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训练关于论语的考试真题以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训练关于论语的考试真题以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语真题训练营的答案基础真题一: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
2、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臭);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10 .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中考真题二:1 .思而不学则殆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 .人不知而不愠4 .学而不思则罔5 .温故而知新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9 .于我如浮云10 .匹夫不可夺志也1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3 .为人谋而不忠乎14 .饭疏食饮水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7 .人不知而不愠19 .不亦乐乎20 .博学而笃志21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题三:1、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接近)有道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日:“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僧)3、子日:“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子日:“见
4、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里仁)5、子日:“质胜文则野(粗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广,大)毅(坚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泰伯)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赛(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往也。”(子罕)8、颜渊问仁。子日:克(约束,克制)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称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条目,细则)?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实践)斯语矣。(颜渊)9、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
5、身行之者乎?”子日:“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真题四:1. 丘,仲尼,春秋,教育,语录,儒2. (1)厌恶,嫌恶;(2)狭小,低矮;(3)停止;(4)困窘。3. B4. (1)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2)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5.在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真题五:1、答案:,品德修养2、参考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3、参考答案:君子要承认过
6、错,公开改正。4、A北京高考真题六: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I,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参考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
7、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高考真题七: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1 .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好仁
8、”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中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高考真题八:参考答案:(1) “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2)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分析】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
9、会按仁德去办事的。”高考真题九:(参考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详解】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高考真题十: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
10、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
11、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高考真题十一:24.举一反三教案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1分)高考真题十二:24.升(登)堂入室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评析:略。每点一分。高考真题十三: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高考真题十四:23.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年成不好时应减轻
12、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高考真题十五:23 .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4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经管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者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高考真题十六:23 .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答出共同点,给1分)24 .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
13、答出1点,给2分)高考真题十七:23 .贵人贱马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高考真题十八:23 .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意思相近即可)24 .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答出不矛盾给1分,答出含义给2分,答出区别给1分。)高考真题十九:23.答案:择友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
14、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2023全国一卷真题二十:答案:一、定位:只需要看材料一二、答题模板:(解释句子的意思+体现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解释另外一半句子所体现的意义)“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解释传统文化对民族、世界的重要性+体现的意
15、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中考作文真题二十一:【名师题解】这道中考的作文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对人、事、社会、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这也是河北省中考作文命题一直以来的侧重点。材料一的核心是反复练习,对于知识、技能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从我们每天最熟悉的学习、复习、练习的历程中挖掘素材,从习的过程中扣题延伸。材料二的核心是不亦说乎,即以学习、练习、复习为快乐。立意时应寻找最佳角度,切忌复述材料,力求使确定的主题贴近生活。并且,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作文选材要围绕核心词习,要能够精准、明确地表达主题,体现习或习的快乐。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可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