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XX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X市监函20XXX号),由区农业农村厅提出,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起草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大黄精(PO1ygOnatUmkingianumCoi1.etHems1)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药用其根茎。分布于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为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黄精的有效成分、药理药效进行系统的检测分析,研究发现:黄精含有多糖、木脂素、笛体皂甘、黄酮、
2、生物碱、挥发油、慈醍类、植物体、氨基酸和人类必需微量元素等,其中主要药效成分为笛体皂甘类和多糖类成分,且含量较大。在药理活性方面,显示出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抗疲劳、增强记忆、降糖降脂、抗肿瘤、消炎抑菌等潜在的药食两用价值。制药企业以黄精为主要原料,生产了黄精丸、脑磷脂黄精片、H一味黄精颗粒、黄精巴戟胶囊、益元黄精糖浆、人参黄精口服液等30多种补肾强身、抗疲劳、延缓衰老、安神类中成药,销售量逐年递增。近年来,还被制作成保湿、焕肤、美白面膜,茶、膏、酒、药膳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进入21世纪,黄精原料的市场年需求量已超过万吨,野生资源供不应求。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北等省份率先尝试人工种植
3、,种源为野生块根或野生种子,没有经过系统选育,有的单株产量低,有的根茎味苦,有的不是药典规定种质,药材的品质和产量难以如愿,药材的安全性存在隐患。培育种苗时,多采用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分根繁殖时,种茎用量大、成本高,反复多代使用导致病虫危害严重、种性退化;用种子繁育的种苗常常出现性状分离,种植周期长;很多种植基地的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措施与所用种质的生长发育特性不适应。三、标准编制过程(一)前期研究工作编制单位已从XZX的大黄精(POIygO1IatU1nkingianumCo11.etHems1.)种群中筛选出块根分生能力强、单个鲜块根重达0.77公斤、根茎肥润、甜味浓、无苦涩、不麻舌、有效成
4、分含量高的优良品种。以优良品种茎尖为外植体,通过调控环境因子、优化培养基配方,成功培育出脱毒组培苗,保持了种性一致,掌握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的关键技术,为大黄精组培苗生产规程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编制单位采用林间种植、棚下种植、粮药套种、露地栽培等种植试验,种植3年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试验基地四年生单株鲜药材产量达2.6公斤以上。(二)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XX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工作小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黄精生产技术进行系
5、统总结,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作参考,确定了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参考文献如下:1董薇,余永亮,杨红旗,李春明,梁慧珍,黄精种苗繁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XX,27(19):15-17.2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陈菁瑛,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J.福建农业期刊,20XX,9;36-38.3何艳,朱玉球,肖波等.多花黄精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XX,44(10):2032-2037.4曾文丹,曹升,尚小红,陆柳英,肖亮,严华兵.野生黄精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XX,42(6):1589-1593(
6、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工作小组在对原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一致确定,标准的主体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培育技术、包装、运输和生产档案。(四)调研、形成文本草案、征求意见稿20XX年3月,XX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制定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建议书和申请书,20XX年10月获批立项。20XX年10月至11月,工作小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20XX年12月,经过工作小
7、组的充分论证、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文件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大黄精的生长发育特性,在现有繁育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而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广西行政区域内大黄精组培苗规范化生产的要求,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文件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现在广西
8、区内种植的黄精,种苗采用分根繁殖、种子繁育,繁育方法出现中性退化,药材个体间有效成分、产量、品相等差异较大,通过组培繁育,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种苗遗传性状稳定、长势旺、品质好,从而保证药材的安全性。五、标准主要章节内容及确定依据地方标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培育技术、包装、运输和生产档案。大黄精为标准编制单位从广西百色喀斯特喀斯特峰丛地区的大黄精种群中筛选出块根分生能力强、单个鲜块根重达0.77公斤、根茎肥润、甜味浓、无苦涩、不麻舌、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品种。以优良品种茎尖为外植体,通过调控环境因子、优化培养基配方,成功培育出脱毒组培苗,保持了种性一致,为
9、本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参考文献资料,制定了大黄精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1组培苗繁育以优良大黄精植株的隐芽作为外植体,无菌条件下,用0.1%升汞溶液进行消毒,切取生1cm-3cm大小的生长点,接种在诱导培养基(MS+BA2.0mg/1+KT1.0mg/1+NAA0.1m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将无菌材料切成1cm大小的单芽块茎,转入增殖培养基(MS+BA1.0mg1+KT1.0mg/1+NAA0.1m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将块茎切成Ien1左右大小的单芽块茎,转接入生根培养基(1/2MS+NAA1.0mg/1+IBA0.15mg1+活性
10、炭1.5g1+白糖3%+琼脂4.5g1,pH5.8)中,获得大批量的生根苗。2营养杯苗培育技术大棚炼苗7d-10d用熏蒸剂密闭消毒处理,选取疏松、透气、透水、肥效好的泥土,与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8:2比例充分拌匀成基质,装入8cm8cm的营养杯,摆放于育苗棚内地面上;当年10月至翌年1月期间,将组培瓶苗移入大棚炼苗7d15d,移栽前1d向瓶苗内淋入适量的洁净水。用70%90%遮阳网进行大棚遮阴,将前处理好的苗用镣子夹住茎基部取出放入水盆中,清洗净根部黏附的培养基,移至营养杯栽种,以根不外露,并淋透定根水,根土密接,植株固定不倒为宜。苗床上用塑料薄膜搭制小拱棚。3苗期管理小苗长出新芽和新根前,晴天
11、大棚覆盖遮阳网,棚内温度宜保持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当小苗长出新芽时,喷施0.1%的壮苗叶面肥;长出一片以上新叶时,淋施0.1%的腐植酸钾;长出两片,淋施0.3%的腐植酸钾、复合肥(15-15-15)各一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时,所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4苗木出圃3月4月,气温稳定在15C以上。应按照GB15569的要求执行。将种苗装入长、宽、高为50CInX35CnIX25CnI规格的包装箱中。在包装箱上贴种苗标签,标签上标注品种名称,生产日期,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明编号,生产
12、单位名称及地址。包装箱材料应符合GB/T6543或GB8868的规定。5运输检疫手续随车同行。运输车应具遮避风雨条件。运输途中,需对苗木采取保湿、保温、通风、防日晒等措施。苗木运到目的地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6生产档案对种子或种苗的来源、接种材料、培养阶段、培养基、移栽的时间、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的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六、国内外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及与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关系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制定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国家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因此,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无冲突,标准的编写符合GB/T11的要求。七、重大分歧意见发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研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