他人作笑谈12、秦可卿一一情天情海幻情深不论贵为皇妃,不论愤世嫉俗,不论蹈身槛外,不论温和静淑,还是贱为奴隶;还是恪守礼教;还是顺天从命;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掉悲剧的结局。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1、林黛玉玉带林中挂,薛宝
2、钗金簪雪里埋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冰雪聪明、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天真率直,眼高于底,目下无尘,和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薛宝钗为宝玉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丰泽,举止娴雅,博学多识、深沉理智、深厚稳重,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黛钗判词全文: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第二句是说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之才。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
3、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2、贾元春虎兔相逢大梦归元春为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宝玉的亲姐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她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元春省亲为贾府极盛,元春的死是贾府由盛转衰的一个分水岭。贾元春判词全文: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J判词第盲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则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暗喻元春的荣耀。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
4、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3、贾探春一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为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是贾家四姊妹中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她虽为妾生却志向高远,精明能干又独具胸怀,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浑名。后在贾家败落之前和亲远嫁。探春判词全文: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没有被眼前锦衣玉食的富
5、贵生活蒙蔽而忽视了生活中的暗礁潜流。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4、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风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也是自小父母双亡,她的身世虽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史湘云胸怀宽广,心直口快,豪爽淘气,喜着男装,是个有着男儿气质的奇女子,配有金麒麟,她和宝玉也算是意气相投的好友。史湘云判词全文: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
6、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史湘云嫁与王孙公子卫若兰后夫君早逝,夫妇恩爱生活的短暂。5、妙玉一终陷泥淖中妙玉是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板翠庵带发修行,特殊人生经历使她变得孤傲、洁癖,虽然身在空门一腔儿女情怀却没有完全泯灭,在宝玉过寿时不忘送上一张粉红色的贺帖。妙玉判词全文: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第一句说她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命运却将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第二句是说出家就要“六根净除J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末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第三句称赞妙玉是一位纯洁的女子。第四句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高鹦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