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要点及安全管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要点及安全管理策略.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要点及安全管理策略当静脉血标本采集是由临床护士通过肉眼观察和触摸确定合适的血管后进行穿刺完成的,但由于老年患者多存在皮肤松弛、静脉管壁薄且脆、弹性差等不利因素,导致静脉血标本采集难度增大,甚至采集失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刺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困难静脉的穿刺成功率,但仍存在操作不当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探究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的薄弱环节,掌握静脉采血要点,强化流程管理对提高老年患者血标本质量、保障采血安全、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至关重要。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要点采集部位及采集方式老年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输液时间长、次数多,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大,
2、修复缓慢,易造成穿刺失败。当老年患者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时,股静脉成为临时的替代部位。静脉留置针采血在减少破坏老年患者血管的同时,能保证获取的血样数据准确可靠。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能满足大部分实验室标本检测项目。但是,为避免留置针管腔内残存血液或封管液对血标本造成影响,静脉采血前需要暂停输液,并在正式采血前弃去一定量的血液,暂停输液时间以及弃血量尚无统一的标准。此外,对于留置中心静脉通路的老年肿瘤患者,经肝素钠封管的深静脉置管与常规浅静脉两种途径穿刺抽取的静脉血标本在凝血功能检测上无明显差异,可使患者免受多次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成本。绑扎止血带时间为进一步探索老年患者绑扎止血带的适宜时间,将松止
3、血带的时间提前至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可使患者疼痛体验明显下降,同时保证血标本的质量。对于外周循环好的成年患者,不使用止血带既不影响检验结果,也能将对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更有利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但此方法是否适合血管情况特殊的老年患者仍需要进一步验证。采血后按压伸肘按压法比曲肘按压法更具优势,原因是伸肘按压能减少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的移位,且不增加血管内压力,使按压更为有效。纵压法可增加按压面积,也易保持力度均匀,能起到更好的止血效果。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策略加强血管可视化穿刺技术的应用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辅助静脉血标本采集可提高老年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实时
4、近红外静脉探测成像设备增加了老年患者静脉的可见性,可作为采血困难患者的静脉引导装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虽然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临床推广的难处。优化老年患者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建立并落实基于证据的静脉采血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即将静脉采血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描述,以指导和规范临床工作.通过验证采血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情况来提高血标本质量。在临床转化和应用,切实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采血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实施采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3.1制定全信息化管理流程(见下图)患者血标本检验状态的追踪与反馈标本周转时间越短患者受益越大,尤其是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实施全信息化管理后检验人员收到专人交接血标本时立刻上机,无等候时间进行标本检验。护士可以对标本是否送出,送出后有无接收及接收后长时间未出报告进行追踪处理。其他安全管理策略可调便携式搁手架,适用于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的门诊患者,为患者静脉采血的手臂提供了支撑,操作简单、调节方便,保障了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安全。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采血后,使用自粘弹力绷带缠绕止血,24h后穿刺处及周围皮肤出血、血肿、淤血情况明显少于传统的输液贴按压止血,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