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案例1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王勃写下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充满了瑰丽想像和人文情怀的诗句千百年来倾倒了一代代人。也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天涯若比邻”已成现实;但是,我们能够幻想,地球村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居民们,会毫无芥蒂地沉浸在“海内存知己”般的脉脉温情中吗?如果套用今天的语言,可以说王勃当年的诗句是不经意地表达着一个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和平与发展。是的,没有和平就没有友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世界的大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世世代代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
2、人类一直在努力。尤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这种努力和追求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格外绚丽和悲壮。在20世纪最初的时刻,世界依旧沉浸在一种舒缓、宁静的气氛中。天空中没有飞机的轰鸣,都市里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任何迹象表明,20世纪人类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麟麟的马车声中,人类重复着最后的宁静。但是很快,这种宁静就被激烈的变革和连天的炮火打破了。20世纪在动荡中迈出了步伐,战争成为世界性的,市场成为国际化的,信息成为全人类的。新的科学进步,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思想思潮,新的文化时尚,新的政治局面,新的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等等等等,凝结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多的矛盾、冲突、斗争和混乱。百年历史的大舞台上,幕起幕落,风
3、云舒卷,上演了一出出关于毁灭与重建的戏剧,使得20世纪成为人类生活变幻最为剧烈的时代。在刚刚逝去的100年里,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力量与智慧的全球性角逐,使得国际舞台犹如一个快速旋转的万花筒,时而风起云涌,时而扑朔迷离。正义与邪恶对垒,光明与黑暗较量。20世纪的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期。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人口15亿以上,死伤3000多万人。俄国爆发了十月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和地区60多个,卷入战争的人口20多亿,死伤9000多万人。血雨腥风
4、的战争,几次把人类推到毁灭的边缘,也终于使人类在恐怖中醒悟:战争,特别是大国间的战争已不一定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手段,而有可能是人类的终结。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两大主题和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摩擦和竞争中长期和平共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作为中心任务,以便争取在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和平力量不断增长与壮大,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世界的主要潮流。处在世纪之交的人类,前面虽然有无限美好的未来,然而信仰危机和科学危机同时降临世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20世
5、纪人类命运的时候,我们会承认,这个世纪是最令人惊奇、最鼓舞人心,有时最为恐怖,但却是妙不可言的世纪之O这是一个变革的世纪。20世纪的人类在创造历史、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物质的解放,同时,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实现了精神的解放。一个个国家独立,一顶顶王冠落地;科学昌盛,文化交融。技术的进步和地理的变迁使得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科学、自由、民主、平等成为人类体验到的真谛。这是一个挑战的世纪。科学技术的飞跃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挑战性的和决定性的。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相对论的建立,量子力学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密码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
6、和当今世界的面貌。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阿波罗号登月之旅、克隆绵羊、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种种异彩纷呈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加速的迹象,科学在人类眼里就像一盏阿拉丁神灯,带给人类那样不可思议的奇迹,不可预知的未来。但同时,20世纪又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世纪。时至今日,因种族、宗教、土地而引起的冲突,并没有因为经济和科技的发达而减少。相反,它们令生命更加脆弱,一颗原子弹可以夺去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生命;一场远距离的空袭战,是以在瞬间摧毁敌方,毁灭平民百姓正常的生活。阴影还不仅仅来自战争,科学的潜在危险也正降临人间。正如英国一位科学家兼作家所说:“技术具有两面性:行善与威慑
7、。在全部历史中它都给我们带来了福祸J这句名言表明了人类某种程度上对科学的畏惧科学的发展或许会对人类的存在与未来构成某种威胁。阴影还来自人类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20世纪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物种灭绝;南极洲正在消融,臭氧层空洞扩大。留给下世纪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地球。在研究国际关系史的学者中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所谓战争与和平的百年周期:“和平带来富裕,富裕带来骄傲,骄傲带来愤怒,愤怒带来战争,战争带来贫穷,贫穷带来博爱,博爱带来和平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循环的。”21世纪的人类,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教益,走出这个循环?我们怎样才能消除文明社会中人的异化给未来的蓝天染就的沉沉暗色?我们怎样才能克服阶级偏见、民
8、族偏见、文化偏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种族歧视、阶级压迫、霸权主义、战争和掠夺?我们怎样才能逃脱大自然的报复,缓解危机?新时代正在来到。在这个新的起点,我们有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总结。总结必须是反思的,通过反思从自身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与教训。既记住过去岁月里的光荣、梦想、成功与不朽,也记住它的丑恶、失败、腐朽和黑暗,目的则是让人类在未来更好地生活。据宇航员说,从天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的星球。面对新世纪,我们憧憬未来大地遍布绿色,光彩照耀人间,撒哈拉变成沃野,艾滋病、瘟疫不再肆虐,饥荒与严寒远离众生,战争与民族冲突灰飞烟灭。为了实现这些美好的梦想,人类还需做艰难的努力。回首
9、20世纪,让人们感到欣慰的是,过去的百年仍是一个肯定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肯定了对幸福的追求的时代。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会使我们有决心去把握新世纪在21世纪,继承20世纪的文明成果,摆脱20世纪的惨痛苦难。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酝酿着一次次新的飞跃,必定引起社会的巨大进步;世界上两个阵营对垒、两霸争雄已成为过去,烽火渐息,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渐次来临;世界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人类将越来越学会荣辱与共,共同的文明将有可能在交流融合中诞生。思考讨论1 .20世纪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 .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案例2经济全球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正以水银泄地般的速度
10、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扩展,发达国家不仅已成为主导,而且更以世界第一大市场的载体成为标志,然而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是其凸现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富贫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越来越深,阻碍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壁垒不断减少。近1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生产的全球化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企业成本达到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作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和载体,跨国公司近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尤为突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
11、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万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3年将占一半左右。同时全球化也使金融资本在全球急剧扩张,市场交易量突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交易网络。相比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步伐迈得更快,覆盖面更广,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实现成千上万亿美元的交易。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世界每天跨越国界
12、的货币流通量平均约为1.5万亿到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是全球每天新增产出的700倍。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如今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似乎都能嗅出全球化的气息。一台美国IBM电脑、一架日本佳能相机辆德国大众汽车,你既可以说它是那个国家的产品,又可以说它不是那个国家的产品,因为它们当中可能包含着全球各地生产的零件。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发达国家来说,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重新调整生产分工,进一步扩张市场规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哪一国,可以不通过扩大与海外的贸易、投资联系,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持续显著的提高。从
13、这个角度看,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有专家论证说上个世纪,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是追赶模式,但现在许多国家发现,这样做只能拾人牙慧,步入后尘。尤其在技术拉动经济增长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简单的模仿式追赶,已经不太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迅速摆脱落后局面。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会,使之有可能利用资本、技术、贸易等多方面的全球化趋势,为自己找到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产生一种“后发效应”,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就在前不久举行世界企业高峰会议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新世纪将由全球化所主宰,就像20世纪被工业化所主宰一样。但有一点不同:工
14、业化革命用了100年,才分出工业国和欠发达国家,而全球化完成这一进程,只需要20年就够了。”全球化的“阴暗面”经济全球化绝不是平衡发展的,比如,尽管全球对外投资20年来增长了6倍,但70%都是在富裕国家之间,8个发展中国家得到了20%,而其他100多个穷国却只得到10%。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技术拥有者与技术文盲,有的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有的则成为受害者。其实贫富悬殊扩大的过程早已开始,而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则是从90年代初才开始的。之所以那么多人把贫富悬殊扩大归咎于全球化,专家认为至少有两个依据:其一,贫富差距加速扩大是在全球化开始之后;其二,信息、经济和技术发达的国家,
15、在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优势。但不管怎样,近些年全球性的贫富差距扩大是事实。今年的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全球化作了第一次全面的反省。据联合国的数字,过去30年中,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多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4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全球化还增加了经济风险的传播。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扩散自不必说,现在美国经济面临衰退,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这种衰退是否也将“全球化”?去年,新经济发源地美国出现股市走低,引起了几乎所有国家的股市暴跌,一年内全球股票市值下跌了近10万亿美元
16、,相当于美国一年的总产值。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现行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则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反全球化的声音也在提高,其中贫富差距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些与会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已产生了“一个结构化的断层。在断层的一边是有权势者和富有者,另一边是弱势者和穷人”。会议期间人们反复提及的例子是,如今一个瑞士人一天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埃塞俄比亚人全年的收入。国际论坛上现在对全球化问题大致有三种立场。保守的看法认为,全球化为各国创造了新机遇和挑战,目前全球化运行很好,只是缺乏完善。改革派认为,贫富扩大和金融动荡表明,全球经济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但对全