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匆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匆匆》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1课时【内容段落】8.匆匆【侧重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感悟时间匆匆。导语:转眼间,美妙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试想一下,记忆中的那一段段日子还能重来一次吗?(学生自由发言,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是啊!时光总是那么匆匆,稍纵即逝。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这篇经典散文匆匆。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1)简介作者。朱
2、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2)写作背景。匆匆作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2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 .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加色的字,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予以指导纠正。(附:躲藏空虚涔涔潸潸挪移凝然遮挽叹息徘徊蒸融痕迹赤裸裸伶伶俐俐)50预设:“藏”“蒸”的笔画
3、比较复杂,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词语方面,“徘徊”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潸潸”和“涔涔”的意思容易混淆,教师要着重检查。4 .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并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时,特别注意在初读课文时圈画的句子,看是否能理解其含义。5 .讨论交流。(1)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明确:这个问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这样写不只是为了首尾
4、呼应,更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2)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明确:作者围绕提出的问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6 .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预设: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采用整合重点段段意的方法来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