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5162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针刺伤问题研究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护士造成意外针刺伤的管理措施研究报告1 .针刺伤现状及高危因素21.1 针刺伤发生率高21.2 针刺伤处理欠规范21.3 疾病感染和心理危害31.4 知识匮乏和意识淡漠32造成针刺伤的原因分析42.1 护士操作不规范42.2 防范意识淡薄42.3 缺乏专业培训42.4 护理对象不合作52.5 环境因素52.6 心理因素53.针刺伤处理54预防措施64.1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64.2 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做好废弃物的管理64.3 采用规范灵活操作74.4 加强卤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74.5 提倡相关的安全注射74.6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74.7 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74.8

2、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5小结8参考文献9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意外针刺伤是临床常见的职业伤害。这是针刺入皮肤深处造成的意外伤害。出血和感染的概率非常高,对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血液传染病患者注射的针头更容易引起血液疾病的传播。在临床实践中,一线护士是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较多的医务人员群体,且多为高危接触者。针扎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注射、静脉滴注和采血时接触针头,因此针扎伤和锐器伤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伤者局部出血。同时,将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的体内。大量研究证实,针刺可传播20多种病原体。护士是针扎、血源性疾病的高危

3、职业人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使护士面临着职业暴露的严重风险。然而,由其引起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防护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分析了护士意外刺伤的原因,总结了预防措施。1针刺伤现状及高危因素11针刺伤发生率高孟发芬等对138名护士9个月实习后调查发现,有131人发生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4.9%。另外段明娟对140名护士进行调查,其中120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发生率85.71%o已有研究显示,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比例为86.7%、90.8%、82%、90%,100%,实习护生10个月内针刺伤2.6次,而且调查表明60%以上的护士是被污染针头刺伤。朱子兴等

4、调查表明,实习生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从高到低排序为:配置药液、为患者拔针、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收弃废针,其中72%的实习生在配置药液的时候发生针刺伤。主要原因是缺乏防护意识、经验不足、及技术不熟练。国内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居高不下,感染风险触目惊心,现状令人堪忧,职业防护任重道远。1.2 针刺伤处理欠规范据调查报道,85.71%护士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后61.66%护士未经消毒处理,36.67%护士经消毒处理(其中,行规范消毒处理者仅占5.00%);针刺伤后续处理中,53.34%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0.83%护士进行血液检测;针刺伤后,85%未上报,甚至不知上报。同样孟发芬等调查也发现,护士发生职业危害

5、后,未按正确程序处理伤口的护士比例高达74.6%,未迸行血液检测的占73.9%,未及时上报的占62.3%o说明护士对血液性疾病传播的危害认知不足,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差,对针刺伤后处理、上报、随访流程知之层少。由于医院学校缺乏职业性伤害的教育措施,护士正面临着极其危险的职业隐患,个人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1.3 疾病感染和心理危害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经针刺传播的风险远高于其他途径(皮肤和粘膜),约占80%。目前,已证实针头接种可传播20多种病原体,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它不仅会造成皮肤和粘膜的损伤

6、,还会为血液传播疾病打开大门。通过刺伤或其他经皮暴露,HBV.HCV和H1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3%-10%、0.2%-0.5%叫但这三种传染病对人体危害很大,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物预防。针刺伤不仅是一种身体伤害,也是护理人员的一种心理压力心理焦虑、紧张、恐惧的发生率分别为63.9%、58.0%和36.3%o结果,一些护士降低了对自身职业的评价,产生了职业崩溃感,甚至终止了护理工作。血源性传染病的真正感染将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甚至生存的改变。针灸损伤产重威胁着护士的健康和安全。1.4 知识匮乏和意识淡漠韩晓玲等发现只有78.4%的护士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45.3%的护士知道洗手的原则

7、,31.8%的护士知道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择不同的口罩,33.1%的护士知道避免针扎伤害的措施。护士对标准预防缺乏全面的认识。另一项调查还显示,只有66.67%的护士知道标准预防措施,33.33%的护士完全知道洗手程序,30.56%的护士知道仍需洗手取下一次性手套的原因,只有11.11%的护士知道刺针后会感染哪些疾病,16.67%的护士知道如何处理用针刺伤口也实习护生防护知识严重缺乏,防护意识淡漠麻木,导致实习护生的有效防护失效。2造成针刺伤的原因分析2.1 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如护士用手直接打开安瓶,不包纱布;术后没有及时处理,更严重的是,随意丢弃了一些未分类的

8、破损垃圾,造成部分受损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混在一起,对大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2 防范意识淡薄在学校教育中,护士缺乏职业防护课程,职业防护意识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薄弱。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工作量大,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大,缺乏一些与职业防护相关的知识培训I,不重视医院给予的一些培训I。一些护理人员甚至不明白什么叫“单手双帽”手术。在学习、教育和培训方面没有积极的合作,医院也没有具体的职业保护报告制度】。高达69.9%的护士在注射和输液过程中从不戴手套,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方便、不必要。此外,医院不需要戴手套。结果表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刺伤发生率相对噌加。也有一些护士对针头刺伤感染后上传感染概率

9、这一问题存在明显的认识不足。因此在工作中掉以轻心,不注意防护。实际上,至少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HIV的感染几率为0.3%,HBV的感染几率为6%30%,HCV的感染几率为1.8%。认识不足必然导致防护及针刺伤。2.3 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对护理人员教育不够,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内容总是一些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专业知识及技能,没有针刺伤防护知识”明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对在职护士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研究表明,定期的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10、可防止30.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2.4 护理对象不合作护理对象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在进行一些操作前对患者的评估不够,有些患者因疾病原因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给此类患者进行操作前发生刺伤的概率较大U由于梅毒、艾滋病等性病患者因受传统观念、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病情。这些患者对医务工作者构成了很大的威胁。2.5 环境因素夜间护理人员相对比较疲乏,在进行操作时如果光线不够明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易导致刺伤的发生。不良工作环境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被针刺伤的客观原因,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2.

11、6 心理因素由于忽视工作压力大,夜班频繁,危重患者多时护士易疲劳,操作时烦躁或紧张易导致针刺伤。患者及家属的催促,造成护士心情紧张急躁极易引起针刺伤。调查结果显示,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42%的针刺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针刺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针刺伤处理针刺伤后的处理在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极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被刺者是否感染相应疾病。1 .受伤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2 .处理伤口.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污染血液。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或暴露的黏膜处。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消毒伤口

12、,并包扎。3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局部的血液4 .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24小时内呈报告部门负责人、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预防措施针刺伤属于非常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性损害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护士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群体,年人均0.98次,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大约80%的血源性传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针刺伤,另外有文献报道,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肝炎病毒等污染之后的针刺伤或者锐器刺伤之后的病原感染率分别为025%0.4%和6.0%30.0%【叫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艾滋病的流行

13、也迸入到增长阶段,因此医院必须重视护理人员针刺伤现象,防止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根据医院目前护士针刺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手段迸行干预。4.1 医院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制作相应的防护机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新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培训I,让他们能使到针刺伤的危害,并且掌握相应的预防方法。对易造成针刺伤的工作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疫苗注射,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针刺伤和针刺伤后造成的危害U支对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检查和督导,对违规人员及时纠正,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4.2 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做好废弃物的管理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1)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穿刺针;禁止双手回套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

14、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脱帽的穿刺针;禁止手持脱帽的穿刺针指向他人。(2)改善锐器处理方法;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使用锐器收集箱可以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会。锐器收集箱由耐刺、防水的塑料制成,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网。(3)给护士配三套以上的工作服。4.3 采用规范灵活操作输液器针头在使用后不必做任何处理立即在使用地放人不易被刺穿的容器内。静脉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肌肉注射后立即在毁形器内毁形。使用安全护理器林使用标准的锐器收集箱。44加强卤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其次,医院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操作人员随时遵守规

15、章制度,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每位员工都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生化检查。45提倡相关的安全注射注射灭菌注射器和疫苗、药品的标准操作,对使用过的注射材料进行安全处理。安全注射还应做到:注射前洗手、戴口罩,检查选择光线明亮、操作适宜的环境;在JS行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定要选择经过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做到一人一用物;绝对杜绝针头回套针帽;操作后的用物做到及时处理,垃圾分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6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避免过度劳累,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掌握各种护理技能,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忙得不乱。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灵活安排,根据工作强度增加护理人

16、员,增加值班人员M3。医院管理者不能仅仅减少护理人员的数量,以为他们可以用更少的人来完成工作。其实,充足的时间是质量的有效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是良好的医疗质量,也是预防伤害事故的有效措施。4.7 加强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针刺伤是护士在医院获得血源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土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学习,更新护士的防护观念,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5小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较为复杂,是多方面、多因素的。在医院的特殊环境下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时接触各种针头必不可免,给病患注射、抽血、拔针以及使用后的针头处置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