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docx(6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1月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规划基础与形势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生态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机遇与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规划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生态修复布局与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构建生态修复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划定八大生态修复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荆楚特色生态廊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
2、签。第一节全面推进“三江”主廊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骨干廊道与荆楚古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逐步推进湖库等重点区域廊道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重点任务与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部署生态修复重点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谋划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完善制度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加强宣传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图册-XX.J=.刖湖北省地处“长江之腰”,是国家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
3、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系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长江中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按照自然资源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并实施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4、的重要依据。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3-2035年),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3203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结合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以“稳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
5、丽湖北、打造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厘清形势要求一研判生态现状一诊断生态问题一明确目标任务一谋划总体布局一部署重点工程一构建保障机制”的思路,聚焦长江大保护,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类生态系统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品质,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规划基期为2023年,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中期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第一章规划基础与形势要求第一节自然地理与生态现
6、状湖北居华中腹地,处长江中游,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中担负着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重大责任。(一)大江大湖富集,总体水质持续向好湖北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是连接鄂西北与江汉平原的重要纽带;清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长江、汉江干流之外省内河长5千米以上的各级河流4230条、总长6.1万千米。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现有
7、天然湖泊755个,淡水湖泊数量居全国第3;大中型水库356座,2023年末蓄水总量477.12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无V类和劣V类断面;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干支流总体水质为优;主要湖库总体水质保持稳定,其中丹江口水库、漳河水库、富水水库、白莲河水库等11个水库总体水质为优。(二)林业资源丰富,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湖北是林业资源大省,林地面积占比近半,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2%,高于全国森林覆盖率约1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4.2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达1.78亿吨。全省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恩施被誉为“鄂西林海”,神农架是北半球保存最完好的“天
8、然物种基因库:2019年全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总价值达7890.25亿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和人均价值水平较十年前实现翻番,单位面积价值大幅增长。(三)耕地禀赋优越,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湖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耕地资源总量较大,2019年耕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7%,其中水田占53.40%,旱地占38.73%,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和鄂中北、鄂东低山丘陵区。土壤类型多样,其中水稻土是面积最大、贡献最多的耕作土壤,所生产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70%,集中分布在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江汉平原。耕地质量整体较高,平均质量等别5.4等,优等地面积占全省耕地评定总面积的40.24%,主要分布在
9、江汉平原和鄂中北丘陵岗地区。耕地产出效益较高,2023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7%,居全国第11位,连续8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湖北贡献、(四)湿地星罗棋布,保护效果初步呈现湖北是湿地大省,已形成以长江、汉江为骨架,群带交错、湖库交融、完整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江汉平原一带最为集中。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多种保护形式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已建成洪湖湿地、沉湖湿地、大九湖湿地、网湖湿地4处国际重要湿地,石首市麋鹿、谷城县汉江、荆门市漳河等8处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46处,建立湿地保护区(小区)72个、国家湿地公园66个、省级
10、湿地公园38个,维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湿地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2023年全省湿地保护率达52.62%,湿地功能稳步提升。(五)物种丰富多样,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不断提高我省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且分布集中、区系起源古老且特有物种多、珍稀濒危物种及遗传资源丰富等特点,特别是鄂西山地区域存在大量的古老孑遗和特有种。全省天然分布维管植物292科1571属6292种,其中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2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的天然分布珍稀濒危植物63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6.24%。农业遗传资源丰富,共有农作物品种6198个,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3198种。全省有野生脊椎动物893种
11、,其中属于国家和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43种;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长江干流36处鱼类主要产卵场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目前,全省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有效保护率达85%o(六)矿产资源丰富,采矿历史悠久湖北拥有3500年的采矿史,是华夏青铜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50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1种,磷、锂、盐等56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全省主要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富铁、富铜、金等矿产集中分布于鄂东南地区,磷、页岩气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西、鄂西南地区,石油、岩盐、芒硝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中地区,银、铝、锂等矿产主要分布在
12、鄂西北地区。开采矿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次为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主要为磷、岩盐、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等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主要为铁、铜、金矿;能源矿产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基本形成鄂东铜铁冶金建材、鄂中盐及石油化工、鄂西磷化工等多个资源产业集群。(七)三江、四屏和江汉湖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较高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生态保护重要性整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格局,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长江、汉江、清江及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及江汉平原洪湖、长
13、湖、沉湖、梁子湖等湖泊。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极重要”区和“重要”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恩施、宜昌、十堰、咸宁、黄石、黄冈、随州等地;生态脆弱性(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地沙化等)整体以“一般脆弱”为主,仅局部地区凸显“极脆弱”和“脆弱”,主要分布在恩施、宜昌、十堰、咸宁等地。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长江大保护成果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八大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持续发力。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完成405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破解
14、“化工围江”典型经验得到国务院高度评价;大力实施“留白”“增绿”,修复岸线生态,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两岸造林累计完成561.33平方公里,长江岸滩复绿面积累计超过856万平方米;提前1年完成178座尾矿库闭库任务,全面消除历史遗留无主库;长江干支流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生态保护成就斐然。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15%;根据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整合优化前共建立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12个,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89万平方公里,全省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累计修复退化湿地面积92
15、.9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湿127.73平方公里;冬季水鸟种类从73种增加到85种,种群数量增加3.4倍。加强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和3.4%o以下。建立健全全省长江经济带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重点物种种类数量稳中有升。国家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有序开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8年12月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第三批试点。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治理面积492.60平方公里,完成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97.95公里,已取缔非法码头岸线复绿率100
16、%,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项目区内消除劣V类水体,三峡特有濒危动植物退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江河湖库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1.2%,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类以上标准,12个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214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积极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完成退垸(田、渔)还湖面积244.97平方公里,大力推进鄂州、黄冈等20处重点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有效增强河湖连通性、水体流动性,增加了水环境容量。积极开展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工作,建立675个水工程生态流量重点监管名录,河道减脱水现象明显好转,部分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矿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