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5794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一、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类型及要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包括课程思政试点学院、课程思政试点专业、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一)课程思政试点学院试点学院制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保障机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传递给学生。1试点学院至少2个专业开展改革试点,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至少有2-3门课程达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2 .学院组织保障有力度。成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

2、副院长担任副组长,负责推进学院层面的课程思政工作。3 .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常态化。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注重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充分利用名师资源,牵头组建课程团队,推广团队集体备课制度,形成团队稳定发展机制。组织教师观摩学习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结合试点课程开展教学沙龙,组织研讨,鼓励教师自由交流,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教学问题,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实施综合评价,强化“立德树人”要求,全面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4 .示范辐射作用明显。贯穿课内课外,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推出思政特色品牌专栏,打造原创新颖、形式多样的网络宣传文化作品,助推“互联网+思政”

3、,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创新活动方式,推进课程育人。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师课程思政研讨会,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有效措施,在其它学院推广辐射。5 .质量监控体系完备。发挥院内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完善院内课程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课程、教材的准入、审核、评估和退出制度,严把课程、教材的政治关、学术关。强化质量管理,综合运用检查、督导、评价、评估、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学纪律约束,强化教学运行状况及学生学习状态监控。(二)课程思政试点专业试点专业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设计、全程融入,推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发

4、挥和运用本专业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元素,促进专业的科学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深度融合。1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中至少有2-3门课程达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2 .专业教师学习常态化。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讲课比赛,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心得分享与交流。3 .集体备课机制完善。定期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课程思政,专业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专业课要结合时政讲、结合国家大政方针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结合科研成果实例讲、结合典型人物讲,努力实现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4 .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各专业要深入开展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能力构成,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

5、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科学合理构造课程体系,将价值观引领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5 .课程设计把关严格。各专业严把课程准入关,课程设计合理,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系统整理和分析德育渗透点,确保思政内容要进专业课教案、进专业课课堂、进专业课考试试卷。实施课程诊断,修订专业课课程思政标准,建设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6 .课程思政成效明显。建立专业内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评价一反馈一改进”的良性循环,整体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水平,带动学院其他专业进行课程思想教学改革。(三)课程思政

6、示范团队1团队负责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教授职称和10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年龄60周岁以下。团队其他成员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及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以上年龄及任职时间计算均截至2023年10月30日,下同)。7 .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近3个学年度,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本科课堂教学时数人均不低于108学时/学年。8 .团队长期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9 .团队规模一般应在5人以上,并保持合理的梯队结构

7、,团队内部形成了稳定的“传帮带”机制和教学协作机制。10 团队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育人效果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大的影响力。11 同等条件下,已通过验收的省级教学团队优先予以支持。(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已实施学分管理,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12 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T(特别优秀的教师在与学校签订续聘协议、能够保证课程服务年限的情况下,可放宽至60周岁)。13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

8、员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并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与能力。4.2019年9月1日以来,课程至少有两个学期正常讲授,课程负责人授课学时不低于该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且后续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仍将稳定开设。5 .课程教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想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能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并突出思政教育要素考核。6 .课程授课效果良好,学生、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优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模式对其他同类课程

9、提供较好的借鉴。7 .同等条件下,省级及以上各项教学奖励获得者或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牵头申报的课程以及已通过验收的省级课程类项目优先予以支持。(五)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必须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稳定开设的一门本科课程中相对固定的一堂(节)课,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2 .主讲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3 .授课教师仪态大方,衣着举止得体,精神风貌良好。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讲解深入浅出,课件制作精美,过程适当穿插案例、专业经典等素材,总结精炼

10、到位,个人教学特色突出。4 .遵循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思政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育人目标与课程所属学科、专业契合度高,充分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可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5 .课堂内容饱满,教学环节设计精妙,情景与活动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熟练、有效运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完整且巧妙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文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要素,达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6 .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感较强。7 .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校内外同

11、行专家等的广泛认可,育人成效显著,课堂教学模式可推广、可借鉴。二、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类型及要求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包含OBE教学改革项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项目。该类项目研究周期两年,结项验收时,要求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本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并附课程改革成效分析报告及成果佐证材料。(一)OBE教学改革项目OBE教学改革项目主要研究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以及考试方式的改革等。申报应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师生交互、生生互动,增加课堂讨论实践、过程性评价,旨在改善学生学习情况不清晰、课堂教学质量未知的状况,最大程度优化学习过程

12、及学习质量。1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形成示范”的工作思路,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重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规划并执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充分挖掘信息化资源与潜力,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激发自主深入学习的兴趣与责任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各自的学习成长经验,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 .申报面向各类课程,可以是某一门课程或者课程群,以深化

13、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为重点,课程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案例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问题引导式、讨论互动式等教学,提倡利用MOoC(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项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项目:需在教务处备案申报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各学院优先选择课程应用范围广、开设时间长、课程建设基础较好的通识教育类课程或学科专业类课程进行立项建设,每个学院至少提交建设1门课程改革项目。1 .明确建设标准。立项建设的课程改革参照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

14、设上线标准,完成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以及授课视频录制等。2 .建立课程改革清单。各学院在与各专业教研室和课程组充分沟通协商基础上,确定立项建设的课程改革、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组成员、工作分工等。3 .梳理课程改革建设内容。各课程组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目的,以课程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要求,梳理分析课程已有资源、课程现有资源的质量、准备建设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对教学目标的支撑作用、具体的建设要求、如何应用实施等等。课程资源主要指能够反映课程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教学改进反思的各类

15、资源。一般包括:(1)课程教学大纲(2)教学日历(3)教材或讲义(4)教案(5)教学课件(PPT)(6)教学微视频(7)教学案例(8)题库(9)考核相关材料(如作业、试卷以及相关考核标准等)(10)参考资料和学习指导材料(H)网络课程、课件(12)学生提交的作业、测试、报告等(13)教师的评阅记录、成绩分析报告、课程总结等。4 .明确课程建设任务。各学院要认真组织课程组对课程改革建设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讨论证,保证建设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可行性。5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各课程组基于课程资源建设内容的梳理分析和课程建设任务,制定课程立项建设规划方案,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建设基础(师、生两方面)、总体建设目标、具体建设任务、推进计划、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